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练: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程度会高于西方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5-28 08:15

简练

简练作者

百一企研共同创始人

【在上一篇访谈中,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简练针对近两年大热的互联网概念进行分析,剖析了今天的经济新常态之下,中国互联网产业将如何前行。本篇将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切入谈谈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反面教训以及正面机遇。观察者网专访《资本的真相》一书作者简练,本文为访谈第三篇。】

观察者网:从去年开始,之前非常火热的P2P行业开始出现问题,不少企业出现倒闭跑路现象,这与您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判断是否一致?

简练:近来确实出现大量问题的P2P行业,更确切的说是以P2P面目出现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P2P行业大概就是在“互联网思维”最热的2013年兴起的,到2014年下半年其实已经开始逆转了,但2015年因为人为因素又延长了一阵,直到2015年12月e租宝事件。e租宝是一次标志性事件,之后互联网金融的基调就从“适度监管”(2015年7月)变成“风险专项整治”(2016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关于这种实质上和银行性质一样的P2P公司或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已经有专业人士反复论述其中的风险了,这里面包括工商银行的老行长杨凯生先生和知名网络研究者江南愤青,后者还对各门类的贷款性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分类研究,指出其中哪些很容易倒,哪些在精根细作下有生存的可能。

简单的说,银行的风险控制是最强大的,识别能力、经验也是最丰富的,干一样性质的活,选择的客户群质量更差,贷款机构自身规模更小更脆弱,更谈不上具备银行在众多贷款客户下那种大数效应,怎么可能风险更小呢?

观察者网:打着“互联网+”名头的P2P行业之所以能短时间内火爆,有什么优势条件?

简练:贷款性的P2P行业及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前几年之所以火,和政策的纵容及广告造势有关系。他们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最早(2010-2011年前后)这类“财富管理”公司主要吃的是中国商业银行法下催生的过桥贷款业务。(规定必须还本后才能再贷款,但中国大部分贷款的重资本企业很难在无续贷情况下还本)。2012-2014年经济连续下行,这种滚动贷需求迅速上升,就多了生存空间。到2014年之后,大量实体企业关门,连贷款对象都没了,这类公司实际上就蜕变成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比如e租宝,其实是开的比较晚的P2P公司。

到后来P2P公司和线下财富管理公司还搞的那么火,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按照正常的金融公司——无论是银行还是正常的基金(资管)公司经营的,所以能拿出惊人的高管薪酬和宣传费用。银行、资管公司的宣传费用、人员薪酬是从收入中出的,而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净息差,资管公司来自每年0.5-2%的管理费,所以一个管理50亿资产的新创立公募基金公司,每年的总收入才1个亿,这要来支付所有成本和费用还要争取有利润,广告预算当然是百万级。而出事的部分P2P及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是公然把“储户”、“投资委托人”委托的钱当作自己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钱(等于把它当收入而不是新增负债了),比如前面管理50个亿的资管公司,就是把50亿都当成自己的前,以这笔钱为基础来砸高薪、砸广告,这当然是“不对称宣传竞争”,必然导致天价高管和天价广告费。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会有机会,有可能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

简练:我反复提过,中国的很多超级App,做的是比西方好的,更加人性化,更先一步考虑用户需求——因为中国竞争太激烈。这会导致互联网能够深度嵌入日常生活。凡是真的深入嵌入日常生活的超级互联网应用,在上面的金融类产品,我认为有较大的机会。

目前,最深入嵌入中国人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就是支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完全站住了脚跟,这种模式很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深入嵌入到日常生活的互联网金融。这两个业务成功的原因也很明显:他们都依附于超级APP之上(或和超级APP关联)。超级APP是所向无敌的。这其实是“人口大国天然适合搞互联网”这个规律在金融领域的验证。

所有人,都有图便捷的心理,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尤其如此。微信支付绑定银行卡风险肯定存在,但在真的遭遇风险之前,老百姓是不会放弃便利感的。依附于超级APP网络的支付一旦形成网络,就形成极大的规模效应,根本就退不出来,压不下去,连经营者自己也只能被推着走。这也就是腾讯感到头疼的地方——腾讯代为支付的转账手续费已经让它受不了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公司通过以转账费用为成本,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交易掌握到了自己手上,这种撬动杠杆等于1/转账费用率。现在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转账费率为2/1000-6/1000,那么相当于从事第三方支付的超级App用150-500倍的杠杆效应把社会现金流吸纳到自己的网络中。

