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京: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为什么当今世界的新动能非中国莫属?

来源:人大重阳

2019-11-22 07:47

贾晋京

贾晋京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放在历史与世界维度的“大坐标”中,中国“大创新”具有何种非凡的意义?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为此,10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宏观部研究主任贾晋京,在“新中国70年”系列讲座第八讲以“大创新:70年来的中国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做深度解读。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动力学

1. 现代化

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事情应该概括为现代化,1840年以来,中国所做努力的方向都是在探寻现代化的道路。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放眼未来中国与世界将做的事情是将继续进行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它落在“现代化”上,分三个步骤:

(1)到建党一百周年,即2021年,使我国社会主义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三步实现的时间节点和十九大提出来现代化分三步走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来说,现代化起源自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化道路。工业化每往前推进一步,它的动力和变化发展都是来自于创新,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也是把创新驱动当成第一位的动力。

2. 世界的现代化动力学

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但是这个世界的现代化不是来自于某些特立独行的,特别抽象出来的因素,比如是不是由于使用了蒸汽机和煤炭导致的现代化,也有人说是由于材料的革命,18世纪钢铁革命引起的现代化过程,也有人说是某些制度方面的革命,所谓这些因素其实都不能概括成现代化的动力。

现代化最早第一步的基础是标准化。标准化过程大概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标准化的定义是通过模具测量学,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尺寸精密确定之后,通过模具测量学使得所有产品都生产成规格化的部件,这些规格化的零部件相互之间是可以替代的。一个整体的产品被分散成各种零件生产出来。它带来一个重要的哲学上的含义,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称为“劳动的对象化”,意思是人的劳动付出以后会生产出来的产品。

标准化之前是人类的手工业时代,实际是手工业时代的人类劳动。基本上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对应着一份劳动能力的产出,也就基本上是1+1=2的关系。而标准化所带来的是,这个最终产品作为一个产品,只要给它拆开来做,做出来再组装,使得人和产品的关系呈现了1+1大于2的关系,这个“1”代表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投入,1+1大于2,再加一个1就大于3。标准化通过分工提高效率。

有了标准化以后,下一步就会出现一个产品多个零部件,这个叫“能多就多”,生产很多个零部件,这样就一次性的一个批量可以组装出很多产品,可以卖更多的钱,可以扩大销售,这叫规模化。规模化的时候,人和产品的关系可以理解成1+1大于3,相对于1+2大于2。

二战以后,系统工程成为普遍推进世界发展的动力,这就是数字化。数字化阶段仍然持续推进并发挥着更大的效应。把现实当中的数字变成用0和1二进制表达的数字,它就能够不断地用二进制进行表达。能变成0和1就变成0和1,把各种各样的现实输入进这些电脑,这些电脑是互相联网起来的,然后它形成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赛博空间,现实当中X映射到虚拟空间的X。电脑里处理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它的效率要比现实中人和人来处理的效率高很多倍。

一旦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加入到数字化系统当中,存储大量可调用数据时,就可以推进智能化。智能化的数据本质就是可以运行在系统当中的算法、程序,他自己调用各种数据库里的数据,来进行的一些活动。

二、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标准化起源自18世纪。18世纪法国的炮兵将军格里布瓦尔,为了解决炮在战场上容易损坏的问题想了一个办法。他把炮拆成零部件,所有零部件是统一规格,便于随时替换。

他把安放炮管子的车安在炮架身上。打仗时前面是个炮,后面运输的时候专门有个车拉着炮管子,炮管子是一次浇铸产品。当时炮管子比较容易损坏,是因为当时没有发明转炉炼钢,不管什么金属材料,铜或者钢浇铸出来炮管子,出来气泡很容易炸裂,运输车有备用马上换个炮管子。他对生产这个炮的皇家兵工厂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得这些兵工厂体系工业工程化,把模具标准化,产品也标准化,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损坏的零件都可以随时替换,这叫全部零件可替换工艺。

后来通过全部零部件可替换工艺的传播,标准化推广到了更广泛的地区,这就引起后来规模化的发展。19世纪初,从法国的兵工厂里出来两个工程师,到当时刚刚建国的美国援建了著名的春田兵工厂。春田兵工厂的建立以及后来春田兵工厂的工程师不断地走出去创业,使得美国成了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最快的一个地方。这是美国崛起的主要来历之一。

19世纪,英国正在举办水晶宫1851年世界博览会(当时叫世界工艺博览会)。这是个手工业产品展览,不是大规模工业化和标准化产品展览。当时英国已经有建成世界帝国的良好自我感觉,展出各种各样的产品,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最先进的。结果英国当时最主要的产品之一手枪在评比中败给了美国的柯尔特式手枪。美国的柯尔特式手枪是通过标准化的工艺,全部可替换工艺制造的。英国人当时没有赶上进行标准化和工业化的时候,看来标准化、工业化在19世纪也没有大规模地改变世界。

真正大规模改变世界的充分条件是大规模铁路网的出现。它带来了大范围的市场,把市场里能标准的东西标准化起来了。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发展,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每一步数字化革命浪潮都改变了金融的形态,其中就包括1973年金本位,美国关闭了黄金和美元的兑换窗口,发生了金融划时代事件,其实都和数字化的兴起有关系。

到今天进入智能化时代,各种各样现实当中的事物,现实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被数字化,输入到了电脑当中,在信息组织的赛博空间运行,赛博空间当中的程序可以调用这些数据,就形成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但人工智能自己有这种关联万物的本质属性,它可以作为某种自己存在的东西,所谓“物自体”“自在体”,自己存在,自己运行的东西。

