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瑟·凯耶:我在中国养孩子,和中国政府一起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1-25 08:39

希瑟·凯耶

希瑟·凯耶作者

在中国工作生活16年的美国服装设计师

【导读】 美国服装设计师希瑟·凯耶女士于16年前举家搬到中国上海,她和自己的丈夫女儿在中国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并于去年返回美国。近日,她在《纽约时报》撰文,回忆自己和家人在中国的幸福生活,并比较中美两国文化的异同。凯耶女士在文中表达了其个人看法,仅供读者参考。

【文/希瑟·凯耶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几年前,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照片里的美国女人穿着一件T恤衫,上面写着“我拒绝与政府一起养孩子”——这是在讽刺美国政府的“在校强制佩戴口罩措施”实施过度了。当时我就笑出了声,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就是与中国政府一起把孩子养大的。

2006年,我因从事服装设计工作而和丈夫搬到了中国上海,此后我们在那里生活了16年,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中国,从怀孕时起,中国人就要与政府一起抚养孩子。过去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公民生育几个孩子会受到一定限制,但现在这一政策已经放宽。而且中国法律现在仍规定,除非有医疗需要,否则不允许鉴定胎儿性别。

作为外国人,我们不必受此类规定的束缚。但我不得不接受的是,我不断隆起的肚子已经成了社区公产,中国人会不请自来地抚摸它,还有路人会点评它(“这是个男孩。我看得出来!”),餐馆还会拒绝向我提供冷饮。中国人认为普通的热水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杀死细菌并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我每次点冰拿铁时都怕他们唠叨,尽管他们常面带微笑地唠叨。

希瑟·凯耶在上海

2008年和2010年,我在上海生下了两个健康的女儿,我和我的丈夫面临着所有在华外籍父母都会面临的选择:让孩子去上昂贵的国际学校,还是进入由中国政府管理、让她们浸润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的本地学校?

我们权衡了入学中国学校的利弊——我们的女儿会学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愿)她们还能有更开放的世界观;但在一群中国学生中间,她们作为外国人可能会受到孤立。但我们决定冒险一试。

我们很快就体会到了与政府一起严格抚养孩子是什么感觉。孩子们入学的幼儿园会事无巨细地指导我们,包括我们的女儿应该睡多少小时,应该吃什么,以及她们的最佳体重是多少。每天早上,所有学生都会列队做操并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为预防学生感染疾病,教室会一直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甚至在冬天,孩子们也会穿着外套开窗上课。

我们有时会觉得,孩子们不过是晚上和周末借宿在家,到了白天就要还回去。

久而久之,好处开始显现。学校会一直教授道德、历史和文化课程,孩子们回家后会讨论自律、正直和尊敬长辈之类的话题。学校会向学生们灌输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并鞭策她们努力学习,我和丈夫从不需要督促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让老师和同学失望的羞耻感足以激励她们好好学习。

美国流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注重孩子们的需求,关注什么能吸引到他们并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中国的教育方式则强调,只要你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你就能取得成功。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学校会有民乐和戏曲表演。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自己的学习赶不上同学,抱怨我们没有早点辅导她们数学。最终,美国那种“随遇而安”的家庭文化帮助我们维持了生活的平衡。

在中国养孩子还有其它好处,比如中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这使得网上儿童不宜的内容很少,还会限制未成年人玩网游的时间。孩子们也不用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从11岁起,她们就在这座拥有2600万人口的城市中独自坐地铁出门了。随处可见而又和蔼可亲的警察(而且大都不持警械)会维护治安。街道和街边绿地都干净整洁,居民们的自豪感也显而易见。

上海绿地 图源:新华网

当然,新冠疫情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去年上海因为疫情防控采取封城措施,我们的生活碰到了很大的不便。在将近三年时间没法见到美国的家人后,我们不得不选择离开中国,并于去年6月搬到华盛顿。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回到美国后受到的文化冲击比我们当年去中国时还强烈。我们回到了一个分裂的美国,许多人觉得政府可有可无。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做母亲,辅导两个女儿度过她们的初高中时代。她们变得坚强、开放和独立,她们在美国茁壮成长,但她们也需要调整适应一段时间。她们最近在学校进行了第一次防校园枪手演习,而我们也提高警惕,不再像在上海那样粗心大意。此时,我发现自己开始怀念那个和我一起抚养孩子长大的中国合伙人了。

美国批评人士不断批评中国,但我们一家在中国的经历使我们懂得,浸润在一个日常生活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中会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过去看似显而易见的对与错会呈现出某种复杂性和不同的侧面。

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的美国母亲,我学会了欣赏中国人的团结一心。治家如治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必须分清主次有所取舍。现在我们急需的正是互相学习,在不同社区、国家和民族间搭起新的桥梁。如果美国政府想与我一起抚养孩子,我对美国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它能够关注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观察者网由冠群编译自美国《纽约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由冠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