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明:半工半读产学结合以促进科技创新创业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08 08:38

郭晓明

郭晓明作者

风云学会会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今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给教育问题划了重点,其中有: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论述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半工半读”模式,或许能在“大学生就业”这一媒体热议的问题上拓宽公众的思维渠道。】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晓明】

毛泽东1921年办“湖南青年自修大学”,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的德才兼备的革命人才。这个思想传统在今天创新创业的产业升级时代依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也许是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需求的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半工半读,有勤工俭学作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的生活来源和学费,如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到欧洲勤工俭学就是一个例子。如今不少技工学校也采用半工半读,以增加学用结合,积累实践经验,但给人以只适合培养工匠的感觉。

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大学,实行半工半读,也是教书育人,劳动作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手段,毕业生是技校大专水平。然而,今天科技进步以及进入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半工半读可以兼顾上述种种正面功能,而且还可以由前沿科技和文科的尖端学府来操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就是以半工半读办学理念把滑铁卢地区变成了加拿大创新创业的“硅谷”。加拿大顶尖的技术发明和创业多出此校,而且该大学有诸多专业名列世界前茅。越是前沿的科技概念,越是有别于生活常识,其陌生的概念越是难以被大脑接受,而半工半读的感性认识能够消除新概念的神秘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抽象概念。

滑铁卢大学半工半读教育与就业中心大楼

1911年加拿大路德教会在滑铁卢办了一个神学院,1914年开设非神学课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加拿大劳里尔大学。其理工科部分在1955年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大专学院,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滑铁卢大学。艾拉·尼得勒斯(Ira Needles)从农村读书成为成功的工业家,深感半工半读对学习技术的助益,二战期间就向加拿大政府提倡推行半工半读。

加拿大劳里尔大学

1958年他还是美国高德利奇公司加拿大总裁的时候,就希望滑铁卢学院能够为公司培养出类拔萃的工程师,亲自到滑铁卢学院操办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半工半读运作。他召集了加拿大顶尖的工业家、科学家、工程师、银行家、公司高管和政府官员共200人聚集滑铁卢学院商讨半工半读的工学合作,开启了滑铁卢学院与地方经济合作的半工半读项目。

滑铁卢及其南边紧贴着的基齐纳市都是德裔移民为主,基齐纳市素有实业兴邦的理念和传统,美国高德利奇公司当时在基齐纳市就开有工厂。1959年就有250家公司雇佣滑铁卢学院的半工半读学生,另外有350家公司表达了愿意接收半工半读学生的意愿。其中不乏地处滑铁卢市以外的公司甚至是在美国的公司。开始半工半读主要是工程专业的学生。半工半读开启没有多久,滑铁卢学院就改为为滑铁卢大学。1960年滑铁卢大学开设了计算机专业,1961年美国IBM公司就接受滑铁卢大学半工半读学生工作。

今天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在全球排名数一数二。1965年数学系三个大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了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00年提出的群牛问题,IBM因此发现大学是他们巨大的市场。1962滑铁卢地区的保险公司要求滑铁卢大学把半工半读项目扩展到工程专业以外,让保险公司也接受半工半读学生工作。

纯数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到保险公司半工半读。滑铁卢大学成为世界少有的几个颁发数学学士学位的大学,培养出加拿大顶尖的精算专业高材生。原来以为半工半读只适用与工程专业的,忽然发现纯数学也能半工半读。后来纯科学也有了半工半读,滑铁卢大学的环境学科在近年来迅速崛起得益于半工半读把理科化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了起来。

半工半读由工科扩展到理科,其后又扩展到文科。一些历史系的学生半工半读到国防部工作。滑铁卢大学的成果反过来也吸引了许多顶尖的人才到学院任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大专因此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滑铁卢市还有一项鼓励创业的政策,那就是大学教授如果有了发明,专利属于教授而不属于大学。因此滑铁卢地区成为创新企业的天堂,成为加拿大国家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以“工读结合”闻名世界,图为学生在参加“产学研”座谈会

滑铁卢大学每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四个月。半工半读学生入学以后,先连续读两个学期的书,第三个学期找公司工作。以后就是一个学期读书一个学期工作。除了开始两个学期需要家长提高经济支持以外,其后在校生活费和学费都可以学生自给自足,可以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的困境。

四年课程五年读完,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两年工作经验。因此滑铁卢大学毕业生特别抢手,各大公司都争抢滑铁卢大学毕业生。参与大学半工半读合作的公司当然是捷足先登,他们在学生半工半读期间就已经物色好了自己看好的毕业生。远离滑铁卢市的公司不仅仅给工资,而且报销半工半读往返机票。公司派人到校园内介绍公司和职位,在校面谈聘用半工半读学生。

如今科技进步速度极快,如计算机或者手机每18个月性能就能提高一倍,学生如果不接触业界,毕业时头两年的知识就可能已经过时。半工半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市场产品的公司工作环境,带着工作问题学,有的放矢,学习效率高。尤其是计算机,动手编程对学习非常重要,了解公司实际工作使得学生学习目标更加精准,知道知识能用于哪里,才有记忆的冲动和记忆效率。

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工作以后半年左右就跳槽,这中跳槽模式实际上是新工作青年自我提升的一种模式。公司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如主动接纳半工半读学生一个学期的工作,有计划有安排,与人才培养和公司创新都是一个降低人才流动风险的改革。滑铁卢大学的半工半读就是工业界主动推动的模式。

创新公司探索性产品新技术,有时候需要一些公司不熟悉的知识,但也难以雇佣一个专职的新人,因为新方向的探索的人力投资也需要风险管理,雇佣半工半读学生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探索模式。例如一个电子产品的公司改进工艺过程需要一些化学专业人才,但雇佣一个化学工程师人力投资太大,很可能就放弃了这方面的探索。

另外,打造民族品牌需要产品工业设计,需要历史知识和美术知识,这种品牌设计往往外包给广告公司,但是,有了半工半读学生到公司工作,就可以低成本积累公司品牌设计的无形资产。不断有新脑洞丰富产品设计思路。

台湾车辆公司(台车)和台湾科技大学建校合作,提供半工半读机会,实习表现好的毕业能马上就业

像深圳、宁波等这种创新聚集地区,就应该形成公司企业普遍接受半工半读学生打工的风气,这比慈善捐款给大学名校要更加有效的公关手段,是公司吸引人才的捷径,是企业和社会双赢的举措。科技创新需要视野开阔的人才,半工半读培养的就是大学期间就关注业界和市场信息的学生。雇佣半工半读学生是一种灵活的人力资源运用,可以给企业带来最新的科技进步知识,开阔企业的视野。

普及教育是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模式,学校为社会准备人才。高等教育就进入了人生学习的阶段,以往是毕业以后才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边工作还边学习。半工半读就是把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人生模式延伸到大学里边。如今产业升级了,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了,需要紧跟业界演化才能胜任工作了,学习和工作就是人生必须兼顾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在大学阶段就可以从半工半读做起。

半工半读合作使得公司创新和学生学习相互促进,使得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和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相辅相成。滑铁卢这种半工半读工学合作模式的硅谷,与美国风投与科研成果合作的硅谷模式不同,值得借鉴。中国要进入科技创新阶段,可以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代已经不同了,科技进步大大改变了今天的生产和商业模式。但是,教育制度基本还停留在大工业时代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致使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毕业即失业”的难题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人才,而是教育制度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人类迈向智能社会的时候,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大国竞争的重要一环,也许半工半读产学结合是一条探索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教育改革 加拿大 中国 就业形势 人才培养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挪用学生餐补、欠薪欠保…审计署发布报告涉5380多亿

全国最大!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