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观察:减法,不容易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2-23 10:28

洪希伯

洪希伯作者

军事观察者,旅港学人

席亚洲

席亚洲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周,乌克兰局势无疑是全球视线的焦点。这几天,相关的新闻让历史爱好者有种时空倒错的感觉,二战东线著名战场的名字再上头条:利沃夫、基辅、克里米亚、第聂伯河……在这片几度易手的平原上,一群小丑正把乌克兰拖向内战深渊。不过目前看来,一切都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中国人本周迎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的纪念日。当时,解放军主要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56式冲锋枪(AK步枪的国产型)更便宜,也无法撼动它的地位。这种过时的武器配置在实战中让解放军吃了不少亏,由此催生出新一代的81式自动步枪。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余音,依然缭绕在本周亮相的国产新型单兵武器身上。

关于这种新武器的传言其实早已在坊间流传多年:2011年兵器展上,几张并不清晰的照片证明,这支造型科幻的武器确实存在。此后它一直神龙不见首尾,因而荣膺“战略步枪”之名。本周,南海舰队的一场文艺演出中,这支“战略步枪”出现在舞台上。随后,它居然又在一本叫《小哥白尼》的儿童科普杂志上露出真容。

左为舞台上的国产单兵综合武器系统,右为《小哥白尼》杂志

军迷心目中的“理想武器”通常来自游戏:流行射击游戏《使命召唤》中有一个关卡,美军郑而重之地交给你一支超级秘密武器——XM-29理想单兵作战武器。它使用6发弹匣,智能空炸,半自动发射。玩家可以端着它健步如飞,爽快地把敌兵轰得满天飞。

但现实中,美军的XM-29可没这么理想:为了减轻重量,它用上了极其昂贵的钛合金,但仍然重达8.15公斤。其他国家的同类武器重量甚至超过10公斤。设想一下,怀抱20斤大米的战士,在硝烟弥漫地形复杂的战场上奔跑射击——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

单兵综合武器系统改进后全枪尺寸有所缩小,战斗全重控制在5千克以内

虽然各国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研制起步于20世纪末,但至今无一投入现役,包括美国XM-29。研制半途而废,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枪支太重。但现在看来,中国的“单兵综合战斗武器”已经开始装备部队。

中国人变了什么戏法?

其实,就是两个字——减法。所谓减法,就是为了保留最关键和重要的能力,放弃一切不必要的功能。“拉大栓”就是一例,靠着这种“减法”思路,新枪战斗重量控制在4.27公斤,同时保留了理想单兵作战武器最核心的功能和威力。

 

据了解,该枪在设计出原型后,邀请拥有实战经验的军人参与测试,依据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它在参试军人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这个修改过程,就是一路的“减法”。

网友根据此前公开的模糊图片制作的国产单兵综合武器系统推测CG图

网友推测该武器两段式护木中倾斜部分可能是一个电池仓

“战略步枪”的最初原型和美国OICW接近。它将一支步枪和榴弹发射器结合,其榴弹发射管以枪管长后座原理半自动发射,且配有5发弹匣。后来在参与测试军人的要求下,榴弹发射器改为栓动单发以减轻重量。这还有个额外的好处——方便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弹种。这反过来启发了设计者——不必再采用美国人昂贵的“一弹多模式”(弹匣中只装一种弹,根据需要切换电子引信功能实现不同的引爆模式)智能榴弹,改为智能榴弹、碰炸榴弹和霰弹三种弹药,根据需要随时装填相应弹种。

这样的设计大幅降低了系统成本,也将作战全重控制在5千克以下。更轻更小的枪支能满足士兵摸爬滚打的需要。“减法”让单兵综合作战武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能够适应实际恶劣战场环境的同类装备。

但做减法的前提,是保留武器最关键的核心作战能力。我军对单兵作战系统的要求有二,这也是我军对所有轻武器的一贯要求:首先,要轻;其次,威力要够大。重量上的特点我们在上文已经有所描述,而它的威力,则令人“喜出望外”。

这支武器的“独门秘技”是霰弹。接触过这支武器的参试人员将它称为:“步、榴、霰三合一武器”。据他介绍,三合一武器通过榴弹发射器发射线膛霰弹,出膛后在特定距离引爆二次装药将弹丸投射出去。根据使用者的说法,这些弹丸穿透力惊人。因此三合一武器在巷战中可用的一种战术就是在近距离遇敌时,概略瞄准后发射霰弹,具有强大的压制效果。

