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明:中国拒绝进口洋垃圾,西方怎么不谈公平正义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7-31 07:38

郭晓明

郭晓明作者

风云学会会员,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晓明】

2017年7月18日,中国向世贸提交一份清单,于2017年底全面禁止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料。中国这一举措旨在保护中国环境安全和民众健康。根据1989年国际《巴塞尔公约》,中国作为签约国有权力拒绝进口高污染垃圾。网民们对此反应复杂:有扬眉吐气的,说中国可以对洋垃圾说不;有满腔怒火的,忽然发现中国竟然是垃圾进口头号大国。

彭博社有评论员于7月2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对洋垃圾发动的战争》评论,对中国这一举措提出非议。彭博社评论文章说,2015年全球有1.8亿吨的回收垃圾贸易,贸易额高达870亿,认为垃圾进口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但文章刻意不提的是,国际垃圾贸易是发达国家出口垃圾,发展中国家进口垃圾,而其中美日就是最大的垃圾出口国。

彭博社的新闻评论,对中国中国限制进口洋垃圾这一举措持异议:洋垃圾行业对中国不是挺好嘛,怎么中国不玩了?

文章指责中国保护环境安全和公众卫生只是借口,是掩盖国内环境问题;而且还说中国拒绝洋垃圾不仅不能保护环境安全,因为这些可回收垃圾如果被拒绝进口,很可能就会进入垃圾焚烧处理,对环境污染更大。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不回收就必须焚烧呢?如果如文章说的回收垃圾对经济那么好,为什么发达国家自己不回收,要发展中国家回收呢?

实际上,中国到2017年底只是禁止进口高污染垃圾,并没有像彭博社评论渲染的那样禁止一切可回收废物。中国2017年底禁止进口的垃圾有4类共24种,其中有一项是未分拣的废纸。

很显然,分拣好的可回收废纸并不在禁止之列。分拣垃圾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职业病高发行业,垃圾堆放处往往污染水源和土壤。随着中国社会老年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转移到越南和孟加拉等其他国家,处理高污染垃圾这个行业当然也在转移之列。

拒绝高污染洋垃圾,不代表中国拒绝所有可回收的废物。如分拣好的废纸就还会继续进口,因为中国树林少,造纸业不能仅仅依赖林业。

还有一类禁止进口的垃圾是某种炉渣,从这些炉渣中可以再提取一些有用元素,但处理起来可能会对水源和土壤造成重大破坏。

另外两类是生活来源废塑料和废纺织原料等,这类垃圾最容易携带病毒病菌,2002年中国非典流行记忆犹新,这些生活垃圾对公众健康太危险。2016年中国进口了全球56%的废物,但2017年不可能也不会全面禁止所有进口废物中国只是全面禁止高污染废物。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需要大量自然资源和可回收废物。由于中国制造业体量大,中国回收废物的需求也强。

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环境清洁已经把许多钢铁产能转移到了中国,中国为了环境安全也已经砍掉许多钢铁生产产能,砍掉钢铁生产产能的时候西方叫好,为什么为了环境安全砍掉一些高污染废物回收就被某些权威金融媒体指责呢?

Khian Sea货轮

早在1976年,美国就通过了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案(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对垃圾处置有严格的环境保护规范。其它各个发达国家也制定了类似的法案,推高了发达国家处置垃圾的成本。美国费城有一个垃圾焚烧厂,长期以来他们把垃圾灰填埋在新泽西州。

1984年新泽西州拒绝继续接受这些垃圾灰。费城就出资让一个公司把一万四千吨垃圾灰送到巴哈马。结果巴哈马不接受。在其后的16个月中,这艘载满垃圾灰的凯恩海号货轮游历了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巴拿马、百慕大、几内亚比绍和荷兰等国,均遭受拒绝。回到美国费城也不允许卸载,最后这只船把垃圾灰说成是肥料,在海地的海滩上卸载了4千吨。

绿色和平组织告知了海地政府,海地政府立刻制止垃圾灰继续卸载。后来凯恩海号货轮又改名换姓,游历了塞内加尔、南斯拉夫、斯里兰卡和新加坡等国,都遭受拒绝。最后这些垃圾被倒入印度洋和大西洋。因为倒垃圾入海,两船主1993年被判刑。凯恩海号垃圾船事件直接导致了国际《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诞生。