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越来越应证这样的规律:占领了大众支付手段之后再推其他金融服务,就相当容易;反之,从其他金融服务再回过头来推支付,则会很难,而且普通的互联网金融移动端应用在用户习惯收敛到超级APP的趋势下也会很难推广。总之,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就是超级APP,和金融结合,就是超级App+支付,再进一步衍生出超级App上的金融App。这个路径是说的通的,比较容易成功。其实,最近一年半,超级App和中国各公用事业单位(比如水电煤气电话缴费)合作,推动日常生活缴费“移动化”,是进一步固化老百姓以来互联网支付(金融)的有力手段。

观察者网:那么,最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收敛向什么样的状态?

简练:很可能变成超级App以支付基础,在用户界面上上叠上越来越多的服务,最后可能超越现在的9宫格、16宫格的表现形态,变成某类金融服务缩到一个宫格里的模式,而后不同的金融服务在上面互相竞争,优秀的金融服务,被超级APP所推荐。这可以类比为金融服务的“淘宝集市化”,相当于把各种投资信息网站的内容(比如好买基金网)的东西压缩到超级APP里面去,随点随看随投。当然,率先与超级APP进行沟通的金融服务公司,可能会获得先机。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超级App已经掌握了入口,为什么不自己做金融服务(比如资产管理)呢?答案是资产管理这种东西,很难被垄断,而资产管理的人才未必是常胜将军,所以掌握了支付关口的超级App不一定能推出收益较好的资产管理服务。最后的收敛趋势只能是超级App和众多资管公司合作,形成一个共存的状态,超级App通过收取销售费用的模式分享利益。另外,超级APP本身,有可能会出现目前两大支付APP之外的第三APP,但出现有意义的第四、第五APP的概率很小。第三APP的出现很可能会顺应当前商业银行对网络信用卡消费有所收紧的趋势,抓住这个机遇期以白条的形态突破。

观察者网:和西方相比,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何在?

简练: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程度会高于西方。西方自己达到的,真正具有较大普及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成就就是Paypal。而Paypal在西方金融世界里的地位并不高,Paypal只定位为纯粹的支付渠道,通过扣服务费来获得生存和发展,但扩展的空间比较少。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肯定会远远超过Paypal所达到的水平,就好比微信的功能远远超过Whatsapp一样。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和机遇,那就是中国人“走向世界”时,在大量发展中国家复制中国互联网模式。有几个有利因素会促成这种业务的发展:首先发展中国家的民情和中国很类似,都是图方便,讲究便利;其次,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移动智能手机大普及的年代;第三,海外中国人多了以后,自发会产生强烈的转账便捷化的需求。

其实,外国是有类似的创新的,只是载体比较原始,比如肯尼亚的Safaricom的M-Pesa(“移动零钱”的意思-Pesa是东非受印度影响,对印度的“分”-派沙的音译)手机移动支付,就是在非智能手机时代的移动支付——非洲人由于无缘传统银行的柜台服务,在输入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主动掌握了怎么把话费当现金来进行自由转账!电话卡金额被当作货币的现象在非洲国家普遍存在。可以预见,一旦智能手机普及,这些国家的人民接受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速度。所以发展中国家围绕基础服务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能会是一步到位的。当前,两大超级支付App在海外都有尝试,腾讯和南非标准银行搞了南非兰特版微信支付,而蚂蚁金服则投资了印度Paytm。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印度互联网相对于中国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它除了本土以外还会辐射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三大地区。甚至可以预期,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出海过程,会逐渐融入到人民币有效国际化的的进程中——所谓有效国际化,就是外国人在实体生活中有收付人民币的需求,从而为人民币的海外流通提供实体经济基础,而不是纯粹把人民币当成一个投机品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炒来炒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金融市场 互联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