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千里援送“爱心菜”,为何难倒在“最后一公里”?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29 09:01

桂华

桂华作者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桂华】

爱心被糟践,让人痛心疾首。连续几次,武汉因蔬菜捐赠引发舆情事件。

最早是2月初爆出的寿光蔬菜事件,公众质疑武汉市政府将蔬菜交给超市代售,而不是直接分给市民。期间还发生了爱心菜分发引发社区内民众集聚事件,近期又发生了爱心菜在仓库积压腐烂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件件都很膈应人。

几起舆情事件,都指向政府工作效率,甚至怀疑政府的工作动机。有网友拨打市长热线替武汉出谋划策,建议武汉政府应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的分配体系,将蔬菜分配给需要的人。这位网友的态度,代表一部分人的疑问——政府为什么不建立一套蔬菜精准分配体系呢?

这么想,初衷或许不错,问题却并不简单。

先从1月底的寿光捐菜讲起。

寿光位于山东,是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批发市场。全国各地蔬菜被收购运送至寿光,处理后集装批发,再运往全国各地。武汉的菜贩子平时也从寿光批菜。

一月下旬,武汉市突然封城,一夜之间与外界基本隔绝联系。封城不封生活,武汉市还留有近一千万人,生活物资必须要保障,蔬菜供应一日不能断。1月28日,山东省组织向武汉捐赠350吨蔬菜,并承诺每日低价供应600吨蔬菜。寿光是蔬菜之乡,山东政府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武汉人民被暖心,全国人民关心武汉的热情被调动。

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种植户凌晨1点多在大棚里采摘蔬菜(图/新华社)

工作人员在搬运蔬菜上车(图/中新网)

从官方的说法来看,山东蔬菜捐赠应该是公对公的行为,山东政府从农民手中采购新鲜蔬菜,通过官方渠道联系湖北和武汉政府(或是疫情指挥部),向武汉赠送蔬菜,充实武汉的“菜篮子”。

寿光蔬菜捐赠以及承诺的低价菜供应,增强武汉市的菜源供应能力,有利于抑制菜价上涨,稳定民心。麻烦的地方在于,武汉政府接受捐赠的蔬菜之后该如何处理。

武汉将近千万市民,350吨的新鲜蔬菜,怎么分配?爱心如何传递?

设想一下,寿光的蔬菜是委托运输车队运送到武汉,车队师傅日夜兼程,经过青银、济广、大广高速,奔赴一千多公里,通过高速路出口终于进入武汉市。走完前面不很复杂的运输流程之后,蔬菜从车队出高速路口再到市民餐桌,还要经历十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公对公的蔬菜捐赠带着公函来,武汉政府派人接收蔬菜,在相关单据上签字,然后呢?

车队停在哪里?谁来搬运?哪里堆放?分给武汉三镇十三个区的哪个区?武汉8000多个居民小区,大一点的小区几十栋楼房,上百个单元,几千家居户,上万人,分给谁?谁来分?如何分?谁来监督分?等等。环节很多,所有的环节都不可缺,工作很复杂。

山东省寿光市发往武汉地区的蔬菜车辆(图/新华社)

复杂也得做,办法比困难多。幸好武汉市并不死板。武汉市最先安排商务局接受寿光捐赠的蔬菜。商务局将蔬菜委托武商、中百、中商三个商超平价销售,扣除成本后捐给慈善总会,用于疫情防控。专账专管,专款专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问题。

很多人不满意。有人说,这明明是捐给武汉市民的菜,捐的菜怎么能拿来卖呢?

武汉市没有靠卖爱心菜来充实财政收入,而是借助超市销售渠道来完成蔬菜配送,通过成熟高效的市场体系,让蔬菜顺利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三大商超平台不赚差价,是为战“疫”在出力。政府借助商超配送捐赠蔬菜,相当高明。

有人提议,政府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蔬菜分配指挥部,市长当指挥长,再建立蔬菜运送、分拣、打包、派送等一套系统,实行爱心菜的点对点的精准配送。这种想法,没有考虑政府现有能力和工作成本。武汉市各级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都顶在病人收治、四类人员排查等前线工作上,政府能动用的力量有限。

