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的新轮突 有何不同?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5-27 07:40

胡晓明

胡晓明作者

独立军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晓明】

5月21日,微博上闪现了几张新型轮式装甲突击车和轮式步兵战车的照片,细心的网友可以发现其中的新轮突与之前曝光的在研样车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炮塔外形更加传统,车体后半部分高度增加,仿佛是直接挪用了同一车族中的装甲输送车底盘,隐约可以看到火炮身管前端还安装了炮口校正传感器……今天,本萌新主要还是想多谈谈新轮突的故事,至于那个安装了30毫米链式炮无人炮塔的新型轮式步兵战车,还是等下一篇吧。

新型轮突(上)和新型轮战(下)本文图源:微博@TOB密泄 保密就是保打赢

从2010年以来,我军为满足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求研制装备了99A式主战坦克和15式轻型坦克,各种先进技术成果的堆砌导致采购价格居高不下。15式轻型坦克的研制装备立足于在边疆地区复杂地形进行快速投送和机动作战的需求,坊间对这款有着“轻量化主战坦克”美誉的新轻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其强大的信息力、机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试装部队的肯定,并伴随着105IV等新型弹药的入役逐渐证明了自己在火力上老而弥坚的竞争力,但它毕竟还是30吨级轻型装甲车辆,防护性能只是勉强够用。

参考今年年初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的《世界军事力量平衡2020年版》的数据,从试装部队至今,我军仅仅列装了200辆15式轻型坦克。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军改对组织编制、装备体制调整的影响,也有需要根据试装部队的作战实验结果进行完善的因素,恐怕高昂的采购价格也是不争的事实。习惯了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陆军一直有发展类似96A式主战坦克这样的经济可承受型装甲突击车辆的呼声,并不断探索着可行之路。

实际上只有西藏某合成旅和南部战区某合成旅列装15式坦克,总量不超过8个连112台

从作为15式轻型坦克的有力补充来看,突出机动力、信息力、火力三大核心要素,并不在防护性能上过于纠结的话,移植了新型轻量化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和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新轮突,倒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同样基于《世界军事力量平衡2020年版》的数据,从08式轮式装甲车基型底盘发展而来的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以下简称11式轮突)在我军已经超过了800辆的装备规模,从而成为中型合成化部队装备体系中的核心主战装备之一。中型合成化部队作为全域作战的主力,在装甲车辆的发展思路上突出机动(投送)和必要的火力,对防护上的要求并不苛刻,因此审视新轮突的思路也应该从这个视角出发,从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从外观上看,两款新轮突的底盘浑身披挂着更加“厚实”的附加装甲,在全面增强装甲防护的同时,车首的外形更时髦了一些,车体侧面的轮廓也更加直接、简单,不再是多面体结构,可以更方便地披挂各种附加装甲,车体后部仍然保留水上浮渡用的液压驱动螺旋桨,酷似2018年珠海航展期间首次曝光的SH11型155毫米轮式自行加榴炮所采用的西南某厂新型液气悬挂轮式底盘。

值得欣喜的是,车体后部的尾门从我军惯用的侧开门变成了带侧开门的跳板,加上新轮突的总体布置与11式轮突动力后置、炮塔中置布局明显不同,改为与ST1型105毫米轮式突击炮相同的动力前置、炮塔后置布局,于是不少网友都认为这是全新研制的新一代轮式装甲突击车辆。

直到数月前网络上曝光了一款新型轮式装甲输送车的野外试车照片,才帮我们揭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它们都是08式轮式装甲车的进一步改进型号。当然,两款新轮突样车的底盘还是颇有些差异的,早期曝光的样车底盘更接近正常高度的轮式步兵战车,而新近曝光的样车底盘则更接近载员舱高度增加的轮式装甲输送车。

对于布局上的差异,其实并不是某些网友提到的什么部队更喜欢如何如何(中型合成化部队的装甲兵在换装11式轮突之前大多是使用59式中型坦克甚至是96式主战坦克,在布局与操作的习惯性上两者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异,何来喜欢与不喜欢之说?)……这其中的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15式轻型坦克的轻量化坦克炮与11式轮突上使用的98A式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火炮前部的炮口制退器消失了,身管上包裹了热护套,抽烟装置似乎也有些不同。很多网友都曾经误以为是普通坦克炮,却又可以移植到25吨级的轮式装甲车辆上,究竟是为什么呢?

