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重获农业部安全证书 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仍有距离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5-01-05 20:53

搁置近5个月后,中国仅有的两种转基因水稻终于重获农业部安全证书,但是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水稻团队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该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自2014年12月11日至2019年12月11日”。

农业部颁发的“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在湖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4)第29号)

“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 Bt汕优63在湖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4)第30号)

这两种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成为目前中国获得安全证书的仅有的两种转基因主粮。这两种转基因作物曾于2009年8月获得过安全证书,但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后失效。

农业部科教司科技执法处处长寇建平10月10日曾表示,我国已经到期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续申请正在评审中,尚未接到到期的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的续申请。据寇建平介绍,我国2009年发放了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和高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2014年8月17日三个证书到期,当年6月9日,华中农大提出抗虫水稻安全证书的续申请,但并未收到转基因高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申请。

“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主要研发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在2014年10月17日接受采访时介绍,安全证书到期后,他们已向农业部提交了续申请,与首次申请安全证书相比,他们又提交了新的材料。

这次转基因水稻重获安全证书,使得其商业化种植成为可能。但张启发此前坦言,即便获得了安全证书,如果农业部还是不颁发商业化许可证书,那他们依旧会面临过去5年同样的问题:转基因水稻既不能往产业化走,也没有公司能够接手生产,证书“拿在手里还是一张白纸”。

根据《种子法》等的相关规定,转基因主粮要进行商业化种植需先取得安全证书,再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等商业化许可证书,方能进行。不过目前中国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主粮同时拥有这些许可。

中国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卢宝荣教授此前曾表示,“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发放是经过多年的安全评价,包括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多个阶段,最后的决定是委员会根据评价结果做出的”。

2014年7月18日,农业部网站公布了转基因水稻申报安全评价的材料,内容包括转基因水稻的毒性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这些材料提供的资料显示,转基因大米进行了多项动物食用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用转基因大米喂养大鼠90天后,与非转基因大米喂养的相比,“未发现转基因稻米对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脏器系数、病理学变化等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加100倍

反转“堡垒”欧盟逐渐放开

在华中农大官网上,还有一篇“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的报道,2014年10月16、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这次学术会议在华中农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巴西、比利时、南非、荷兰、印度、瑞士、墨西哥、中国等10个国家的18名全球生物技术研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参加了活动,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密苏里植物园荣誉主席彼特·雷文教授,转基因技术发明人之一、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马克·冯·蒙塔谷以及美国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英国独立调查顾问机构PG Economics、巴西农业科学院、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疾控中心等权威机构的代表。与会科学家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与趋势”、“各国发展状况”和“生物安全管理及争议话题”3个主题作了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在会上发言

科学家们在报告中分析了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态势。与1996年开始商业化时的170万公顷相比,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增加了100倍以上。全球已有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27种,其中最主要的四种转基因作物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全球食用过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达数十亿,其中数亿人已大量食用超过10年。

美国是世界上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最早的国家。2013年,美国种植了701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位居世界第一。巴西是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3年巴西种植了超过400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居世界第二,而这一切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中国2013年种植了42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位居世界第六,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花和几千公顷的抗病毒木瓜。印度种植了1100万公顷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在非洲目前有南非等3国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南非种植了290万公顷的转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

与会科学家指出,欧洲地区对转基因作物的抵制是造成世界对转基因技术推广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欧盟仅允许非常有限的转基因作物品种的种植,包括Bt玉米MON810和转基因马铃薯EH92-527-1。2012年,欧洲共种植了13.3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其中以Bt玉米为主。目前欧洲食品安全局和欧盟委员会基于科学评价,倾向于支持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欧盟委员会的主要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而去年12月3日,欧洲议会以及欧洲各成员国的代表们终于就放弃各成员国必须统一遵守欧盟的转基因作物审核结果原则达成一致,取而代之的则是各成员国将有权自主否决欧盟的决议。这使得几种经历了欧盟漫长审批程序的转基因作物获得种植许可有可能推进。

科学家表示,很多国家对转基因产品采用“自愿标识”或对标识没有要求,全球有69个国家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中国采取定性按目录强制标识方法管理转基因标识,是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最多的国家。

科学家们在报告中回应了有关转基因议题的争议。目前所有的争议都不是基于科学评价和理性的。无谓的争论已经阻碍了如黄金大米、Bt抗虫水稻、Bt茄子等一些已成熟的转基因产品产业化造福于民,他们对此深表遗憾。有关转基因的争议如此广泛,导致政府的决策有时并不能仅仅基于科学评价,而要综合考虑政治因素。科学家们担心,在转基因产业化的问题上,政府的犹豫会带来困惑和混乱,并丧失发展机会。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经常被作为一个争议话题用于反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彼特.雷文指出,使用了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的农业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敌人。自从12, 000年之前发展耕作农业的以来,全球人口从100多万增长到超过72亿,而且还在以每天25万人净增长的速度增加。低水平的农业具有最差的可持续性,并对生物多样性照成最大的破坏。在已有耕地上进行高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才是更有希望的。一些转基因作物如抗虫作物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事实上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界中植物之间的杂交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就此而言,转基因本身不会增加或减少杂交的几率,因而不会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风险。

在一天半报告的基础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专家和学者经过广泛讨论,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以下8点共识。

第一,转基因作物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食物安全性、并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产量因而减轻耕地使用的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保障粮食安全。

第二,所有的科学证据都显示用于特定作物改良的转基因方法对人和动物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基因修饰的方法不会改变食物的安全性。

第三,在会议上,权威专家们对许多对作物可以进行遗传改变的现代分子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研讨。这些技术相对传统技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专家们非常遗憾的看到所有的技术都不用像转基因技术那样需要对其产品进行标识。

第四,世界人口已经快速增长至72亿,且正在以每4天净增100万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还有10亿人营养不良,1亿人濒临饿死。空谈某类食物的生物安全性没有意义,我们应该集中精力采用所有可以应用的包括转基因在内的新技术,发展可持续的、高产的农业。

第五,为了实现“养活所有公民”这一真正重要的目标,目前各国建立的复杂的监管系统必须进行简化。我们恳请媒体和各种公共团体在处理相关话题时应该客观,这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安全所必须的。

第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在基于科学和法律框架下成功和谐的发展转基因作物。

第七,黄金大米是第一例营养加强的转基因作物,其对维生素A缺乏症提供了一种干预方法。维生素A缺乏症被联合国作为亟待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已有25年,但黄金大米仍然未被应用。虽然维生素A缺乏症完全可以被预防,但目前每年仍然在导致大量的死亡和失明。

第八,中国农业生产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供给、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基因组研究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不应该被浪费。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安全证书。建议中国政府抓住机遇,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日程,推进生产应用。

(观察者网综合澎湃新闻、华中农业大学网站报道)

责任编辑:梁福龙
转基因 水稻 华中农业大学 转基因主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