观察者网友说:一线观察我们的广场舞大妈们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4-17 08:16

关哲

关哲作者

政经资讯观察者

被厌恶、被打枪、被泼粪、被高音炮“以暴制暴”,仍然没能阻止广场舞大妈忍辱负重、神州大地四处“拉仇恨”。中国大妈为何占领广场?

对于这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蒋璐近日的一篇文章在观察者网引起读者注意,经百度知道日报转载后激发了又一轮热议。文章认为,强势的广场舞背后是老年人在文化领域的弱势地位。因为缺乏与之欣赏能力匹配的文化活动空间,老人不得不以广场舞的形式抢占“文化夹缝”。

对此观点,读者评论有赞同也有批判。更多的则以“一线观察员”的身份,提出了新视角、新观点、新问题。认为广场舞的研究不能扩大化为对老年人的研究,网友@漫步的胖子就在评论中连发三问:为什么地点是广场?为什么是大妈要跳舞?为什么音乐不吵不过瘾?

观察者网整理网友评论,一线观察广场舞大妈

“广场”不是太少,而是太近

在蒋璐的文章中将“广场舞”的起因归咎于文化设施太少、太远,但@小小的赚一笔则认为是“广场”太多、太近了,“其实不是广场的错,而是住房盖的太多,盖到了广场附近。”

在大妈的眼里,“广场”可以是公园、学校球场、也可以是小区前的一块空地。网友@Lansechenji颇为无奈:“小区外就有2个广场,而老头老太太就在小区里的公园不去外边,嫌麻烦。”@灰色的加奈表示赞同,“现状就是很多人就只在小区楼下放音乐跳舞而不去公众活动广场,就是嫌远。” @jlkjlkl摩羯在回答中透露,“天天在学校球场旁边跳,踢个球都不让,说怕砸着她们”。

选择“广场舞”与其说是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不如说是出于“实惠”的考虑。一位观察者匿名网友表示,“老年人的活动有几个原则:安全、省钱、省时,就近原则,然后才是健康、交流。”@穆¢御风问道:“现在小区都建设了健身区,坐亭等等。也有老人在用啊,多建一点?建的花样多一点?就算这样广场舞也不见得会消失吧?”

在社区日益重视生活环境营建的趋势下,住宅周围的绿地、广场、花园甚至空地越来越多。晨练的老人被从公园分流出来,本该发生在远处的喧闹被推至眼前,这才令民怨沸腾。“大妈广场舞”才变成了令人捂耳朵、皱眉头的词语。

2012年华东地区7省市园林绿化情况。

夕阳下的舞蹈是大妈逝去的青春

解决了地点的问题,又一个问号浮出水面:“那么多老人,为什么有些老人喜欢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养花,修身养性?”而有些则以跳舞的形式打发时间?

网友@毁梦者一号举例美国老人独立自主,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思维应该转型,年轻时为子女奉献一切的中国老人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爱好,必须凑在一起用最低级的方式解闷。”

但这一回答随即招来了@passingby1968的反驳,“推崇‘国外’老人有独立生活及兴趣这件事,我认为您得再回去好好想想”,“我个人认识好些美国老人,他们生活寂寞得紧,年轻时爱好的‘高级’活动老了一样也玩不上。”

在另一些网友的回答中,我们或许可以一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根据网友@落叶归西宋美龄的观察,“其实,跳广场舞的老年人(6、70多岁)恰恰并不多、男性并不多,倒是40-55这个区间的妇女不少,也有一些30多岁的妇女。”

夕阳下的舞蹈是大妈逝去的青春

生于5、60年代的大妈们,家中的子女,多是70后、80后,吃的、玩的与父母产生了代沟。对这个年龄段的大妈而言,修身养性的慢生活还早了点,但学习热情的下降让她们无心操起键盘鼠标。@a78113534表示“从近几十年来看,科技的发展的确让老年人边缘化了。”

大妈自己经历过共和国物资贫乏的时期,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而他们年轻时正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最激烈的阶段,舞蹈、迪斯科曾代表着时髦。@zrh123294951倒推回那个年代,对这种娱乐方式表示理解“其实这算是原来的时代留下来的吧,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休闲习惯……但是如果回到那个时代其实影响应该不大吧”。

大声放音乐就为听个“响儿”

怕寂寞、交朋友、赶时髦、追溯青春回忆,大妈们跳舞的理由能找出一堆,但真正引起公愤的是喧闹的背景音乐。@桢少很无奈评论:“广场舞没有问题,主要是噪音。”@蛤蟆贤弟也表示:“广场舞不是问题,噪音才是问题。”称如果消除声音,这个形式比很多方式都来得高级。

大家眼中的“噪音问题”,在大妈看来不是问题。@e5311097自称曾提醒大妈调低音量,得到的回答却是“就是图个热闹,声音小了没氛围。”

而在温州鹿城区发生的“广场舞”与“高音炮”的对决中,高分贝警报声狂轰滥炸,大爷大妈负隅顽抗坚持跳舞——在网友看来,既然伴奏可有可无,那么“赌气”、“反叛”、“没有公德心”的罪名就更确凿了。

“老年人有享受锻炼和休闲娱乐的权利,但不能因为他们自己的喜欢就去侵犯别人的正当权力……归根到底,这其实就是部分老年人严重缺乏公德心的体现。”类似于@萌の公主殿下这样的评论不绝于耳。@1151012471戏称“老银家才是最强势群体”,一棍子打翻了一船老人。

可是“一个社区有多少老太太?跳广场舞的又能占几分之一?可能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吧?”网友的反问让群情激奋的指责归于冷静。

不仅广场舞“大妈”是个特定的群体,抢购黄金不差钱、斤斤计较被诬碰瓷的“中国大妈”也不能代表所有“大妈”。更确切地讲,大妈们是中国飞速发展中水土不服的部分人群。先富者无处安放的金钱让“大妈”挥金如土;维权意识的觉醒让她们行为过激;广场上舞动的大妈自诩“公众”,有资格占用公共资源……这些财富、意识、道理半生不熟、经不起推敲,稍加辩论就自相矛盾。而这样的尴尬也存在于目前中国的其他领域。@y3r270评论称:“沟通后抱着不关我事心理继续开音乐的大妈、泼粪的人和放狗的都一个样。这些人始终不明白的是社会并非只有法律,还有大量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不过,也不难想象这样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正如网友@小胖子皮皮所说,“对于广场舞大妈的研究应定格在这个过渡的时代,定位在这群逐渐转型的人群——想象一下现在的80后、90后,当他们老了,还会在乡村摇滚中扭腰摆胯吗?”

(观察者网整理自本网及百度知道日报读者评论)

责任编辑:钟晓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