世界经历了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这一过程。追求现代化的各种努力实际都是在这个动力机制之上安装的应用,为了人而安装的应用。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动力机制,你追求变成汽车还是飞机,本质上是为了有个舱安座位,让它起到飞机的效果。

我们要实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四个现代化”,每一步的核心现代化要素都是这个东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使得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能发挥作用,装载能够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操作系统。

三、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

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基础,实现的路线和西方国家所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的工程能力,这是中国独特的一个地方。

1. 扫盲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中国有5.4亿人口,90%的人都是文盲,文盲是没有办法纳入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当中。所以,新中国开展的扫盲是解决中国走向现代化问题非常重要的基础。

中国由于人口特别多,它需要花很长时间为现代化的实现准备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准备成熟了,中国所爆发出来的能量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没有办法相比的。扫盲只是中国准备这些现代化条件当中的集中体现,除了扫盲以外还有现代化爱国运动,防治普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病、血吸虫都是基础的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成因的一部分,扫盲是标志性的东西。

2. 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铁路、电网、城市里的市政建设都是现代化过程所需要开展的基础,中国在某一方面在世界上做得是相当独特,相当不容易的,但由于已经融入到现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基础当中,以至于没有被彰显。有一个对于所有现代化过程开展很重要的基础——工程图,但实际能够做到让这么多的人能够看得懂的工程图,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在世界上常见的现代化工程图学有几种不同的体系,法国的体系、英美的体系,还有前苏联的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学的体系是苏联的体系,学了苏联的体系之后发现一个很混乱的地方,苏联的工程体系有点复杂,对看懂这个工程体系的人要求有点高,不便于推广。在50年代,一个华中科大的教授花了很长时间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工程图体系,而且还编了歌谣、口诀便于推广。这是如何能够快速复制和推广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从7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已经赶上当今世界进入到智能化时代的潮流,中国智能化当中前沿的东西并不落后于世界。在现代化过程当中,作为它的动力机制是标准化、规模化、系统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之所以把它画成金字塔,是因为每一个都需要下一个层级作为基础,没有下一个层级是进入不了上一个层级的。

从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来看,能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不落后,实际就是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不错。要想让每一个方面都做得不错,比如能够实现标准化,能够实现规模化,就需要能够参与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当中的劳动人口,解决了这些劳动人口的问题,并且让这个过程变成不可逆,这是花了很大功夫进行的社会建设。没有这些基础,中国是走不到当今的。如今,人口总体适应了现代化生产生活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能量。

四、未来的世界

未来的世界只有中国具备了充分开展下一轮现代化的条件。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就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需要具备充分的条件才能开展。

第一:市场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现在前沿的东西。现在所有的产业只有数字化和智能化,才能够往前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需要数据,有足够大的市场才有足够大的数据。曾经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现在日本的创新就赶不上时代,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的市场不够,提供不了足够多的数据,这是比较基础的方面。

第二:创新

五层金字塔,每一步都是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向量。创新是有方向的,每个创新都带有方向,是向量,它指向它所处的那个阶段,标准化年代,你首先就要指向标准化,进入标准化后再创新。创新可分为不同方向,一个方向是顺应动力发展的创新,有的时候创新只能朝向另外一个方向,它不是一个代表着未来趋势的创新。比如美国想把工厂搬回美国,企业全都不愿意干,因为这是提高成本,并且没有利图,是没有未来的模式。所以,不是创新是反动。

第三:资本

资本也有两个方向,一种情况叫资本形成,另外一种情况也可以叫做资本退化。

资本在金本位制时代勉强可以理解成,来自于作为钱使用的那些珍贵的资源,比如黄金、白银、铜,而事实上经济学课本里关于什么是钱,是参照着黄金、白银、青铜这些实际存在的东西作为钱来用的模型来写的,实际这个模型是不对的,尤其是在金本位制已经不作为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之后那更是不对的。现代社会是个信用货币时代。

什么是资本?资本的形成实际是信用的形成过程。信用是一个公司组织或个人说他要做什么事情,未来每一步要做到什么程度,相应的只要是能兑现的,就会产生未来现金流,这就是信用的形成。有的时候给你一个信任,它就是信用的形成。比方说信用卡,信用卡由于信用,它同时也是信任。比如给你5万元额度,你就可以干5万元这么多的事情,或者买5万元这么多的东西。10万元的额度就是干10万元的事情。这就是信用。

信用是在资产负债表的两端形成的现代化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可以取决于创新是不是在扩大。大的创新,指向标准化分了几步,发展到现在智能化趋势的创新,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有自己的资本形成能力,不需要别的国家的资本,比如别的国家货币扮演本国货币角色。

现代化序列,就是从标准化发展到智能化序列的国家和社会。进入现代化序列的国家就分为新的动能和旧的动能。旧动能是怎样失速的?如果你这个国家不能够在创新、市场和信用形成(资本)三个方向上,往扩大方向行走的话,这个国家一定创造不了下一阶段的现代化,至少引领不了,它要想创造也得是先创造了下一个阶段现代化国家给它输入。中国是有完全的充分能力。通过旧动能是怎样失速的,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中国是全球新动能最有希望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有希望的地方,甚至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能力。

真正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看能不能够促进这个国家朝着这个阶段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很重要的事情,并且是不断提高的进程,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尤其是这个时代产生某些方面的变化之后,中国总体市场规模维持不变,按照现在情况来看是可以的。

因为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人的劳动技能和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不断提高,市场可以通过创造虚拟线上空间、赛博空间里的市场,发行数字加密人民币对应数字空间里创造出来的数字市场,这样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能不能做到这个事情都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李泠
十九届四中全会 工业化 现代化 中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