承接寿光蔬菜的武汉市商务局,职能是管理服务商业活动,规范市场流通。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商务局管市场却不做市场。离开成熟的市场,全世界的政府部门都不可能独立拥有一条完善的物资存储、输送、分拣和配送体系。

有人或许想着,市长权力那么大,怎么连350吨蔬菜都分不下去。实际上,市长的权力还真没那么大。仅仅350吨蔬菜堆放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协调不少部门才能够解决。市长只能做他能力范围内的事。

其他环节比蔬菜卸车堆放问题更是复杂千百倍。而其他复杂环节,还有很多。

算上配送过程损耗,按照人均一日一公斤计算,全市每日消耗蔬菜近万吨。我们日常买菜按棵、按斤两、按个计算,全市蔬菜配送所需的工作量,超出常人直观经验的千万倍。

批评政府无能时,我们多半会把政府想象成全能的;批评官员权力太大的人,潜意识中往往是希望靠官员一句话解决所有问题。

寿光蔬菜事件爆发之后,红十字会中枪。

红十字会出面澄清,说并未收到1月29号的寿光蔬菜捐赠,不是当事方。这次红十字会确实是被误伤,武汉政府做不了的事情,红十字会作为社会组织,当然也做不了。

疫情期间,其他方面的捐赠协调工作,已经超过红十字会的能力极限,更不可能抽出精力向市民分配爱心菜。因此,红十字发布通告说明,只接受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物资捐赠。言外之意,不接受蔬菜捐赠。

精力有限,红十字会将十分有限的精力放在最紧缺的医疗物资捐赠方面,并无不妥。

除了红十字会,武汉政府似乎没有其他自身渠道可解决捐赠蔬菜的分配问题。武汉商务局出面回应寿光蔬菜事件,言辞恳切,理由也够充分。

红十字会不接受蔬菜捐赠,不是拒绝其他紧缺医疗防护物资捐赠。湖北武汉政府承认爱心菜分配工作不容易,也不是反对爱心捐赠。政府也正在努力建立一套促进疫情防控的有效捐赠体系。

回到爱心菜上。

市民吃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粮还要有菜。省长抓粮食,市长抓蔬菜,粮食生产和蔬菜供应都是一号工程。主政一方,要管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平时如此,战时更是如此。

先看供应方面。

蔬菜具有季节性、时令性,还存在运输保鲜方面的问题。传统时期,城市规模不大,市民的蔬菜消耗主要通过本地供应。很多城市周边都存在菜园地。武汉市周边一些村庄过去被划为蔬菜生产队。

城市规模扩大之后,城市蔬菜从本地供应变成跨区域供应,并形成全国性蔬菜生产供应销售流通体系。譬如北京市民吃寿光蔬菜,寿光从全国各地进菜,各色蔬菜进到寿光,与本地蔬菜一起分类,再批发。北京市民通过寿光吃到了海南的辣椒、广东的菜心、武汉的菜薹、山东的大葱,等等。武汉也是如此。

高效统一的全国蔬菜市场,带来几个好处:

一是菜品多样化。市民的餐桌丰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二是降低菜价。全国种菜,各地竞争,质优价廉者胜出。不同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全国一盘棋,蔬菜价格维持低位。

三是反季节性提供。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南方烈日炎炎时,北国依然白雪皑皑,南北构成反季节,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菜。武汉洪山菜薹全国有名,冬季盛产菜薹,通过市场将武汉菜薹卖到全国,换钱买其他蔬菜,不至于武汉人民一个冬季只能炒红菜薹、白菜薹、红菜薹加白菜薹。

武汉的蔬菜供给依赖本地供给和外地供给。疫情会影响供给。封城之后,政府开通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外地蔬菜进入武汉的障碍逐渐被扫除。目前,疫情防控措施给本地生产种植带来不少困难。笔者问过一些郊区菜农,当前劳动力雇工、机械作业和运送方面都存在问题。

好在春节期间是武汉市本地蔬菜供应淡季。本地一些农户主要供给鲜叶菜,如菜薹、白菜、青菜等。不少从事夏季蔬菜种植的农民,节后开始逐步翻耕。政府宜做好春耕工作,否则疫情过后的本地蔬菜供给受影响。

当前一段时期,武汉市的蔬菜供给主要依靠全国,封城对蔬菜供应源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特别大——蔬菜供应与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不同,口罩防护服是全国产能不足问题。