注意炮口缺乏制退器

这不禁令笔者联想到美国XM8装甲火炮系统上使用的那门XM35低后坐力高膛压坦克炮,新型炮钢的应用使得减薄的火炮身管在保持L7系列105毫米坦克炮内弹道性能的同时,能够更持久地承受极高的膛压,完美解决了M68型105毫米坦克炮发射M900脱穿等新型弹药时身管寿命大减的缺陷,加上全新设计的合金材料火炮摇架、反后坐装置和抽气装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但将105毫米坦克炮的火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还将火炮总重从2.2吨左右降低到1.5吨左右……想必两者之间大概会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吧。

之前11式轮突的98A式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在火炮前部安装有反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火炮射击时的冲击波对车体稳定性和射击精度有影响,而对压根就没有炮口制退器的新型轻量化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而言,这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再看新轮突的炮塔,两款样车的正面装甲看上去相对于之前的11式轮突厚实了很多,由于炮塔后部移植了与15式轻型坦克类似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增厚的正面装甲在增强正面防护效果的同时,也起到了配重的作用。炮框结构与15式轻型坦克类似,早期曝光样车的炮塔顶部还能看到装有毫米波综合探测系统的天线。两款样车的炮塔战斗室布置基本相同,都在左侧装有炮长观瞄镜,右侧的车长观瞄装置把从88式主战坦克起沿用至今的车长周视观察镜,换成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车长周视观察指挥镜。新近曝光的样车更像是把11式轮突的炮塔放大后,直接在尾舱位置安装了自动装弹机。

注意尾仓装弹机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从早期曝光样车的几张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炮塔顶部似乎只有一个车长出入舱口,在按照惯例应该是炮手出入舱口的位置安装了一套遥控武器站。至于炮长从炮塔顶部进出时是与车长共用一个舱口,还是直接从车体尾部的舱门进出,这就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才能证实了。

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运用和装甲防护的强化大幅提升了炮塔的总重,如果依然采用11式轮突上的动力后置、炮塔中置布局的话,整车重心必然靠后,在水上浮渡时会呈现出“前轻后重”的姿态,在水上机动和射击时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出于兼顾水上性能的考虑,如果一定要采用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话,那么动力前置、炮塔后置布局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至于增大战斗室活动空间、改善人机功效、方便人员进出之类的增益,只不过是采用了这种布局方式后随之而来的“添头”罢了。

在08式轮式装甲车底盘上成功移植15式轻型坦克的新型轻量化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和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关键,必然需要对底盘进行大幅度的改进,通过提升动力、改进悬挂等手段,提高底盘的承载能力,提升变型车辆发展潜力的同时适当增强防护能力。

08式轮式装甲车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网友们的苛责,认为较大的外形尺寸不够紧凑,防护性能相对于92式轮式装甲车族并没有什么提升。本萌新以为,我军新型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固然在朝着全域作战的需求去迈进,但眼前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台湾,以至于突出渡海登陆作战能力成为很多轻型装甲车辆的研制要求中必须达成的任务。提高海上适航能力和机动性,改善海上抗风浪能力,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就是通过增大外形尺寸来提高水上储备浮力,进而适当放宽对防护性能的要求。

幸好在08式轮式装甲车的研制过程中,为兼顾经济性、可维护性的指标,并没有采用专门设计的紧凑型动力系统,而是选择了BF6M1015CP,它是从在民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基础的道依茨BF6M1015C水冷柴油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并按照部队勤务保障的要求采用了动力舱可整体吊装的设计。虽然不是很紧凑,却也给升级改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即使只是把330KW的BF6M1015CP和AMT变速箱换成同系列的440KW BF8M1015CP柴油机和AT自动变速箱,就能带来相当的性能提升。如果再为其升级油气悬挂,想必在承载能力和机动能力上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132缸径的柴油发动机

当然,从新轮突仍然保留水上浮渡用的液压驱动螺旋桨来看,该车的增重应当不会太多,披挂高硬度装甲钢板或陶瓷装甲后的战斗全重估计在24吨左右,正面装甲防护能够从远距离抵御25毫米穿甲弹提高到抵御30毫米穿甲弹的水平,侧面装甲防护从近距离抵御7.62毫米穿甲弹提高到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水平。

经过对动力和悬挂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新轮突已经具备了更加强大的战场适应性,可以在更加宽泛的作战背景下真正成为15式轻型坦克的有力补充,并作为11式轮突的升级换代装备,切实提升我军中型合成化部队的战斗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世纯
中国装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