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的政治遗产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4-09 07:24

寒竹

寒竹作者

旅美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力》

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这个消息引起了全世界各方人士的的关注。作为一位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历史上的地位很难有人比肩。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唯一的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更重要的是,这位政治家给世界留下了“撒切尔主义”这么一个政治遗产,因为这位政治家的经济政治主张和政策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对英国以及世界政治确实发生了巨大影响。

当人们谈到撒切尔主义时,常常把这个概念跟经济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确实,无论是撒切尔夫人毕生坚持的经济和政治主张,还是她在唐宁街10号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显示出这位信念坚定、作风果断的政治家把“新自由主义”推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当选为在野的保守党主席。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撒切尔夫人举起哈耶克的《自由宪章》,斩钉截铁地说,这本书才是我们应该信仰的,并把哈耶克的书大力地地掷到桌子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自由主义”确实是撒切尔夫人执政的一个信念。

1979年5月,保守党赢得大选,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10号。她上台伊始就力排众议,全力实践从亚当·斯密到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坚决实行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大力削减政府的福利开支;从1983年开始大规模实行私有化政策;严厉打击工会力量,甚至不惜用武力镇压工会组织的罢工。撒切尔夫人执政十一年,始终不渝地推行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无论人们对撒切尔夫人推行的这些政策如何评价,把撒切尔主义视为一种从斯密到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理论的最有力的推行者之一是没有问题的。正是英伦的撒切尔主义和大洋彼岸的里根主义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自由市场至上”的浪潮。

但是,仅仅用经济领域里的“新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来界定撒切尔主义是不够的。事实上,撒切尔夫人是一只手举着自由市场的大旗,而另一只手则举着强势政府的大旗。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反复强调,小政府并毫不意味着弱势政府。政府要有权威,社会要有秩序,这是撒切尔夫人的一个基本政治信念。

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11年期间,她始终都是坚持自由市场和强势政府“两手抓”、“两手硬”。人们常常把“新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混合使用,其实,二者在英国是有差异的。“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经济和市场,而“保守主义”则强调秩序、等级和国家权威。对于撒切尔执政期间保守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英国研究哈耶克政治哲学的学者安德鲁•甘布尔(Andrew Gamble)的说法比较客观和全面。他认为所谓撒切尔主义就是“自由市场加强势政府”("the free economy and the strong state")。

中国的一些自由派学者常常把自由市场和强势政府对立起来,把撒切尔主义或保守主义主张的“小政府”解读为无为而治的守夜人,其实这是在以己度人,把自己头脑中虚构的图景贴在撒切尔主义上。

其实,撒切尔主义的“自由市场加强势政府”是有其自身的逻辑。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化有一个无法避免的悖论。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说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应该越小越好,最好是无为而治。所以,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就意味着缩小政府的规模。但是,彻底私有化和市场化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要么直接滑向无政府状态陷阱,最终导致社会崩溃;要么政府在收缩经济权力的同时扩张管理社会的权力。二者必择其一。因为彻底的私有化意味着必须扫除各种阻碍自由市场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工会和职业协会等,也包括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权力。所以,彻底私有化最后会把原来复杂多层次的社会简约为自由市场和政府两个领域。由于市场本身并不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一个彻底私有化的社会必须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否则社会将会处于无序状态。

撒切尔夫人当然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她毕生相信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国家权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撒切尔夫人推行的英国私有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中央集权。英国大规模的私有化进程开始于1983年,紧接着就是对工会的严厉打击。到了1995年,私有化基本完成,工会也日渐萎缩。而此时隶属于英国中央政府的半官方和准自治机构却增加得比原来地方政府的人员更多,开支更大。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很多权力都流向了中央。撒切尔夫人退出政坛时给英国社会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这一点引起了很多西方国家自由派(Liberal)的批评。

撒切尔主义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的政策也体现在教育领域。1988年,撒切尔夫人第三次当选为英国首相,《1988年教育法》就在当年出台。这个法案最重要的变革内容是推行“国家统一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和“国家统一测试”(National Assessment)。在此之前,英国各个地方的学校和教师对教材、教程以及考试拥有完全的自主权。《1988年教育法》实际上剥夺了地方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的许多自主权,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对全国中小学教育的管理权力。

批评撒切尔夫人强化中央权力的人在英国并不在少数。赛蒙.简肯斯(Simon Jenkins)认为撒切尔政府在执政期间推行的政策实际上是把英国这个国家“国家化”(nationalization of Britain)。而担任过撒切尔夫人外交事务私人秘书的查尔斯.鲍威尔(Charles Powell)更是把撒切尔的执政强势和独断方式形容为有些像一个“列宁主义者”。在英国人的语言中,这不过是把撒切尔夫人说成一个独裁者的委婉说法。

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撒切尔主义事实上包含了两个相互相成的基本内容,一个自由市场,一个是强势国家。而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既给英国社会留下了一个高度私有化的自由经济体系,同时也留下了强大的中央政府体系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人们对撒切尔主义遗产中的这两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评价,但却不可以只看其一,不看其二。

责任编辑:关一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

“之前怎么没人去阿勒泰?没必要拍西方感兴趣的作品”

美媒哀叹: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已沦为“帮派头目”

“美国说中国捣乱有证据吗?有就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