由于发达国家处置垃圾成本高,垃圾出口到环境保护法缺失的发展中国家处理成为一些商家的生财之道。不顾国家禁令走私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发展往往牺牲了环境保护,这些回收过程往往污染了水源和土壤,这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效益对社会整体是得不偿失。这才是中国今年全面禁止高污染废物的根本原因。中国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不以GDP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人民总体福祉为目标,虚增GDP但危害环境的产业就应该砍掉。

2017年7月1日开始,中国环保部就对废物回收利用行业的违反环境法行为进行检查,截至7月23日已经检查了1613家企业,对989家提出立案处罚处置建议,占检查企业的61%。

2017年3月8日报道,长沙晚报记者从长沙海关新闻通气会上获悉,长沙海关近期侦办一起走私固体废物案件,查获涉嫌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296.3吨,案值94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图片来源:东方IC,黄勇华摄)

面对废物回收利用行业大面积违反环境法这一局面,在进口源头上截流污染源,禁止高污染洋垃圾进口,不失为一种紧急措施。

根据物理学物质守恒定律,地球上的物质不能无中生有,也不会无端消失。人类经济社会创造的财富,必须取之于自然资源,消费完后再回归自然。这是地球内部通过人类经济体系的物质循环。在自然经济时代,垃圾都是有机垃圾,都是当年回田,物质循环畅流无阻。

把自然界物质导入人类社会是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矿业和水利工程。把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工业是第二产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而废物处置是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维持地球内部通过人类社会的物质循环的新兴产业,是把人类消费后的物质再送回大自然,或者再循环利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人类社会越发达,就越有更多的地球物质循环被纳入人类社会,这些被纳入的物质要保持循环,就必须通过处理,否则就成为污染和资源匮乏。

污染和资源匮乏是经济发展的孪生兄弟,是人类经济体系阻断地球物质循环的结果,物质不能回到自然界也不能为社会所用,就是污染;经济体只从自然界取出物质但不能把物质稳妥地送回自然界,就导致资源匮乏。解决污染问题就是可再生资源利用问题。

如果把人类经济体比作一个人的话,第一产业就是人的那张嘴,第四产业就是人的那个肛门。废物回收利用是物质在人类社会内部脱离自然界的循环。废物回收利用是大势所趋。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全球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废物回收利用。

但是,如今全球经济结构中,是发展中国家制造而发达国家消费,已经把生产排放的污染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其消费后又把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处理,再次把污染输出到这些欠发达国家,这是全球经济南北结构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

中国拒绝进口高污染垃圾,不仅仅有《巴塞尔条约》的法理依据,也是促进全球经济正义公平的举措。

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全球人均水平。欧洲版图比中国大,人口只是中国的一半;美国版图与中国相当,但人口只是中国的一个零头。发达国家人口与中国人口相当,占有的资源却是中国的数倍。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压力。中国连污染的钢铁产业都砍下来,砍得每年上百万钢铁行业劳动力要转移,处理高污染垃圾的产能当然也不能轻易增加。

拒绝高污染洋垃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必须政策。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自己消费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中国有自己的垃圾需要处理,禁止高污染洋垃圾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呼唤蓝天和干净的空气,中国不能继续进口污染。

随着中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垃圾分类成为中国人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国可回收可加工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低碳绿色生活催生新生活习惯,自觉垃圾分类就是其中之一。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禁止了洋垃圾以后,有限的垃圾处理产能可以用于处理中国自己的垃圾,这也是合情合理。

2017年底中国全面禁止高污染废物,首先是标志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不是垃圾输出的发达国家,但也不愿意做进口高污染垃圾的发展中国家。其次,禁止高污染垃圾也是中国城镇化的结果,中国自己垃圾多了,没有必要无限制地回收洋垃圾。

再者,中国工业化之后脱离了自由经济,石油矿产这些地质运动百万年的物质循环,难以再如有机肥那样当年回田循环,垃圾处理成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垃圾分类社会的成果已经有了相当水平,中国的垃圾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程序去方便回收。

中国其实并不拒绝废物回收的第四产业,反而还要大力发展第四产业,但第四产业是为了保护环境,不能不顾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环境压力比发达国家大,中国第四产业因此要比发达国家更加发达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中国已经为全球生产日用品把许多污染留在了中国,现在到了对进口污染说“不”的时候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洋垃圾 清理洋垃圾 WTO 彭博社 巴塞尔协议 回收 中国城镇化 绿色能源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