从图中可以看见该武器榴弹发射器使用了旋转后拉式枪机,单发装填结构

与声势惊人的霰弹相比,外行总会认为三合一武器的榴弹和现役的普通榴弹发射器没有区别。但这种20毫米榴弹的性能远非传统武器可比。这种榴弹发射器的初速比枪挂榴弹发射器提高一倍左右,弹道低伸。最大射程可达800米,射程和精度都大大优于普通榴弹发射器。实战测试中,20毫米榴弹发射器可以对各种静止目标实现首发命中。

参试人员表示,在三种弹药中,智能榴弹是最好用的。它可以对躲在障碍物后面,甚至躲在门、薄墙后面的敌人进行打击,弹头飞至预定位置引爆,向四面八方抛撒预制破片。

20mm榴弹看似体积很小,但它的毁伤半径达到7.7米,比我军常用的手榴弹威力还大。据称,在模拟攻击城镇的巷战中,这一单兵系统各型榴弹造成的人员目标毁伤接近50%,甚至超过迫击炮30.94%的杀伤率。怪不得参试的军人对这种武器赞不绝口。

据公开资料,解放军已经拟定了以新型单兵武器和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为基础的步兵班编制表。我军的步兵班按照传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火箭筒战斗小组和班用机枪战斗小组,每个小组各配备一名使用三合一武器的榴弹射手。这样配置下的步兵班,作战效能将有大幅提升。

说到这,笔者反而愈发觉得这新时代的“拉大栓”可爱了呢。《小兵张嘎》里就有这么一段唱,正是关于咱们“八路军”拉大栓的老传统:“……鬼子就放大炮,八路军就拉大栓,瞄了一个准,诶!打死个翻译官……”不过有了这“数字化拉大栓”,这段唱在今天得改改词:“……八路军就拉大栓,瞄了一个准,诶!炸翻一个机枪班!”

 

单兵综合作战武器还只是我军未来数字化士兵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与美国的“陆地武士”计划类似。

虽然单兵武器火力空前强大,但毕竟不能让士兵具备单挑坦克与武装直升机的战斗力——在信息化战场上,步兵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传感器平台。

目前,这支武器与单兵信息化战斗系统已经开始小规模投入现役部队试用——是的,中国的数字化战场建设并没有落在任何人的后面。这显然也是中国武器设计人员通过在武器系统上的“减法”换来全系统性能优化的重要体现。

说来容易做来难的四代机加减法

小小的轻武器做减法不易,在战斗机上应用这套办法就更加困难。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土豪”,对于减法似乎就有着天生的抵触。上世纪60年代的F-111舰载战斗机就因为超重被取名“海猪”,新世纪研制的三种型号F-35则堪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典范。

本周中国的歼-20战斗机2011号原型机进行了高速滑行试验。如无意外,3月应该可以首飞。在前几期军评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这架战斗机的改进之处,在此不再赘述。这些改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减法”让战机尽早入役,以应对目前的紧张局势。

歼-20战斗机第三架原型机2011号。图中可见该机正在进行武器舱门开闭测试

这就不得不涉及我国长期在发动机研制上的“心脏病”。歼-20战斗机2011号原型机据称是“全状态”原型机,甚至可能是歼-20初期生产型的“正样机”。从它的发动机喷口外型来看,这架战斗机使用的依然是俄罗斯AL-31系列发动机。传言称这是中国使用库存的AL-31系列发动机自行改进过的产品,改进后与俄罗斯99M3发动机相当,这款发动机推力与俄117S发动机相似。

消息称,歼-20明年底前就要开始小批量服役,这种状态的歼20代号为歼-20A。该机使用前述的改进型发动机,耗油率仍较高,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军用推力也还不足以满足超音速巡航的要求。机动性、载弹量方面无疑也达不到未来安装WS-15国产发动机的歼-20战斗机的水平。

这意味着,“减法”再次在研制中得到了应用——歼-20A状态战机,舍弃一定的飞行性能,确保隐身性和先进电子设备,目的就是争取宝贵的时间。当然,歼-20A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空军将会在小批量装备该机的同时,继续进行该机的进一步研制工作。服役初期的歼-20A将不会是一款各方面性能完整的战斗机,它仅具备我军认为最关键的一些能力。

从照片上看,目前2011号原型机的发动机喷口与AL-31发动机特征相同,机上尚有部分位置仍为黄色底漆

这种研制、生产同时进行的方式美国首先采用,如今的F-35则堪称这一方式的典型产物。目前美军已经装备了100架F-35,但据称“没有两架一样的F-35”,几乎每架F-35都在前一架基础上做了小修改。歼-20的初期生产型,或者叫后期原型机,可能也会采用类似的方式边生产,边装备,边改进。

