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克里克:中国生态文明何以长足进步?红绿搭配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08 07:48

扬·克里克

扬·克里克作者

《数码巨龙:涅槃必经的大道之国》

【文/扬·克里克】

“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应当作为好家长把经过改良的土地传给后代。”——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中国是一个由巨大数字构成的国家。难免有大量“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发生。其中许多是反对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有毒废弃物和埋设管线的环保抗议活动。政府尽管对此类事件持批评态度,但常常也必须对“人民的意愿”作出响应。

2011年大连曾发生过著名的反PX事件,数千人走上街头抗议,导致市政府下令立即关闭一家备受争议的化工厂。2012年四川省什邡市也发生过数千人的群体性事件,反对钼铜项目建设,导致政府责令企业停止施工。类似的事件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并受到媒体的关注。

此类事件大多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自发组织起来的,缺少明确的带头者,因此很难抓住带头闹事者。

在环境问题上,甚至纪录片也会促使政府采取行动。去年,一部反映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洋垃圾”现象的纪录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亮相后备受关注。没过多久中国政府便出台政策禁止洋垃圾入境。

在高速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忽视了环境问题。如今,7亿人在国家带领下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急剧提高,自然开始要求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和安全的食物。中国大城市的中间阶层在经历了一系列食品丑闻之后,开始青睐有机农产品。

在全国许多地方,农民开始回归无化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吉林省辉南县有农民在稻田里饲养了5000只鸭子,以草和虾为食。这样的饲养方式使人工除草和化学杀虫剂不再需要。华南地区的农民发现,一种本地蜘蛛在蔬菜作物之间结网,以一种肉眼难辨的白蝇为食,它使农民们不再需要有害的杀虫剂。与农作物共存的草有助于保持土壤湿润,从而调节农田里的小气候。上海郊区的农民们则发现树木、灌木、草、昆虫、鸟类和牛可以共存,于是将农场改造为自然生态圈。

生态文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强调绿色环保理念。他做出重大政策调整,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他提出的自然之道几乎接近道家思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政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习主席还提出,政府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对污染环境采取)严惩重罚等制度。”

习主席的演讲令人想到小约翰•科布(John Cobb Jr.)。这位美国人是名神学家、哲学家、环保主义者,在中国有极大的影响力。柯布强调生态相互依存,认为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都依赖于其他部分。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中国思想家不谋而合。科布是美国克莱尔蒙特过程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该中心目前在世界各地拥有30所学术机构,其中23所在中国。科布最先将过程思想(process thought)带到东方,特别是帮助中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现在已写入了中国宪法。

几年前,中国的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当时科布的态度与悲观的主流舆论截然不同。他表示:“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他认为四大因素使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观念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几千年。第二,与美国不同,中国仍然有几十万个传统村庄和数亿农民,他们仍在继续从事小型集约农业。第三,中国的政治体制能够大规模动员社会力量应对生态危机。第四,中国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和宪法,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决心。

绿化地球

还有一点是科布没有提到的,中国现在是清洁能源领域的世界头号国家。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太阳能电池板,2015年光伏发电总导入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年1月,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向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3670亿美元。这笔投资将在该行业现有的350个工作岗位的基础上新增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目前,中国生产的风力涡轮机已经占全球的一半,大约每小时就生产两台。

2017年,由于煤电需求量趋于平缓,中国叫停或延迟了151座计划中和正在建的火电厂。这些被影响的火电厂总发电能力大约相当于德国和日本的发电能力总和,成本约为600亿美元。中国可再生产业的繁荣和能源需求的放缓使数百座不火电厂不再被需要。中国对太阳能发电提出了五倍于美国目前产能的新目标,这将给火电厂带来更大压力。

中国在绿化地球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航空航天局卫星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植被有所增加。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图像后发现,自21世纪以来,全球植被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亚马逊地区热带雨林面积的总和,这其中至少25%来自中国。这是中国宏伟的植树造林计划的结果。总体来说,地球上受植被覆盖的土地有三分之一绿化程度加深,而绿化程度减退的土地占5%。

中国政府在2007年十七大上首次使用了“生态文明”一词。在与环境相关的抗议事件和占据可再生技术领域领导地位的机遇的同时作用下,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习近平主席指出,唯GDP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巨大障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相反,我们应该从人民福祉、社会发展和环境指标等方面来评估领导干部。

马克思应该会赞同这个观点。1844年,他在《手稿》写道:

“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不断与之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观察者网汪雨译自《亚洲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杨晗轶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

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等发起301调查,商务部:一错再错

“令人鼓舞!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