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哲:关注北京阅兵,外媒这次唱什么调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9-02 09:39

关哲

关哲作者

政经资讯观察者

“北京大阅兵,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纽约时报》中文网9月1日针对中国抗战阅兵的文章标题,彼时距离阅兵正式开始只剩下两天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将有哪些部队参加阅兵、将展示哪些武器、将出席的外国政要都有谁,甚至一一列出了阅兵式歌曲的名称。

正如这篇文章所称,“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首次举行纪念其称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阅兵”,自然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而早在今年初北京“两会”透露出消息后,外媒就开始旁敲侧击打听阅兵的事情。

8月22日,50余家中外媒体的90多名记者走进阅兵训练基地采访

北京阅兵,外媒都在关注啥

BBC将这次阅兵称为是“一次破例”。因为按照中国惯例,这样隆重的阅兵仪式只有在国庆日才举行,而且一般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2015年并非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这样一个阅兵式正是为了“为了展示中国军队的先进水平,纪念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和牺牲的战士”(英国《卫报》文章)。在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看来,中国盛大的阅兵仪式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其战时贡献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不必赋予其过多的政治色彩。“中国举办这些仪式真的是为了突出他们希望被看到的事实,以及得到作为一个大国的尊重。”

不过不是所有解读都这么友好,其实从中国宣布阅兵消息以来,一直都有外媒持唱衰论调:“中国做好了一切准备,但会有外国客人吗?”《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中国阅兵将显示对日本的胜利,并让邻国为难”的报道发出了上述质疑。还有外媒分析称,西方首脑在是否参加北京阅兵问题上已形成共识;因为阅兵所赋予的政治军事内涵非常明显,世界各国首脑不免把这个场合当成是打政治牌的场所。

这和5月份俄罗斯举行红场阅兵时受到的质疑如出一辙,彼时乌克兰硝烟未散,这场旨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遭到了西方国家首脑的抵制,应者寥寥。相比西方首脑的躲闪回避,中国不仅有国家主席习近平现场出席,中国方队还获特殊礼遇压轴出场。而这次在北京阅兵式上,普京也会亲自到场,俄罗斯方队也将最后出场。对此,路透社给出的解释是:“欧洲和美国官员表示,由于中国在区域主权争端中越来越咄咄逼人,他们担心在这个局势紧张的地区,阅兵式将发出一个错误的信息。而俄国总统普京证实将参加阅兵式,这也是很多西方领袖不参加的原因。”

关注谁来谁不来似乎是外媒非常热衷的一个话题。《金融时报》就撰文称“面对北京的邀请,到底是接受还是拒绝,令欧洲各国领导人感到左右为难。”文章还进一步解释到:“如果接受邀请,有可能得罪日本,因为北京不但借机展示军事实力,而且也有意震慑日本。北京的大阅兵与其说是纪念二战当中的死难者,还不如说是展示其军事力量。正是因为有这种担心,才令欧洲的外交人士陷入两难境地。”

这也是外媒纷纷猜测中国在今年举行阅兵仪式的原因。尽管中国一再强调阅兵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不做过多解读。但在外媒看来,“中国和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这次中国和俄国,也可能和其它国家一起举行大阅兵,肯定会给日本增加比较大的压力。”(《南华早报》总编辑林和立)日媒干脆将这次阅兵解释为“欺凌”外交,“中国显然是在炫耀武力试图吓唬日本”。

既然如此,对武器装备的关注自然成为外媒的题中之义。在美国彭博社看来,阅兵中的武器装备“代表了中国军队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和新形象”。英国《卫报》则认为,中国政府进行如此大规模阅兵有几个意图:一是向区域竞争对手日本施压,提醒其在战争中犯下的可怕罪行。二是凭借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秀肌肉”。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腔调,比如《纽约时报》在8月3日曾刊登文章《北京另造天安门广场 专供阅兵式彩排》,可是连阅兵村进都没进,只是采访了周边群众,就得出了“阅兵对老百姓一点儿好处没有”的结论。而在9月1日,《纽约时报》刊文《红色的阅兵式,蓝色的抗战史?》,质疑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功绩,语调与台湾当局反驳当天习连会内容遥相呼应。《华尔街日报》则关注阅兵期间北京的管制措施,称“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

中国正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世界尊重

这次外媒打算放中国一马?

