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伪命题

来源:参考消息

2016-06-17 11:42

胡鞍钢

胡鞍钢作者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进入21世纪,中国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判断: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当时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还提出了2020年小康社会的三个量化指标:一是富民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化目标,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率超过50%;三是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到2020年降到30%左右。

现在回头来看,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GDP相当于2000年的3.96倍,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6.19%,农业就业比重已降至29.5%(2014年数据)。

当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识别“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地走向高收入并实现共同富裕。对此,党中央高度关注,战略谋划,科学布局,破解难题。

世纪初已做出预判

当时党中央已经前瞻性地识别将要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2004年党中央就提出中国发展前景有两种可能性: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指中等收入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争取前一种可能性,防止和避免后一种可能性。这既是党中央的先见之明,更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从中国一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就预先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美国危机殃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双刃剑,一国危机殃及周边国家,大国危机殃及全球。这为那些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造成了既不可预测、又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报告,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但该报告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阐释。随后的研究表明: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劳动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领域与富裕国家竞争。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这是典型的大国溢出的负外部性,也是典型的其他国家外部冲击,与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内部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中等收入陷阱”。如2009年,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是负增长,全球也首次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这也为世界银行这一理论提供了最新验证,但另一方面掩盖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这场空前超大规模全球危机真正的祸首。这是典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沿海省市率先跨越

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十二五”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这成为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目标。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外宾时明确表示,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经过“十二五”时期,中国保持了7.8%的增速,成功地跨越了下中等收入阶段,顺利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以广东省为例,“十二五”时期,广东加快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76%提高到2.50%,提前五年达到2020年全国的研发投入强度目标。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高到71%和5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8.7%,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上亿人口的广东省进入两个“一万”俱乐部。一是2015年广东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均GDP达到67503元,相当于10838美元);二是GDP总量超过了1万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达72812.55亿元,相当于11691亿美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0.8%,占世界GDP总量的1.67%。

我们注意到,不只是广东一省提供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目前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的人均GDP均超过高收入门槛(人均GDP在1.27万美元以上),浙江(12466美元)、内蒙古(11547美元)、福建(10913美元)、广东(10838美元)、辽宁(10467美元)、山东(10305美元)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共计10个省市区,GDP合计为38.60万亿元,占全国总量比重的57.0%,常住人口总数5.10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37.1%,相当于欧盟总人口,相当于美国总人口1.64倍。

我们估计下一轮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的地区还有重庆(2015年为8402美元)、湖北(2015年为8107美元)、陕西等中西部省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1%,这样接近一半的全国人口将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

可以预见,沿海地区将带动其他地区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高收入阶段,如同改革开放之初这些地区率先对外开放、经济起飞,进而带动整个中国全面开放、全面起飞一样。将来回头来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照搬照抄西方民主的国家是真命题,但对中国而言一定是伪命题。这如同改革初期所谓“贫困陷阱”的命题一样,都被中国抛在历史之后。

创新才能驱动发展

在制订“十三五”规划时,党中央明确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五大发展的理念,既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导向,也具有十分务实的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精心设计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是为了破解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走向高收入阶段。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1.3万美元。

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特别是相对于世界领先国(如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水平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率的关键所在,也是从追赶型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从中等收入国家上升到高收入国家的主要驱动力。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只有当相对于美国实现追赶时,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中高收入或高收入水平。因此,中国未来对美国的追赶本质上要从要素驱动追赶型转向创新驱动,即全要素生产率追赶型,既要继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更要创造先发优势。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的核心指标:

一是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从2015年占GDP的比重2.1%提高至2020年的2.5%,这就意味着将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2.3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加至2.32万亿元,5年累计投资11.22万亿元,相当于“十二五”时期总支出(5.80万亿元)的1.93倍,接近或超过美国研发支出。

二是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从2015年的6.3件提高至2020年的12件,全国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19万件提高至168万件,实际执行结果还会高于预期指标,这既反映了中国技术创新资本存量加速积累,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是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提高至2020年的60%,实际上该指标比较接近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总量的关系,还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

四是大幅度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从2015年的40%提高至2020年的70%,用户数从6.88亿人提高至9.80亿人;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从57%提高至85%,用户数从7.8亿人提高至11.9亿人,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经济,形成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先发优势,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等),不仅扩大经济的地理空间,也包括扩大全球的市场空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电商跨境,从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入全球布局阶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指标,纲要提出: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包括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二是构建发展新体制。这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三是拓展网络经济空间。这包括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上中等收入新阶段,发展动力进入“五化同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互联网+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新时代。中国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极大的发展能力。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万~1.3万美元,每户家庭年收入将达到9万~10万元,成为世界最大规模中产阶级人群,HDI(人类发展指数)将接近0.80的极高人类发展水平,消除极端贫困人口,使14亿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共同富裕的高收入阶段。

【作者简介】胡鞍钢,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职。近期著作有《“十三五”大战略》《超级中国》《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制》《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等。

责任编辑:李楚悦
中等收入陷阱 两会 2016两会 政治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日产在泰国优势,被中企取代了”

他放话: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敷衍应付、屡查屡犯!7家医院被国家医保局点名

“决定性胜利”,无限期推迟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