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哲:德媒观察——德美情报危机背后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14 10:35

关哲

关哲作者

政经资讯观察者

“德国扇了美国一耳光!”“德国之声”7月11日如是报道。继10日驱逐美国驻德国情报站站长后,德国政府又决定进一步“惩罚”美国,将德美情报合作降至最低限度。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华期间又遭遇美国“双面间谍案”,不过,坐等美国总统奥巴马道歉的默克尔,等来的或许只能是更多的失望——出面道歉的只是前国务卿希拉里。

德国时评人普遍表示愤怒

一直以来,美国人似乎总以天使般的形象出现在德国人面前。根据皮尤中心的一项德国人对美印象的调查显示,2000年后,除去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有关的部分年份外,超过50%被调查者对美国抱有正面、积极的印象,其中甚至有4个年份超过了60%。

德国人普遍对美国抱有积极印象

但正如美国流行歌手小甜甜布莱妮所演唱过的一首歌那样:

Oops!

...I did it again.

I played with your heart.

Got lost in the game,

Oh, baby, baby.

Oops!

...You think I'm in love.

That I'm sent from above...

I'm not that innocent.

(参考译文:糟糕!……我又干坏事儿了。我玩弄了你的感情,迷失在这游戏之中。哦,宝贝儿,宝贝儿!糟糕!……你以为我们相爱了。你以为我来自天上……我并非那么纯洁。)

时评人Jacob Augstein在发表于《明镜》的评论文章《德意志猎犬》(Der deutsche Dackel ,2014-7-10)中引用了这首歌。他对美国这一系列的情报行动感到出离愤怒:“布莱妮之前唱过这首歌。奥巴马也可以在一只慰问包裹中向柏林寄送这支歌,向总理办公室、向议会还有向各大报纸国际政治版的编辑部邮寄!”

除开上述愤怒的言论,他下面这段将德国自比为猎犬的话则显得极具悲情:

“这只猎犬当下有两个选择:他接受他自己作为狗的存在。总是守望在那里——默默传递着消息——只为期盼装满的餐盘。或者我们把我们的命运——还有我们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由!正如格林兄弟当年所争取的那样,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比美国中情局更好的事物。我们期待艰难的抉择。然而我们却极度害怕,总理会临阵退缩。”

不是只有他感到,德国已落入“狗”的境地。德国媒体人Berthold Kohler在7月10日的《法兰克福汇报》上刊文《情报门升级:我们不是奥巴马的哈巴狗(Eskalation in der Geheimdienstaffäre:Nicht Obamas Pudel):“华盛顿的行为不可饶恕,两国拥有诸如价值观、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共同点,但美国的行为正在对这些共同点造成严重损害。”

而面对奥巴马非但不道歉,还声称自己对中情局监听默克尔电话毫不知情的行为,时评人Hubert Wetzel表现出了强烈愤怒(《法兰克福汇报》,2014-07-11,Präsident ohne Ahnung,总统毫不知情?),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知情,也就是意味着,不对此负责。这样‘高超的应对’还真是不堪。”

《法兰克福汇报》:总统毫不知情?

除了针对美国宣泄愤怒情绪外,也有不少评论家把目光投向了德国政府,或是向其提出善意的提醒,或是激烈批评。

 

 

 

Reinhardt Müller敦促德国政府立刻对事态采取行动(《法兰克福汇报》,2014-07-09,Weiterer Spionageverdacht:In Zugzwang,继续怀疑美间谍:我们是被迫的)。Mattia Genauer对一些德国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和轻描淡写进行激烈的鞭挞(《明镜》,2014-07-10,Spionageaffäre: Schäubles Nebelkerzen,情报门:财长Schäuble的遮羞布)。

“人们对于德国政治家的愚蠢只能嚎啕大哭”,Martin Zeiwet以此为题,对德国政府进行了犀利的嘲讽(《经济周刊》,2014-07-10,Über so viel Dummheit deutscher Politiker kann man nur weinen)。他还指出,德国必须从这一事件逐渐成熟起来,形成未来应对此类情况的有效机制。

同“德国之声”一样,Jacque Schuster认为美国人的所作所为不啻于给了德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世界报》,2014/7/11,Die Amerikaner abzustrafen war alternativlos,毫不妥协地对美国进行惩罚)。就目前的情势而言,德国人不能只知道愤怒,而是要扎扎实实加强安保工作。

《世界报》文章截图

愤怒之下,是否隐匿着别的什么?

东西方阵营进行冷战期间,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德国的情报部门或早已被美国人深深渗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美国的这种渗透对德国人而言,也许并没什么大不了。现在两国情报关系进入新时代,冷战遗产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德国《世界报》的评论作者Stefan Aust从冷战出发,似乎更多地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2014/7/09,Die Amerikaner haben Gründe, misstrauisch zu sein,美国人有理由多疑)。他首先提到了默克尔的东德背景,而冷战结束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基于此美国人似乎有理由怀疑这位德国女总理的动机是否符合美国利益。

Aust还暗示,总理对于美国的监听,在心理上极有可能是有所准备的。“美国的监听虽然令人尴尬,但实际上并不令人吃惊,美国连对以色列都进行严密监视,更何况德国呢?”作者很清楚,虽然冷战结束后,两德获得了表面上的统一和国家的独立,但实际上“我们把部队送上阿富汗战场,又援助在希腊投资失败的法国银行,可事后我们终究还是在怀疑的目光下,仅仅是二等盟友。”

Aust在文章末尾还指出了一个更为尴尬的事实,德国情报机构的力量薄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严重依赖美国的情报技术。在笔者看来,这恐怕也是冷战惯性所致。或许,德国人在愤怒之余,终究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面对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德国将何去何从?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虽然改变,但是德国的“特殊价值”还在。《南德意志报》网站7月11日刊发的访谈(“德国仍将一直是美情报部门的进攻目标”, Deutschland wird Angriffsziel der US Dienste bleiben,作者Oliver Das Gupta)中,历史学家Josef Foschepoth从战略层面分析了美进行情报活动的原因:

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德国处于欧洲的心脏地带,对美而言具有非常高的战略地位;美国可以以德国为基地向三个方向投送兵力——欧洲、非洲和近东。

第二,由于美军在德有大规模驻军,同时德国也是对阿富汗战争的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美国需要准确了解盟友到底是如何想的。美国对德国缺乏信任,这也部分地归因于美国人对德国情报机构的评估。美国人并不认为德国的情报人员可以胜任任务。

《南德意志报》访谈

Foschepoth教授对于情况的改善并不抱很大期望,认为德国对于美国的这种双重身份——既是盟友,又是被监视者——将会一直持续。

日前德国也表现出了严厉的态度,驱逐了美国驻德的最高情报官。但综合上述德国媒体人在主流媒体上发出的声音,美对德的情报活动并不是“天底下的新鲜事”。因而,德国此番的严厉即便不是虚张声势,也至少可以说更多地表明了一种态度——德国将不会继续对美国始终保持表面上的恭顺。

德国人脸上写满了愤怒,但德国是否真如上文小甜甜的那首歌里所唱的——只是被多情少女玩弄于股掌间、逆来顺受的纯情少男?答案似乎并不简单。德国的政治家们可能正在思考更多的战略选择。联想到德国总理对华访问的热烈氛围,德国对美国的“忤逆”应该并非鲁莽之举。

责任编辑:张苗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军赖在这儿无所事事,美官员还颐指气使威胁我”

美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商务部:将采取坚决措施

绍伊古转岗出人意料,普京“把战时经济精英都用上了”

“类人速度”新模型来了,AI进入《她》时代?

空有雄心?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已忘记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