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民宁愿花十倍钱买进口的德国犁 问题在哪里?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2-22 15:42
【观察者网综合】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22日报道,尽管价格十倍于国产犁,但德国雷肯公司生产的翻转犁在我国东北地区深受农民欢迎,尤其在秸秆还田过程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为什么农民不肯用价格便宜的国产犁,而宁愿选择十倍价格的德国犁,新华社的记者进行了一番实地走访。此外,新华每日电讯的另一路记者探访了德国小镇Alpen的雷肯公司总部,探寻德国犁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根源。
不是非要用进口犁,而是国产犁效果差
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德国制造的五铧翻转犁摆放在库房里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驱车来到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数十米长的车库在院内格外显眼,两台进口的五铧翻转犁并列排放,雨淋不着、光晒不到。一红,一蓝,颜色鲜艳,一点也不像传统农具那样“灰头土脸”。带记者来到车库的合作社农机队队长关文东说,耕作效果不好的国产五铧翻转犁已被淘汰,“早都被移出车库了”。如今的整地主力是德国制造的五铧翻转犁。
“洋铁犁”受合作社热捧的情况很普遍。绥化市北林区是全国粮食主产县区,当地新型经营主体2016年购买了10多台德国制造的五铧翻转犁,主要用于秸秆还田。
为啥不用国产犁?面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疑惑,北林区副区长张英孝一脸无奈地说,不是非要买进口犁,而是之前买的国产五铧犁都不行,秸秆还田效果不好,达不到黑土地保护项目要求的秸秆还田30厘米要求,容易影响第二年种地,“你就免费给翻,老百姓都不让”。
“后来组建合作社,进口犁都成了标配。去年我们用了这种德国翻转犁后,在当地引起轰动性效应了,附近农民都来看。”谈起一款进口翻转犁,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山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忠辉忍不住地称赞,“之后我们这里组建合作社,这个进口犁都成了标配。”
实际上,国产犁的价格优势很大。一个国产犁具企业负责人举例,每台德国雷肯五铧翻转犁市场价在25万元左右,而国产的五铧翻转犁每台只有1.5万元左右,很多同类型犁多在一两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哪怕价格高于国内同类犁十多倍,一些经营土地面积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愿意买进口翻转犁。相对于“洋犁”,国产犁的价格优势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研究员杨学军举例,在黑龙江、新疆等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的高端犁具市场,从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进口的犁具越来越多。不仅犁具,动力机械的遭遇也类似。在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具库房里,几台国产播种机虽然外观崭新,但已经被“弃用”了。关文东说,“买回来后没用几次,机器下籽不均匀,容易卡籽。”
国产犁“样样差了点”,到底差在哪?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镇东富村墙角处,锈迹斑斑的国产五铧翻转犁
无论是图片还是实物对比,从外形、构造、设计、功能等方面看,进口五铧翻转犁和国产犁并没有明显区别。但来自合作社、进口犁具销售公司、国产犁生产企业、行业专家等群体的反馈显示,一些国产五铧翻转犁与进口犁在使用上有很大差别,基本上是“翻扣效果、深度、效率、使用寿命,样样差了点”。
关于国产犁和进口犁的差别,黑龙江省桦川县昌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延龙很有发言权,因为他的合作社都用过这两类犁。“从翻扣效果上看,之前用的国产五铧犁,秸秆只能翻转一部分,翻完后地上还有不少白花花的秸秆。”王延龙说,使用德国五铧翻转犁,能把秸秆180度翻转到土下面,地上几乎一点秸秆都看不到,翻完后地上是黝黑的黑土,翻转深度也够。“如果翻转秸秆深度不够,特别是达不到30厘米,第二年播种时候,就容易把地下的秸秆勾出来,种子可能播到秸秆上,那就没法种地了。”王延龙说。
在适应性上也有差别。“地里稍微湿一点,咱们的国产五铧翻转犁就干不了活了,容易卡塞,进口犁却能照样干活。”一些种粮大户说,一年中用犁具的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北方一些地区,秋收后没几天就上冻了,耽误几天就可能错过时机了。相比进口五铧翻转犁,咱们国产犁反而“水土不服”。
对很多农民来说,一个农机具的好坏,除了使用效果外,还有是否坚固耐用,别“关键时刻掉链子”,误了农时。
在耐用性上,一些德产五铧翻转犁优势很明显。在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车库里,关文东对一把进口犁不停地称赞,“用两年了,连个螺丝都没换过。”
“你看这螺丝外表没啥区别,实际上都是防‘退扣’的。”关文东手指着犁体上不起眼的螺丝说,经过特殊处理后,不管你犁体怎么在地里颠簸,一般不会出现一些国产犁“用时间长了螺丝就会松”的情况。“别说用坏了,就连一点锈迹都没有。”
相比之下,国产翻转犁的质量差了一些。最近几年,东官镇东富村拖拉机手荣雷用的都是国产犁。他指着自己家院外的国产翻转犁说:“一年干活时间也就十多天,这期间就得换好几个犁铧。虽然一个犁铧30多块钱,不算多,但耽误事啊。”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台国产翻转犁已经被打了多块“补丁”,就连犁体的主梁都曾断过,“虽然后来又重新焊接加固了,但也不敢太吃劲。一吃劲,国产犁具就容易拉开焊。”一些专家介绍,国产农机具一般8年报废,不少进口农机具用15年左右都没有问题,“虽然贵点,但用的时间长。”
耐用同时还能轻便、高效,这让很多农民惊叹。“德国犁,拉着轻巧,干活快,还省油。”国产犁架子重、油耗高,深翻一亩地,油钱得比进口犁贵一块钱,相当于油费多支出十分之一。
同样是犁地的铁犁,为何差距这么大?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研究员杨学军、辽宁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墨林、黑龙江瑞丰盈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可新等犁具研究、生产和销售人士认为,造成国内外五铧翻转犁具很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原料采用、工艺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
