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地图炮”的竟然是他?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24 13:40

金鑫

金鑫作者

独立撰稿人

【导读】 冬至时节,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再次成了“吃货们”争论的战场,南北差异的“地图炮”炮声隆隆。 “地图炮”已经成为当代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但真要追溯起来,也许可以直至先秦时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鑫】

冬至时节,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再次成了“吃货们”争论的战场,南北差异的“地图炮”炮声隆隆。

“地图炮”已经成为当代网络文化中司空见惯的一部分,但真要追溯起来,也许可以直至先秦时期。

先秦是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先秦诸子留下了诸多经典,这些“百家争鸣”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但是,也是他们一不小心开了打“地图炮”的先河,他们群策群力一起开黑,更可怕的是他们还都喜欢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普及他们的学说。故事嘛,你懂的呀,在那个互联网还未出现、键盘侠还没有觉醒的年代,口口相传的故事“杀伤力”是巨大的。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智子疑邻……共同点在哪里?对,故事都发生在宋国。宋国在哪里?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当然还有山东西南的一小部分。因为宋国在春秋时代算是个大国,而那些宋国人在故事里又“蠢萌蠢萌”的,所以“地图炮”一炮就打中了今天好几个省的人民。

刻舟求剑、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对了,这一炮打的是楚国,楚国当时在已知的世界里属于文化最不发达地区,虽然跨越了今天长江流域的多个省可以说地域是相当的广阔了,他们的军队作战也很勇猛,但可能就是因为文化层次不高的原因吧,被称为“南蛮”,楚人真是有点不受待见啊。

敲黑板,敲黑板,重点来了啊,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等,谁买履?郑人!郑国就是如今河南省中部,大约有大半个河南的面积。

看来,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各国人民都被“脸谱化”了,郑国人呆板而不知变通,宋国人执拗而固执己见,楚国人狂放而自以为是……

《芈月传》片段

说了那么多?这些先秦时代的地图炮是谁开的呢?答案揭晓,以上典故过半都来自《韩非子》。

《韩非子》的作者韩非了解一下?韩非,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人),出生就站在C位的韩国贵族,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著作中的典故是中国文学的璀璨结晶,比如上文提到的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智子疑邻、买椟还珠、守株待兔……

我们姑且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地图炮”的名人是韩非子,那么问题来了,郑人买履,为什么是郑人?韩非自己不就是新郑人嘛,这一“炮”居然打在了自己的家乡?这就需要看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故事了。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讲的是郑国人因为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再结合一下韩非本人韩国贵族的身份,精于“刑名法术之学”的学术背景以及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随时可能被秦国吞并的现状,韩非的这一“炮”的背后是他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祖国不务法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现状,但他的观点和理念又始终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采纳。郁闷的韩非不方便直接说自己国家特别是不敢直接说领导不对,于是使用了春秋笔法,以“地图炮”的形式发出了对祖国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

这波操作形式新颖又饱含爱国深情,将“思想如果僵化,那么行动自然就会碰壁”这一道理深入浅出地剖析出来。

从韩非日后入秦却坚持为本国利益着想并最终被李斯陷害进而招来杀身之祸的遭遇,我觉得和韩非子老师确认过眼神,他开的其实真不是“地图炮”,他是真热爱自己的祖国啊!

让我们向历史上第一声“地图炮”致敬!

“地图炮”界的宗师,把“地域黑”写进文学作品的“绝代双骄”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光就这一个title,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就已经完全无需赘述。这里主要讲讲他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贬去永州担任司马以后的事。

话说,文明有多久远,“地图炮”开了就有多久。

文人就是这样,陈旧的体制、黑暗的政治迫得我们的大文学家郁郁不得志,在贬官的路上,大约他所看到的也都是满满的社会负能量,于是不知不觉就把“地图炮”文化驶入了快车道。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黔之驴》,贵州人民把这口锅背到了今天;又比如《永某氏之鼠》,虽然主旨是讽刺封建剥削,暗喻小人得志只能嚣张一时,但是湖南人民真心伤不起啊。

至于蜀犬吠日、粤犬吠雪这些就更不用提了。只能遗憾当时没有飞机、高铁这些高科技,柳御史在贬官的道路上到一处黑一处,有生之年所到之处尽皆沦陷,可以说“地图炮”的运用是十分得心应手的了。

