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浩然:少子化迫使日本校园重回市中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2-27 10:00

冀浩然

冀浩然作者

战后日本历史与社会研究者,周刊记者

日本从19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进行的大学校园向城市郊区转移,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日本诸多大学已经关闭了位于城市市郊的校区,剩下的学校也在为搬往市区做准备。究其原因,依然是困扰当下日本社会的头号问题——少子化。

几天前,大妻女子大学正式宣布,将从明年开始整备位于埼玉县,属于东京都市圈远郊范围的狭山台校区。正在此就读的文学部、家政学部的一年级学生将全部回到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校区完成学业。另外,位于东京都西部,属于东京近郊范围的多摩川校区也正在讨论是否进行校区整备,如果决定整备,那么比较文化学部、社会情报学部等学院的学生也将在2016年回到千代田校区完成学业。

大妻女子大学校长伊藤恭朋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多校区的设置对郊区校区的学生不公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市内校区的学生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就职、课余活动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开设多个校区也为学校经营带来负担。学生总量在减少,这样对于郊区的学生会越来越不利。”伊藤校长如是说。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大妻女大,这几年来,相当多的大学都开始将郊区就读的学生转移回市中心的校本部就读。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尖端学府。去年,明治大学中野校区、拓殖大学文京区校区都开始了调整学生容量的改造工程;东京理科大学也将就读于埼玉县久喜市的学生转移至东京新宿的神乐坂校区;同志社大学、南山大学、立命馆大学也正在探讨转移郊区学生回到市中心校本部就读的相关事宜。

日本的大学向郊区转移的工程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的背景下推行的。1959年,为了控制城市过度膨胀、合理规划都市发展,以东京为核心的首都圈地域制定了《工厂等限制法》,规定在首都圈城市市区内,严禁占地1500平米以上的工厂、学校的增设、改造。以此为效仿,大阪、京都核心的近畿都市圈在1964年也制定了类似法律。在1960年代,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以近乎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位于市中心的各个大学校园不堪重负,“人地矛盾”愈发严重。在明治大学,某些本来定员5人的宿舍为了解决问题,竟然挤下了12人之多。而在东京大学,“人地矛盾”更是成为了1968年末至1969年初著名的“学生全共斗”和“安田讲堂事件”环境基础。(观察者网注:“学生全共斗”是指1968年【昭和43年】——1969年【昭和44年】发生在日本的学生运动。“安田讲堂事件”发生于1969年1月18日、19日。当时,东京大学本乡校区遭全学共斗会议占据,之后警视厅出动机动队逮捕了90名学生,才解除了学生对于安田讲堂的封锁。此次事件也被称为东大安田讲堂攻防战。因为这事件的影响,是年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终止办理,次年入学者为0。

为了消化伴随战后婴儿潮带来的学生队伍暴增,很多大学都在郊区新设校区,用于安置学生、缓解都市圈内早高峰公共交通拥挤的状况。但是40年后的今天,社会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停滞、少子化等现实问题,使得大学开始思考,把“轰出去”的学生再次“请回来”。

从2000年开始,从日本国家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探索。2002年,国会通过规制缓和议案,撤消、废止了各个都市圈法律中对校园用地限制的条款。并且,伴随着日本产业制造向海外转移和小学、中学的合并,都市区域内出现了一定数量能够建设为正规大学校园的土地。在之前,城区内新建的大学校园多数是以办公室、宿舍、教室合为一体的大楼作为形式的,比如中央大学神田校区等等。而上述条件的不断达成,也为“大学校园”回归市中心提供了保证。

实际上,郊区校园重新回到市中心的转移工程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案例——东洋大学,因而也进一步刺激了其他大学的转移计划。早在2004年,东洋大学就决定将正在埼玉县朝霞市校区就读的5个学院的学生回迁至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校区就读,结果,在2005年的统计调查中,志愿前往东洋大学的学生数量比前一年提升了将近9个百分点。

日本东洋大学

这一巨大成功无疑使相当处在观望中的大学确立了“回归市区”的计划。根据利库路特进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紧随东洋大学的脚步,进行了校区转移工程的共立女子大学、东京家政大学、立正大学、国士馆大学等学校的志愿进学率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有鉴于此,“大学回归市区”已经被相当多数的学校视为改善经营的“胜利方程式”。

伴随着少子化持续而来的生源减少,争夺生源将是日本大学教育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核心的问题之一。毫无疑问,位于市中心的校园拥有着更多的生活便利性和资源优越性,对于抚养学生的家长来讲,为在市区校园上学的学生支出的费用也会比郊区的成本略低一点。各个方面都在催促大学不断地改变经营战略,加快重回市区的脚步。但是,对于已经在市郊建设了数十年的很多大学来讲,这种工程不是一蹴而成的简单行动——教学、行政、生活机关都将需要转移。因此,未来的十几年,对于日本的诸多大学来说将可能是“搬家的十年”。

不过相比较于“搬家”所带来的困难,“2018问题”、郊区大学城问题可能对大学教育和日本政府带来更多困扰。

根据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省的数据推测,日本十八岁以上人口将在2018年后迎来整体的数量下降,在校大学生数量将会在之后的十年间有明显减少。而学校学生总数少于500人的小型大学将会首当其冲陷入经营困难的状态。这对于以私立大学为主的日本大学界将会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事情,而目前来看,应对方法恐怕将只有扩充留学生数量这一个并不算明智的方法了。当然,这意味着各国留学生申请日本的大学将更加便利,尤其是对于留学生输出大国的中国来讲,未来前往日本留学可能更加容易——想想现在英国遍地的中国留学生吧……而且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日本方面似乎也有放宽赴日留学条件的想法。

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留学生“养活”。在少子化的社会背景下,日本大学教育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多。重新回到市中心也不过是短期办法,恐怕提高生育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大学回迁至市区,对于地方经济而讲也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很多中国大学生应该深有感触——几所大学聚集而成的大学城,能够养活当地的第三产业。这种近几年才在中国形成的“大学城经济”实际上早在30余年前就已经在日本开展起来了。而这些大学的回迁,对于这些第三产业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几天前,爱知县濑户市的市长就公开表示了大学回迁对于地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恐惧,他公开表示“没有住宿生将是濑户市的噩梦”。濑户市作为名古屋部分大学建立郊区校园的选择地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三十余年,当地的商户和大学生建立了相当和谐的关系,而多所大学也为经济带来了希望——在1999年,濑户市销售额的40%是这些大学生创造的。而伴随着2008年以来名古屋学院大学、南山大学等大学不断地将学生回迁至名古屋市区,濑户市的商业活动也陷入衰退。

“(大学)回归都市是必然潮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濑户市市长无奈地说道。

其实对于日本教育界、日本社会来说,少子化下大学教育方式回归过去也不过就是这样一句话——“是必然潮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逐年下降的日本生育率

责任编辑:朱八八
日本衰落 日本人 教育 大学教育 校园 郊区 少子化 生育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