尽管如此,相比于2009年对中国建国60周年的阅兵报道,外媒这次已经笔下留情了很多。要知道,上次阅兵规模比这次还要盛大,不过在《纽约时报》眼里,这是“中国值得自豪的一天,但缺少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德国国家电视二台甚至将一位华裔所说的“我想看(阅兵队伍)”直接翻译成“这是一个耻辱,我想看”。

但这一次,中国没有在一个月之后的国庆日举行阅兵,而是选择了9月3日抗战纪念日这一天。从一开始,中国想向世界传达的讯息就很明确: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需要铭记。这个立场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着眼的是世界和平和人类历史。这让这场阅兵具有了反法西斯的正义性,西方媒体再怎么糊涂,也不敢公然认为一场旨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阅兵式具有不正当性吧?

不仅如此,西方国家也开始逐渐正确认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的贡献。CNN在8月31日发文章称,“中国的抵制牵制住了至少60万日军”,“今天,西方似乎已渐渐忘却中国曾为盟军最终胜利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二战贡献未被讴歌。”

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另一个担忧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在逐渐消解。从普京到朴槿惠到泽曼,这次阅兵式也开启了一场“亚投行式”博弈。就在《金融时报》称“中国阅兵邀请令欧洲领袖左右为难”的同一天,该报评论版发表了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署名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崛起是有利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所需要的是一种有智慧的接纳。而与中国积极对话和参与,比站在外围吹毛求疵要明智。”作为唯一出席纪念活动的欧盟国家现任首脑,捷克总统泽曼的行动得到了首肯,《布拉格每日观察报》发表评论称,“回避北京将是欧盟的错”,可能对双边关系产生“苦果”。就连日本媒体也奉劝安倍“为了日本和地区的利益抓住这个‘黄金时机’,否则将是其外交政策的巨大挫折。”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这恐怕已经不仅仅是日本的“黄金时机”,也是全世界的“黄金时机”。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7.4%的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增量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达25.8%,比美国高1.1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一位。尽管近期股市波动,但西方对中国经济依旧看好,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近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中国正在经历的其实是一场早该到来的股市调整,而不是什么金融或经济危机。即使看空中国股市,也绝不应看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时代周刊》文章则认为属于“中国的十年”已经开始,中国影响力的崛起势不可挡。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发展模式逐渐陷入困境,而中国却风景这边独好。随着“一带一路”、亚投行以及金砖银行的不断推进,中国正在悄然改变西方主导了70年的国际体系。正是有这样的底气和优势,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事件时不再像以往那样信口开河,转而更加谨慎和负责。

另外,考虑到习近平主席将在阅兵结束后不久访问美国,这是他出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尽管这次阅兵中俄之间再次秀亲密,但这种亲密是控制在不危及中美关系的范围内的,至少对紧接着的习主席访美不会造成大的冲击。也许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无论是针对前段时间的台湾反课纲运动、李登辉“日本祖国说”,还是日媒不断造谣美国对其他参加阅兵的国家领导人施加压力,中美双方都保持了理智和克制。在8月31日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美国白宫发言人主动为“制裁中国”报道降调,表示“虽然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也力求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北京阅兵式已经倒计时,我们也在期待,新时期的中国能以新的面貌,走出自己的铿锵步伐,用自身实力赢得国际尊重,在世界舞台上喊出自己的口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抗战 抗战胜利70周年 阅兵 外媒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每3天就有女性被杀,英政府苦恼对策:如登月般艰难

长三角能“横着走”了!谁是最大赢家?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俄方披露:又一条输华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

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辅缘何变“教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