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博尼:伟大的姚明,并不“伟大”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2-08 09:17

洪博尼

洪博尼作者

外交学院政治学硕士,出版业书评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博尼】

2月4日,姚明的11号球衣高悬在休斯敦火箭队主场的上空,许多老球迷都为之泪目。从2002年开始,NBA状元秀、中国男篮第一人、NBA名人堂……数不清的光环和荣耀,但伤病使他31岁便离开赛场,令人遗憾和唏嘘。对于我而言,是看着姚明的比赛,走上了自己的篮球之路,自然更多一份感怀。

姚明曾在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中,吊打所有的中锋,中国球迷也曾年复一年憧憬,如果他能健康地多打几年,很可能在美国夺得总冠军,也能为中国国家队取得更多的荣誉。

在2月4日前后,许多美国球员、评论员,都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姚明。可在国内,有些人似乎看不到这一点,而把这个词想象成只来自“专制国度”的“专用词”,条件反射式地表达反感;也有人觉得,“伟大”一词规格极高,怎么也安不到运动员身上。

被人称作“伟大”的姚明,究竟是否伟大?

2002年姚明刚登陆NBA时,带着很多的天然标签:2米26,首位亚洲状元,中国人。这些标签的背后,带着美国人的好奇,也有不友好的种族歧视。

姚明的NBA首战以0分收场,美国媒体“水货状元”“中国傻大个”的言论铺天盖地。奥尼尔夸张的叽里咕噜模仿中文视频,巴克利称姚明得分超过19分就亲吻驴屁股。姚明面对太阳队被马布里晃倒的镜头,被ESPN等媒体反复播出。

每次不友好的举动,都让中国观众气愤不已。姚明每次打脸的表现,又让中国观众扬眉吐气。姚明就像霍元甲和陈真,证明着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如今,NBA没有一名中国球员,但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没有了姚明,不再去看NBA比赛。同样,越来越多的美国球员来中国的联赛打球,其中不乏麦克格雷迪这样的大牌。

在美国和中国最大的球迷论坛Reddit和虎扑体育上,中国和美国球迷一起侃着球,聊着共同喜欢的球队和球员,聊着精彩的比赛。中国球迷赞扬美职篮的专业,美国球迷也赞扬中国篮球的进步。

2006年起,有14家中国企业在NBA投放广告。2002年至今,共有李宁、匹克、安踏等6家球鞋厂商签约NBA球员。姚明带领火箭全队打太极拳、NBA球星为中国球迷拜年的广告、春节期间NBA比赛中的中文文字球衣……成为了NBA新的符号。

2002年前,中国只有寥寥数家电视台报道NBA,到2002年底增加到14家。2002年前,中国没有一份专业的篮球类报纸,到2005年,中国有3种专业篮球类报纸和10种篮球类杂志。2002年前,关注NBA的人数占中国人口不到5%,而到200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0%。2002年前,各地方的篮球比赛还是以行政区域层层划分,普通人打篮球更多是为了消遣。如今,各种业余篮球联赛遍地开花,数量多到以至于无法查到统计数据。

篮球真正在中国成为一项影响力广泛的运动,不过十五年之虞。但经历过这段时间的老球迷知道,这变化无疑翻天覆地。没有人逼迫姚明额外做什么,一个中国篮球运动员,在世界上最顶尖的联赛生存已经足够不易,更别提面对种族、文化的差异和两国历史上的敌意。从篮球的角度,姚明足够出色。

姚明背后还有绕不开的“体制”话题

球场上姚明尽心尽力尽责,球迷和官员们也不会为难于他,但他总还去做一些“本不需要他做的事情”。姚明出身于一个因为长时间封闭而与国际水准渐行渐远的体育体制,却自愿承担了对内反哺和改革的责任。

1994年姚明刚开始打篮球时,中国的篮球体制还是由各级行政区划的体校和体工队组成。中国男篮的前辈张大维透露,当年为了让十四五岁的姚明有更好的身体基础,训练处的领导特地向上打报告,为姚明申请增加营养。而彼时的美国,有着从业余的AAU联赛、NCAA大学联赛往NBA及其发展联盟培养职业球员的体系,远远领先中国,更别说NBA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了。

姚明在少体校

姚明出去了,又回来了。带出去中国的文化,带回了先进的经验。2002年前,CBA联赛仅有12支球队,其中不乏近半数的解放军体工队。如今,CBA有20支球队,除八一队还有军队背景外,皆为职业俱乐部。2009年,姚明亏本接手培养自己的上海男篮,而本赛季上海队高居联赛榜首,重新赢得了上海球迷的心。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体育市场化被一步步打开,但团队至上和国家情怀这些体育原本应有的精神元素,却被一些运动员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认为体育的职业化以利当先,挥霍着运动天赋,却不愿追求更好的运动成绩。他们容不得批评,面对成绩不佳,不够职业的质疑,他们会利用“巧妙”的媒体,把“锅”甩给体制。

某男篮球员从世青赛时便展露头角,2016年也被NBA选中。但从奥运会开始,场均1个篮板,对前辈易建联不敬,在“球鞋门”时对抗联赛管理,他的球技并未上涨,在比赛关键时刻甚至屡屡隐身。球迷们更多看到的是他热心社交媒体,并做着诸多个人的公关。

中国的培训体系当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美国也有着诸如小以赛亚·托马斯这样出身恶劣生活环境,没有良好身体和训练条件的巨星。但不可否认,训练、营养、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国篮球的现状,已经比姚明练球之初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为什么许多球迷却为现状担忧,觉得出不了更多的优秀球员了?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人忘记了,什么才是一个运动员应该做的。

不仅是体育,中国的整个社会也在面临巨大的转型期。市场的开放,互联网的发展,面对以前没有面对过的情况,出现浮躁而迷茫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出国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有些人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安逸而享乐的环境。中国社会有问题,他们留下嘲讽就走,寻求移民和逃避,好像事不关己。投射到体育界,这也像是个别运动员与“体制”的关系。

很多人把姚明过早的退役归咎于中国的举国体制,若不是姚明在休赛期要为国征战那么多比赛,他就不会积劳成疾。更有人断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姚明就不该参加,他是“中国体制的牺牲品”。

2016年,姚明接受了雅虎体育记者沃纳洛夫斯基的专访:“关于为国打球的问题,我觉得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同样的,你看美国队在过去几年的奥运会里也同样会派出最强阵容:科比、詹姆斯、安东尼等等。” “……我的确是冒着危害职业生涯的风险。但老实说,如果没有这一课的话,我也不会有这样的成长。如果你说让我回到那个时候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李娜、刘翔、姚明,每有一位“体制内”运动员单飞,就会被有些人划为“反体制斗士”,每有一位“体制内”运动员遭遇伤病,锅都要甩给体制来背。媒体爱写,观众爱看,看着骂着,然后就忘了,等着下一个人的出现,继续看着骂着。运动员们经历了什么,社会发生了什么,人们并不关心。

2016年,姚明牵头成立了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公司,开始了中国职业篮球管办分离和全面市场化的探索。他曾说:“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你必须要背负起做好领袖的角色,你要为其他人树立榜样。”

有些人不喜欢“伟大”这个词,有些人不喜欢“体制内”这个词。从体制里走出来,致力于让体制更好的姚明是否伟大,是见仁见智的。在我看来,说姚明不伟大也没错,因为姚明所做的,不过是一个普通运动员和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做的事而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姚明 篮球 NBA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