这样的工作模式的优点当然是研制和生产速度快,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烧钱”。

但中国现在显然等不起了。每当周边有事,我们的对手就会耀武扬威地把F-22战斗机部署到附近,这种幽灵般的战斗机至今仍是最强大的空优战斗机。而歼-20,哪怕处于前面提到的状态,至少从拥有隐身性能和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这两点来看,也会为中国增加几分胜算。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也曾是个擅长减法的国家,米格-21战斗机就是苏联“减法”设计的经典。但今日的俄罗斯一直在做“加法”,背后其实是技术上、实力上的种种无奈。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师本周在一次采访中自豪地介绍,他们的T-50战斗机上安装有5台不同功能的雷达。虽然雷达多似乎很高级,但实则体现了俄罗斯在航空电子设备多功能方面严重的短板,更不要说研制中美第四代战斗机上所采用的“宝石柱”、“宝石台”构型的飞、火、控一体化综合航电系统了。

奇怪的加法

本周,俄罗斯在远东军力部署上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俄罗斯《消息报》2月19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开始耗巨资修复远东此前废弃的空军基地。首先动工的是位于俄中边界地区的“草原”空军基地。

报道称,这一基地位于赤塔市东南250公里的中俄边界地区。2010年该基地被废弃,随后所有设备都被搬空。因此,基地的所有设施都需要从零开始。俄国防部计划在这一机场为部队重建所有配套设施。机场将根据现代化要求进行全面改造,面积将大幅增加,飞机跑道将全面扩大,实施大规模混凝土铺设工作,同时安装特种照明、无线电通讯及其他先进设备。修复工作已于1月19日全面展开,整个工程将于2015年10月1日完成。

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列奥尼德·伊瓦绍夫上将表示,俄空军作战集群在东部地区的防御作战中将发挥重要战略作用。

STEP空军基地的苏-25攻击机

根据上述消息,并未发现赤塔东南250公里的“草原”机场。这里确有一个苏联时代的军用机场,名为斯代普机场(STEP AIRBASE),可能是在转译时被误为Stepe Airbase,进而被翻译为“草原”基地。

从卫星照片看,该机场严格来说不能算“空军基地”,而是冷战时期苏军前线航空兵使用的前沿机场,其主要任务是为苏军外贝加尔军区对中国内蒙古方向发起的进攻提供空中支援。从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出发,直取沈阳甚至北京的进攻路线,是中苏交恶时中国最担心的。当然,赤塔附近目前尚在运作的俄军机场距离赤塔都不超过30公里。斯代普机场和它东南方向靠近中国边境的一系列前进基地都已经被放弃。

俄斯代普机场,目前处于废弃状态,可见,该机场有三片停机坪区,该机场的原设计目的是容纳大量苏-25攻击机,为进攻中国的坦克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机场修建于冷战时期,其意义是接收从乌兰乌德和赤塔的空军基地转移而来的前线航空兵作战飞机。后勤保障能力则仅限于维持这些飞机的作战使用,较复杂的维修工作需回到乌兰乌德基地进行。外贝加尔方向部署有图-22M轰炸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的机场都在乌兰乌德附近,不需要额外建设新基地。

斯代普基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很大的停机坪,而机库数量不多,这是典型的前线航空兵机场的特征,这意味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放飞大量攻击机,为前线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是这带来的缺点就是在对方有还手之力的情况下,非常不安全。

正是因此,俄罗斯的这一决策显得令人狐疑,毕竟中俄边境已经不大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这个机场是为了对付日本和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军力。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其实,如果对比一下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的机场现状,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的机场直接面对日本,如果爆发军事冲突,其很容易遭到突袭而丧失功能。所以冷战结束后,那个方向的很多机场都处于废弃状态。甚至以前驻扎有TU-22M“逆火”轰炸机的机场都变成了“轰炸机坟场”。而在外贝加尔方向,如果美日想要突袭这里的俄罗斯机场,就必须首先穿越中国领空——目前世界上防空火力最绵密的地区。

想到这一层,我们就可以理解俄罗斯重建并扩大斯代普机场的意义所在。未来俄罗斯可能会在这里部署航程较远的Su-35和Su-34战机,利用这里较大的停机坪,实现较高的起降密度,同时又利用中国作为防空屏障,避免在与美、日冲突时遭到突袭。换句话来说,这个基地不仅不是针对中国,反而只有在与中国友好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这个小小的机场,从冷战到今日的沿革变迁史,恰恰折射出俄罗斯与中国历史性的变迁,颇值得玩味。

责任编辑:陈佳静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