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击:“思想家”冯仑中了什么毒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1-20 00:00
冯仑一直将他的视野放至国际化大都市,在纽约世贸中心设置一个“中国中心”,即是冯仑实践美国模式的梦想之一
昨天看到一篇《中国企业家》的文章,题目很有意思《荤段子救不了冯仑》。击哥很疑惑,人家家财万贯还会写书的,从精神到肉体,有什么需要救的地方呢?看完才知道,原来仑哥是“中毒了”。
文章说:“2009年底,他在哥本哈根把自己的想法公诸于世,也即后来的‘立体城市’计划。按照其描述,立体城市将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造起500万平米以上的建筑集群,运营商试图通过发展产业……冯仑选择在上市公司之外践行理想。但无法回避的是,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立体城市之上已经引起包括嘉华在内的股东方的不满。毕竟那是他个人的理想国,却不是股东方们的……原来是资本对他不满了。
文章里多处称呼冯仑为“思想家”。那么问题来了,资本需不需要思想家?冯仑又是如何当上了思想家?
有不少大资本家都号称“思想家”,比如国产的马云,美标的索罗斯。但你要明白一点,当资本不够大的时候,他们都是以勤勤恳恳干活儿为主,致力于先把自己的资本弄大。
索罗斯号称把自己的“开放社会”思想融入到了投资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就,但击哥前前后后把他的两本小册子看了数遍,发现了两点:第一,就思想来说,他那套玩意儿放到哲学界也就一般洋博士水平;第二,他赚钱的法宝不是所谓“反身性原理”,而是玩透了杠杆对冲那套手法,在金融领域,只会定性不会定量的人,不配生存。
这一点,马云也是有水平的人,他深知搞电商平台的本质门槛不是“思想能走多远”,而是“快递能走多远”,所以玩太极拜气功大师搞禅修密宗,都不妨碍实实在在得为每一个普通用户铺路。
资本需要的思想家,不是以思想取代实干的家伙,而是以下两种:或者是,能用一个漂亮的名义掩盖资本丑恶的人;或者是,能用一张思想包皮骗点政策优惠的人。
凤凰财经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改动了原标题,变为《荤段子救不了冯仑:欲做房地产行业中的马云》,文章里这样描述冯仑的“马云梦”:“在冯仑接受一家财经媒体采访时,透露出自己要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马云的想法。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冯仑不惜斥资2亿元打造了一个类似于淘宝的平台,目的是让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企业与商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加入到立体城市的开发与运营中来。这个被其形容为‘大象生产’的投资计划一旦成熟,不排除上市的可能。”
这个梦,翻译过来的台词就是,冯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足够“整合资源做平台”了,让别的房地产商上他的平台,他以流量和影响力取利,不必流汗流血,可以轻轻松松靠理念赚钱。原来他的思想是“不劳而获”。至于投两个亿,呵呵,还不够快的打车们搞场价格战呢,你居然拿来做房地产平台,考虑过王思聪的感受吗?
理论上,江湖越老越胆小,冯仑怎么会来了个逆生长呢?上百度搜一下“思想家冯仑”,结果不言自明,原来是被跪舔多了,自己也当真了。前几年,但凡跟改革开放几十年挂点钩的文本和视频,都有所谓“万通六君子”,著名的《杨澜访谈录》有一集《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开篇杨妈妈就用充满磁性的声音说:“青年时的学者冯仑……”
拜托,1984年读了个中央党校,2003年读了个社科院法学博士,您就真敢认自己是“学者”?如果这样都可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余亮算什么,讲段子他也会啊,大学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寒竹研究员算什么,那是正经哲学研究者啊,算大神?
被跪舔多了,于是觉得改革开放的春风就是自己带动的,难免看不起后来那些“没底蕴”的地产商们。潘石屹玩海外建房,王石玩海外泡妞,冯仑呢,自然要玩点更“带想”的,把美国的乌托邦梦搬回来。这一点,他倒是完美继承了他以前老板牟其中的思路。但愿没继承他的结局。
那帮描绘改革开放三十年商业史的文人,其实也算一种“带路党”。为什么“万通六君子” 王石们被描述得那样神乎其神?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模式,即国门一开,接受了美日先进理念,醍醐灌顶任督二脉齐通虎躯一震财源滚滚;他们更寄托着一种未来,加大吸收理念神功大成站着数钱数到手软。
写传者罔不顾及的是,他们的钱,从来不是站着赚来的,也不是靠理念,而是他们懂得占国家的便宜。
带路走来,神话慢慢破碎,很明确的一点是:今天,假如谁真的信了那套理念,便立即被资本边缘化,你相信王石真是自愿去泡洋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