“国内犁具行业的重大科研立项近年特别少。”从事犁具行业研究多年的杨学军说,“九五”之后几乎就没有关于犁具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我国犁具科研和国外犁具科研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大型农机企业不愿涉足犁具行业,也是重要原因。郭树森等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国内犁具行业缺乏领军企业,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的产品大都以动力机械为主,很少注意开拓犁具市场,战略思维上还没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要求。这直接导致国内犁具行业的科研、技术、工艺水平等与国际相比有较大差距。
百年传承的用料和工艺
德国雷肯公司的产品之一:中耕播种一体机,这种设备可以一次完成平整田地和植入种子,然而其对拖拉机功率要求较高,大功率拖拉机加上设备本身价格不菲,即使是国外,若不是大型农场也很难买的起这样的设备
德国雷肯公司生产的翻转犁在我国东北地区深受农民欢迎,尤其在秸秆还田过程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实地走访位于德国西部小镇Alpen的雷肯公司总部。
雷肯公司所在的Alpen小镇距鲁尔区主要工业城市杜伊斯堡30余公里,而鲁尔区是德国历史上最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坐落着包括蒂森克虏伯在内的诸多钢铁企业。农机生产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仅就这点来说,雷肯公司已经占据了“地利”。
在雷肯公司出口部经理魏斯曼的陪同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零部件锻压车间,略显嘈杂的环境中,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几辆叉车往来穿梭,运送着各种钢材原料或加工成品。记者注意到,车间内仅有个别打磨、焊接工位采用了机器人,而大多数工位都有人的参与。上件、按钮、观察、取件……工人们操作大型数控机床颇为熟练。魏斯曼告诉记者,由于耕作环境各异,农机的零部件各式各样,偏向于个性化生产,因此不能简单进行批量生产。在对钢材的加工上,雷肯拥有自己独到的工艺,使得零部件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得到保证,从而保证农机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一座颇显复古的车间内,记者看到斑驳的墙面上保留着雷肯公司的获奖纪录。魏斯曼介绍说,该车间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虽然雷肯公司不断扩建新的厂房,但这座老车间依然在使用,代表着传承。翻开雷肯公司的历史,我们了解到,这个家族企业始建于1780年,现已传至第七代。目前员工1295人,年销售额达3亿多欧元。参观当天,记者在工厂里碰巧遇见第六代传人维克多·雷肯,一身棕色西服配上领带,显得精神矍铄。
尽管已经交棒给女儿尼古拉·雷肯,76岁高龄的维克多·雷肯至今仍有到公司“上班”的习惯,喜欢与前来公司参观的农民、经销商交谈,其中许多都是他的老朋友。
谈及用料与工艺,具体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冯德莱对记者说,虽然雷肯公司已在印度建立生产基地,并在俄罗斯和中国青岛设有总装厂,但雷肯农机的大部分零部件依然原产自德国。他表示,“就中国来说,我们迄今没有找到合适的钢材供应商。”
魏斯曼说:“我们使用的钢材主要来自德国和卢森堡钢厂,我们对钢材的规格要求很高,但需求量不大。”
CASE IH的拖拉机,雷肯的犁,这一套都是名牌产品,这样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率可以说是大大的提高
坚守质量与创新
一直以来,雷肯公司生产的农机清一色的采用“天蓝色”。记者在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工艺的涂装车间看到,大型吊装机首先将冲压成型的零部件沉入一个大水池,以去除钢材表面的油脂;后将钢材部件吊起沉入另一个水池,进行去盐化处理;再用清水洗净表面后,将其沉入天蓝色电泳涂料中;最后送入烘干炉。
魏斯曼说,一丝不苟地执行生产流程,并且不断精益求精,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不过,在冯德莱看来,质量只占成功要素的20%,更多地需要依靠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不怕被仿造。他形象地说,“别人可以模仿抄袭保时捷汽车的外形,如果到高速公路上,真的保时捷每小时能跑300公里,假冒的保时捷肯定要散架。”
除了严守质量,雷肯公司还在不断的创新中追求焕发新的生命力。魏斯曼说,雷肯公司目前的研发人员数量占10%左右,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约占销售额的5%,在同类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他指着厂区内的一座白楼对记者说:“那里是新建的研发中心,是雷肯公司成功的秘诀所在,我也无权进入。”
就翻转犁来说,一些雷肯公司专有的创新设计使犁具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魏斯曼为记者现场展示了Optiquick调整装置,该装置是雷肯公司的专利,使得首铧耕幅、拖拉机与翻转犁的牵引线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保证翻转犁工作顺畅。
以开放的个性化生产拓展市场
就在记者探访雷肯公司的过程中,陆续来了多个参观团组。魏斯曼说,雷肯工厂欢迎参观,每年公司接待的参观人数不下5000人。其中不乏耕作一线的农民。“他们在参观中与我们交流,提出改进需求,有利于双方建立信任。”
正是基于开放的交流,雷肯的农机生产得以不断追求个性化的生产道路。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和天气条件,雷肯推出了不同大小和型号的农机,帮助农民在自己的耕地上提高耕作效率。
2009年,雷肯农机开始销往中国。冯德莱说,雷肯农机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雷肯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8倍。中国广阔的市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同时,冯德莱表示,目前尚无在中国进一步的扩大投资和生产计划。
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在细分市场上坚持走农机生产专业化、差异化之路,是雷肯公司历经200多年而不衰的重要法宝。冯德莱总结道,“只有懂得农业的人,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具。”
(新华社记者:陈国军、管建涛、胡小兵、沈忠浩,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