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民生政策能有效止暴制乱吗?须分清政治、法治和道德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0-21 07:25

何建宗

何建宗作者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

延续近半年之久的香港乱局,仍波动不息。10月16日上午,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其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遗憾的是,报告现场遭到反对派阻挠闹场,最终不得已只能播放预录视频来完成。

近日,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召集人兼主席何建宗先生接受观察者网采访,就施政报告做相关解读,介绍近期观察的香港局势变化,并提出若动乱平息后香港该如何进行“灾后重建”。

林郑月娥刚入场,反对派议员高声喧哗,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示意反对派停止喧哗

【采访/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何老师您好,距离您上一次接受观察者网采访过去三个多月了。这三个多月来,大家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16日上午,特首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遗憾的是,因为反对派干扰只能播放预录视频来完成。您能否就报告本身为我们做些解读?

何建宗:今年的施政报告是在一个特殊并恶劣的环境中发表的,主要针对香港社会一个最尖锐的深层次矛盾着手,即土地供应。这次施政报告中的一个突破,就是香港政府更积极地利用《收回土地条例》征地。过去政府不太倾向于使用这一条例,原因是条例规定只能以公共利益为由征地,并以一个固定价格去收购。对很多开发商来说,他们囤积了很多农地,就想卖更好的价钱,但收购价不一定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向政府补地价,然后变成私人住宅甚至豪宅,使利润最大化。

我认为,香港土地问题其实就是三大问题,一是拥有权问题,二是土地用途和规划问题,三是利益相关方问题。就拥有权来看,目前香港政府的土地储备并不充足,很多可发展的土地都在私人手里,但是私人手里的土地又不能随心所欲发展,因为有规划要求,比如政府会把某一块土地规划成某一种用途,例如农地就不能兴建房屋。如果要改用途的话,需要走非常繁琐的程序。就算符合住屋用途的土地,开发商还要所谓补地价,即补够可以变成商业发展的地价。过去政府比较保守,补地价价格偏高,开发商积极性不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闲置的、可以发展的土地都开发利用不起来。第三点是,农地上有农民,还有一些荒地变成货仓、集装箱储存地或修车厂等比较不规范的发展,一旦开发就会有拆迁补偿问题,包括农民、居民、从业人员的补偿,而且这不仅仅是金钱补偿,比如集装箱储存地征用后,上万个集装箱放哪里?这牵涉到一个重置的问题。

土地供应的问题,可能只是香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已。其实,结合当下形势来谈,香港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离不开内地,包括土地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缓解香港土地不足的问题。

我经常说香港有三个不足:土地不足,市场不足,人才不足。这三个不足在大湾区都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当然,这不是说不用再开发香港土地,而是大湾区应该是解决方案之一。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深层次矛盾的爆发,导致社会运动、甚至暴动,但很多香港年轻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要解决香港的大部分问题还是离不开内地,离不开大湾区。像大湾区的房价,大概是香港房价的1/2到1/10不等,现在基建、口岸都打通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部分港人移居到大湾区是迟早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要在香港开发土地,但开发土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没有十年以上见不到明显效果,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我刚才就说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把这些程序简化,公众咨询环节也可以压缩时间。第二,如果能更好地跟大湾区城市探讨配套服务,比如交通费。深圳、惠州离香港很近,但交通费比较贵,是否可以推出更多跨境福利,交通更便利、交通费降低等等,这样应该可以吸引一部分香港人到大湾区生活,退休养老,或是住在深圳往返香港上班,这都是值得研究的方案。

我个人判断,可能短期内到大湾区的年轻人会少一些,但是如果大湾区的整体规划能够协助香港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话,现在只是速度放慢的问题,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不同界别、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可以抓住那个机遇。当然,我也希望原来给香港一些政策仍能继续保持。  

观察者网:您讲到香港人来大湾区这点,其实今年深圳在“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措施中就有提到,像房屋补贴、社保福利、享受市民待遇等。但我不知道您提的意见或是深圳发布的这些政策,在香港知道的人多吗?