全国很大,武汉很小,蔬菜供给总体有保障。正常的商业流通加上全国人民的爱心支援,源源不断将各地蔬菜送来,武汉市没有出现大规模物资缺乏问题。

麻烦出在流通分配环节。平时,市民吃菜是通过市场体系配送。一级市场是大型批发市场,如武汉市白沙洲大市场、汉口北的四季美批发市场,还有与疫情有关的华南海鲜市场。这种一级市场每个有几百上千家摊位,全国各地蔬菜,包括本地蔬菜,通过贩子运送到一级批发市场,分给各个摊位经营。这种大型批发市场是大宗对大宗,一般不搞零售。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菜市场(资料图/农批网)

一级批发市场下面是二级市场,城区各个片区,郊区的各个乡镇街道,都建设有农贸蔬菜市场,几十个摊位,向市民零售。二级市场的商户从一级市场批发,经过零售摊位销售,全国蔬菜进入千家万户。之外还有超市销售体系,超市直接从一级批发市场采购。学校和单位食堂也是集中采购。

城市农贸市场的零售摊位大部分是外地民工经营。春节期间,城市人口减少,生意减少,很多农贸市场摊位关闭。1月23日武汉突然封城之前,很多摊位经营者已经离开武汉返乡过年。前几年,笔者在武汉过春节,节日期间蔬菜供应主要靠白天限时经营的大型超市。

山东支援武汉,承诺每日低价供应600吨蔬菜,充实供应源,通过市场流通体系,进入千家万户。这600吨之外的350吨捐赠蔬菜,以及其他千千万万爱心人士捐赠的蔬菜,终究也要配送下去。一些人反对通过市场体系配送,但政府没有能力妥善处理,做不到精准配送,市民不满意,网友寒心,“爱心菜”变成“伤心菜”。

寿光蔬菜事件引发舆情后,武汉政府停止借助商超配置蔬菜,改为通过基层社区免费发放。基层承担巨大压力,效果很不好,造成整个捐赠体系阻塞。

这段时间,常在微信中看到寻找帮助解决捐赠问题的信息。比如,某某单位或某某地区的群众,集资购置了一批蔬菜,想捐给武汉,却没有渠道。笔者知悉某知名高校湖北校友会联系到四川的一批新鲜榨菜,与政府部门联系蔬菜捐赠被婉拒的例子,理由是武汉积压的菜太多。

笔者的两位朋友在某社区担任志愿者,他们参与近两天的蔬菜分配工作。第一天,因为人手有限,社区联合志愿者,将未拆封的蔬菜成袋(几十斤一袋)放在各楼栋口,由居民自取,发生居民争抢乱拿现象,甚至发生纠纷。第二天,社区集中分配蔬菜,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花费巨大精力帮助分菜,将蔬菜搭配为小把小包,通知居民来领取,中途被上级部门终止,目的是避免引发人群集聚。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社区将菜分类搭配,打包打捆,一户一户地送上门。然而,社区工作人员十分有限,他们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要做。前几日,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帮助笔者的父亲购买药物,跑了好几家药店。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货上门(图/新华网)

估算一下,一个五百户居民的小区,做好分菜送菜工作,至少需要十个人,而且是壮劳力。他们需要扛着菜一栋一栋地从一楼爬上六楼,敲开门,碰到不喜欢吃茄子非要吃辣椒且想多拿几根葱的居民,还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基层工作者已经夜以继日全力以赴,不好苛责他们要做得更好。

无论是通过政府的公对公捐赠,还是校友会等社会组织的自发捐赠,所有途径来的爱心菜都要通过某种方式分配到千家万户。

不允许利用市场渠道分配,网友设想的全能型政府分配体系不存在,“爱心菜”被卡在“最后一公里”。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圈,全国人民关心武汉,爱心菜被源源不断地送来,市民却不能顺利吃菜。一方面是市民的生活质量比疫情前下降,另一方面是社会“爱心”积压在仓库中发霉。

这中间的复杂情形,需要仔细了解才能清楚。有的时候,不是政府不为,而是确实做不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武汉 武汉疫情 疫情防控 寿光 捐赠 蔬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31.5公斤,中国航天员带回“太空特产”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