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特·舒赫:要反制,学德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9-08 07:23

冈特·舒赫

冈特·舒赫作者

战略管理咨询公司Debrouillage创始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冈特·舒赫】

大家好,欢迎来到《刚刚连线》。

我想尝试一种新形式,在五分钟时间内,说出某些关联或某种比喻,让你感觉耳目一新“哇我怎么没想到”,然后学会跳出条条框框来看待当下的问题。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你觉得这形式怎么样。

那么“德国制造”这个标签,和当前华为、抖音、微信乃至许多中国企业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难题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小说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常会惊人的相似。”早在2018年我就预测过,美国为了保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必然会张牙舞爪地攻击掌握先进技术的中国企业。它面临的挑战越大,使用的手段就越没有公平可言。

蓬佩奥现在想要“净化”美国的运营商、商店、应用、云端和线路。也就是说,任何跟中国沾边的东西都是脏的,被污染过的。

作为德国人,这听上去很熟悉。我举个例子来解释吧。

英格兰和德国曾经是几百年的贸易伙伴和军事盟友。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都是日耳曼部落。从1714年起直到今天,英国王座上一直坐着德国汉诺威家族的后人,1917年英国王室为了隐藏这一事实才改姓温莎。然而,1871年德国统一使英德两国踏上了冲突碰撞的道路,最终导致了噩梦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研究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学家最喜欢拿英德关系来举例,它描述了崛起大国威胁守成大国地区霸权时产生的战争风险。第一个例子就是感觉受到雅典威胁的斯巴达,2400年前的修昔底德记录了这段历史。今天,世界充满惊惧地关注着美国和中国,担心它们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这是我提出的第一条关联,后面还有很多。

1871年的德国很像今天的中国,在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商品的带动下迅速崛起,提升经济和军事实力,对英帝国构成了威胁。

当年他们指责我们德国人山寨英国产品。的确,后来著名的钢铁、火炮和坦克制造商克虏伯曾经使用化名潜入英国钢铁产业一线“学习”英国经验,当时各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就是用产钢吨数来衡量的。今天,你们可以把这个指标换成网络能力( cyber-capabilities )。这样一来,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

在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德国产品被打上“廉价劣质”的标签,德国决定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加强竞争力。在那之后的十来年里,德国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聘用了许多英国专家,搞了不少商业间谍活动,但也真的用科学方式和真金白银改进了设备和生产工艺——有没有人说,这不就是“中国制造2025”吗?

1887年英国通过了《英国商标法案》,强迫德国在商品上标注产地。于是,作为英国惩罚政策结果的“德国制造”便诞生了。听起来有点像蓬佩奥的“净化一切”政策,它其实是说任何商品采用了中国部件就等于受了污染。不过,1887年的德国机械工程和炼钢技术已经超过了英国,有点像今天中国的5G技术和微信。

这种污名化产生了极大的反作用。今天“德国制造”这四个字是多么大的无形资产,而不是负担,就无需我赘述了。

启发:不要纠结产品禁令合不合理,国家能采取什么手段就会采取什么手段。

我们要关注的是质量和创新:如果你能拿出更好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会围着你;如果美国人不想要,那就让他们掉队好了。

最重要的是戒骄戒躁。不要在乎公不公平,你在最终被平等对待之前,不要想获得平等权利。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太急切反而会给对方更多打压你的借口。

只有纸上谈兵的人才会觉得军事冲突是不错的选项。对亿万人民乃至他们的子孙后代而言,战争意味着无穷的恐怖。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1918年结束的,而是1945年甚至1989年。中国不要被美国的举动激怒,要避免犯德国的错误,别被民族自豪感冲昏头。

现在轮到你来拼接线索了,再见!

(想了解冈特·舒赫先生更多观点,可阅读其其他回答:https://www.zhihu.com/people/gunter-schoech/activities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德国制造 抖音 微信 特朗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