何建宗:知道的人不多。因为深圳的措施是8月推出的,香港从6月到现在都处于示威状态。深圳提出的让香港人才享受市民待遇等等,我是欢迎的。刚才也说了,香港除了面对土地、市场、人才的不足之外,还有产业发展比较单一。深圳等地释放的红利会吸引一部分香港人到内地,像创新创科人才在香港发展空间很有限,虽然香港也称要发展成创科中心,但是各种产业政策、政府政策都还没有跟上。

这是其一。其二,我也注意到,深圳提出要发展国际金融,有人担忧会引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变化。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因为香港还是有制度的优势,资本主义制度,资金自由流动,大部分国际大银行都已经在香港设了办事处。如果目前的乱局不会延长太久的话,并不会影响香港的地位。因为香港的优势就在于,和内地制度不一样,我在最近出版的新书中也提过,一国两制的精髓在于香港的制度既有异于大陆,也有益于大陆,所以香港的价值不在于GDP比深圳多还是少,而是它的制度跟内地不一样,且对国家是有利的,国际金融方面的优势还是会保持。香港一直是中西交汇地,如果西方对我们中国不友好的话,国际机构搬到深圳的可能性会更小。因此有人认为,现在更有可能威胁香港国际金融地位的是新加坡,我也觉得这个威胁可能更实在一点。但是深圳各方面发展越来越好的话,从宜居角度来看,未来有可能会超过香港,香港应该要急起直追。

观察者网:近来香港的暴力示威情况如何?施政报告措施对止暴制乱会有成效吗?短期内,这种乱局是否存在平息的可能?

何建宗:香港确实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这只是引发乱局的因素的一部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深层次矛盾包括产业单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流动、尤其年轻人流动比较慢,房价高等等,这些一直都有。林郑月娥上台后头两年,香港房价涨幅比前任特首梁振英时期还要快,但她在头两年的民望还是偏高的,这说明民生问题不是动乱的主因。

现在和三个月前相比,有几方面出现变化。第一,暴力分子人数减少,但暴力程度增加,而支持暴力的市民比例还是挺高的。这个情况让人非常担忧,他们提出的所谓“不割席”这个概念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正常的组织、机构,不可能为了同一个目标,就算成员犯法都包庇和容忍,除非黑社会才会这样。这种暴民心态的逻辑就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以为和平示威达不到目的,就可以通过暴力胁迫政府让步。如果暴乱结束以后仍存在这种思维的话,会让香港进入一个长期不稳定的状态,这个是让我担忧的。

另外,示威者在逐步失去公众支持、运动走向低潮的形势下,不愿让暴动平息,反而试图用暴力、仇恨、谎言三招来扰乱香港社会,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他们用所谓的“制度暴力”来为自己的暴力行为做借口。其实针对选举制度的所谓“制度暴力”是主观的,但是实际暴力对人身、财产的损害是实在的,会滋长和散播仇恨;这些人提出所谓“制度暴力”,但问题是香港也有一半以上的市民属于建制派,他们觉得这个制度可以接受,他们的民意难道不应该受到重视吗?另外,为了鼓吹仇恨,散布各种谣言谎言,谎报太子站有人死了,还有近期多宗自杀轻生事件、连家人都出来澄清是个人问题,但示威反对人群也要牵扯到暴动、警察,这对死者及其家属是极其不敬的行为,令人十分愤慨。

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开政治、法治和道德三类问题,不能混淆。香港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普选”和深层次矛盾是政治问题,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6月起,示威者进行非法集会、堵路或者暴力冲击警方,属于违法问题,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予以打击。但是,如果暴徒肆意对无辜市民、旅客或者内地人袭击,或者进行危害地铁、交通灯和机场安全等恐怖主义行为,这已经是道德问题,全社会都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任何有理智有良心的市民都必须严厉谴责,与之割席。无论是政府、任何机构包括大学校长,都不能因为这些胁迫行为作出让步,否则会后患无穷。

观察者网:是的,前几天有香港中文大学女生自称遭警察性骚扰,甚至要求校长段崇智主持公道等,后来警方做了澄清,并表示没有接到女方报案。

何建宗:对,现在很多真真假假的消息以及一些夸张情节在网上散布得很快,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证据。包括那个所谓“爆眼”的女孩子,她甚至反对公布自己的医疗报告,这就让人怀疑到底是真的假的,或者只是一种炒作。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校友,我对段崇智校长最近的公开信感到十分失望和痛心。校长明显只听了少数学生的一面之词而对辛劳执法的警务人员作出批评,对学生参与非法活动、支持甚至进行暴力行为、在校园进行破坏、欺凌内地同学和侮辱师长(包括校长本人)的暴行却只字不提;并完全推翻之前反对暴力的立场。我希望校长能谨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如果校方容许学生以脏话、暴力、欺凌和胁迫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了讨好学生而纵容包括强逼他人表态和暴力欺凌等行为;阻止警察在大学执法的同时对严重违规违法学生又不予追究的话,不要说做不到校训要求的“博文约礼”,就连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放弃了。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与学生对话时,遭镭射笔照射;但事后却发表一封单方面谴责警方的公开信。图自大公报

图自梁振英社交媒体

观察者网:您前面提到暴力、谣言以及香港深层次的政治问题,那么针对暴力分子恶意散布谣言、传播仇恨情绪的情况,港府目前是否有预警或应对措施,至少可以尽量创造一个相对正常的氛围?

