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京:7.7%,经济结构调整了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1-22 15:05

贾晋京

贾晋京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是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之后,在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取得的,殊为来之不易。

另一组数据从微观经济层面揭示出结构调整带来的实实在在转变:2013年,464种工业产品中有340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增长8.1%,乙烯增长8.5%,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7.8%,集成电路增长10.4%,汽车增长18.4%,其中轿车增长1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可以看到,这些代表着中高端技术含量的产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而产量下降的工业品则大多属于通过调控限产的产能过剩行业。

2013年,中国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的幅度前所未有,压缩过剩产能的政策力度空前,在这种背景下,也不止一次出现了类似“钱荒”这样的小范围市场波动,但7.7%的全年经济增长率说明,中国2013年的经济发展大局平稳,“调结构”整体顺畅。对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说,第一个一百年即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而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又取决于2013这个“开局之年”能否为新的发展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要求当中第一方面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简单计算不难得出,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年均经济增长率需要达到7.2%以上。这说明,2013年初把年度经济增长率目标定为7.5%是出于全面建成小康的切实需要。而7.7%这个实际成绩的取得,是在面对复杂局面迎难而上的条件下来之不易的成果。

从国际条件来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宏观复苏,微观萎靡”:其宏观经济由于“再虚拟化”而出现统计复苏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基本面在持续恶化,衡量其真实就业状况的劳动参与率指标持续下降。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则急剧恶化,出现资本外逃、社会动荡。发达经济体高喊“再工业化”口号的同时,对中国的微观依赖却在加深,带动中国对发达经济的出口有所恢复。但又要看清,发达经济体谋求的政策目标是减少对中国的产业依赖,“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推进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勇于扩大开放,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二十国集团(G20)等渠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规则制定,避免了像其他新兴经济体那样出现宏观经济失控下滑。

从国内条件来看,中国面临人口城市化转移压力加大、“影子银行”问题突出、部分基础行业产能过剩、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等多方面发展难题。这种条件下,中国通过创新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深处着力、精准发力,调整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良好开局。

2013年宏观结构平顺调整,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的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决定》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新航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以国际化为方向,建成全球经济的核心国家的新阶段。中国走向核心国家是全球经济发展不可移易的大势所趋,但航程注定要经过许多风浪,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和世界最大市场,但下一步发展必须攻坚克难,朝着全球价值链顶端和金融强国进发。这意味着从工业化、信息化到“大金融”的全面深化发展,从而引领人类的现代化走向新的境界。2013年的平顺结构调整将为这样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都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