何建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散布仇恨也针对警察,非常让人担忧。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警察力量,你不可能今天在街上辱骂和攻击警察,明天出了罪案就理所当然找警察。结合你的提问,第一,目前暴力人数有所减少,但估计还是有上千人、甚至两三千人,他们是可以在香港18个区同步闹事的,就像过去的这几个周末一样。同时随着人数减少,暴力程度上升,这关乎到警察能否更有效应对,对暴力分子进行追踪、抓捕。但现在警察好像并没有很积极地抓捕,主要是驱散,等这些人闹够了、破坏够了,才用催泪弹之类的清场。警方应该有一个战略性的部署,要清晰哪些地方是必须守卫的,比如地铁,能否安排足够的警力在沿线地铁站,提前预防、阻止暴徒破坏设施,因为这是关系到所有香港市民的出行和安全。此外,交通灯,政府部门办公室和银行都应该是重点保护的目标。

其次,应该更有针对性地打击抓捕暴力分子,而不仅仅是驱散。另外,应该集中资源人手打击犯罪行为,并避免在居民住宅小区引起矛盾。

当然,当下要解决乱局也很难有简单方法,我们看到大量青少年出来抗议,甚至这种行为也正蔓延到学校里面。这反应了过去香港的教育出现很大问题,不仅是国民身份认同的问题,还包括打砸设施行为,已经是品德教育问题,这一点也非常值得重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让年轻人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处理问题,反而是盲目相信网上谣言?

要控制、消除网络谣言其实是很难的,何况香港也没有网络管控制度。网络信息传播非常迅速,市民对政府不信任,很多辟谣好像都是徒劳无功;示威者或暴徒对谁都不信任,要反政府,政府不理你,反警察也不行,就只好向身边各种人出气,像是打骂港铁员工,回到学校搞老师和校长,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是很不健康的现象。

除了青少年之外,教育界、媒体界、法律界等各种专业界别人士也都存在问题。这次动乱中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痛心,过去香港给外界的一个印象和优势是具有专业精神,但这次有很多专业人士因为政治原因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操守,比如说机场飞行员、机管局员工将一些内部信息透露出来,也有人怀疑港铁员工把内部的安全信息透露给示威者,港铁领导层也承认了,还有医护人员、律师等等。最近的一个新闻是,因为香港大律师公会只是单方面谴责警方而没有谴责示威者暴力,导致公会副主席蔡维邦主动辞职,要知道蔡维邦曾为梁天琦在旺角暴动中做过辩护律师,连他都愤而辞职,可见这个全港最高薪的专业究竟是维护还是损害法治呢?他们的专业精神何在?实在令人怀疑。

观察者网:确实,现在就好像一旦所有事情都变成政治问题,整个社会失去了是非曲直。

何建宗:我一直说香港正在上演一场“文革”,四个月前我就这么说了,但很多人不同意,他们觉得香港乱局是一个正义的运动。但事实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它让大范围的人际关系撕裂,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同事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连我自己都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政治凌驾其他价值,甚至出现大量暴力,不久前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打了自己母亲,最后上了法庭。此外,对不同意见的人施以暴力,以谣言谎言打击他人,强逼他人表态等荒谬现象都陆续出现。我们知道50年前“文革”酿成了很多悲剧,但如果50年后再出现在香港这样一个先进的现代化社会,就让人觉得非常荒谬和悲哀。

香港今后该怎么办?其实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灾后重建”。首先,当然是青少年教育。除了国民教育之外,品德教育也十分重要。其次香港市民要认识到“一国两制”、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历史必然,也是一个经济规律。鼓吹独立的人没有一个能提出香港经济如何脱离大陆的发展模式。事实上,过去一百多年香港都无法脱离大陆来发展自己的经济。我经常说,香港跟大陆分不开,这是香港的命,也是香港的运。

其次,香港政府也要反思自己的管治架构,要进行改良,包括听取民意的机制就值得反思,政府和民间、政府和立法会、各界别如何能有更好的互动,避免这种事情的重演。

第三,目前香港和内地的很多交流可能都处于停滞状态,我也希望向内地的朋友指出,我相信香港的核心价值还是能够保持的,香港人的素质并不能为这一小部分暴徒所代表。虽然现在两地民众的关系比较紧张,但希望大家能够多给一些耐心,期待香港人靠自身力量去恢复社会秩序,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此我还是审慎乐观的,所以我也不希望两地民众的误解越来越深、偏激言论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朱敏洁
香港 暴力示威 施政报告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