柳宗元

如果说柳宗元作为“地图炮”界的一代宗师是有感而发,那么另一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起生活在明清之际的褚人穫,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他是谁。简单介绍一下,褚人穫,字稼轩(有没有很熟悉的赶脚?对,和南宋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的号是一样的)、号石农,别号“长洲后进没世农夫”(一看这个昵称一定就很萌很有个性)。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特别是通俗小说史里绝对有一席之地,代表作《隋唐演义》是流传最广的隋唐讲史小说。他因为这部小说红了几百年,但少为人知的是他在文言小说史里也同样得享盛名,其《坚瓠集》是清初重要的文言小说集,亮点之一是汇聚了清初各种“地图炮”的那个章节。

不过还是要先离开正题,说一下他在晚年开始撰著的《隋唐演义》,该书以“四雪草堂”的名义出版。隋唐之际的民间传说由来已久,当时已经出现了好几个版本,但是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则是一部“缀集成帙”的作品,真正属于褚人穫原创的只占了五分之一强。但就是这本“复制+粘贴”而成的《隋唐演义》偏偏成为隋唐系列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成书后流传至今,一直盛行不衰,尤其是那张隋朝好汉排行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这个排名准确到令人发指,缺点是纵览全书,但凡排名较低的就没有战胜排名靠前的例子,感觉不是特别励志。但即使如此,这依然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好书。

相比几近妇孺皆知的《隋唐演义》,褚人穫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坚瓠集》的知名度就小得多,看来书要是想红就一定要牢记:书名不能有生僻字啊,大作家看来就是吃了这个亏了。

《坚瓠集》内容丰富,涉及风俗民情、神鬼怪异、历史掌故乃至读书心得等方方面面,书的宗旨是“方言谚语,谑谈轶事,无不登载,以资赏识”。

《坚瓠集》

不过全书的第二集才是本文的主题——吃瓜群众最最喜闻乐见的“各省地讳”。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神州大地一方水土养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便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以致“各省皆有地讳”。于是褚人穫妙笔生花,先是给明清之际五湖四海各个地区起了绰号,譬如畿辅(北京附近)曰“响马(强盗)”;陕西则叫“豹”,这其实是当时甘肃地区(时属陕西)人的说法,“甘州人……谓陕以东人曰豹子”;山东曰“胯”,即“侉(子)”,指口音与本地不同的人,这个说法直到现代仍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交界地区沿用。至于其他几个,“河南曰驴,江南曰水蟹,浙及徽州曰盐豆,江西曰腊鸡,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等等,由于都是动物,很容易让猝不及防的读者误以为打开的是“舌尖上的中国”。

当然,这些“地图炮”也是有出处的。比如“腊鸡”的说法来自元代。当时南人在大都(今北京)跑关系求官,常以南方土产腊鸡作为礼物送人,后来这“腊鸡”便成了大都人口中南方人的代称。浙江人和邻近的皖南徽州人被称为“盐豆”则是因为当地人习惯用盐豆下饭,讥讽当地人节俭吝啬。至于四川人,被叫做“老鼠”的理由就更加出人意料了,因为四川称为“蜀”,而“蜀”、“鼠”音近。当然,还有更加奇怪的“地图炮”,不仅没有出处而且连个像样的谐音也找不到,如“福建曰癞”,这就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了,连褚人穫都说了,“莫知所始如”。

老外其实也一样,“地图炮”照开不误

不过,要是以为古往今来,“地图炮”就是中国人的专利,那就“很傻很天真”了,外国人开起地图炮来,那劲头同样不遑多让。保加利亚摄影师Yanko Tsvetkov就曾经脑洞大开从各个国家不同的角度去描绘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

在这本画册里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个大超市,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都是野蛮人。野蛮人?野蛮人!

他还顺手教给大家分裂欧洲的N种方法,看完地图,我们知道西欧、南欧是幸福的,而北欧则是抑郁的;他还认为,如果拍《舌尖上的欧洲》那么两集就完了,第一集关于西红柿,第二集关于土豆。欧洲人看来在吃方面,还得多到亚洲来取取经啊。

至于东南亚就简单了,直接统称为“各种咖喱”,东南亚人民要哭了,我们就喜欢吃个咖喱,不行吗?

印度咖喱

傲慢的法国人眼里看德国人民就是勤劳的“水管工”,但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始终不承认土耳其是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就是在欧洲好吧,这样下去,土耳其人民要哭了!不过德国人眼中也有“地图炮”打击的对象,荷兰仅仅是一片青草地而已……

受Tsvetkov启发,很多段子手又补充了法国人是怎么区分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的呢?前者是心肠不错的大嗓门儿,后者则是毛茸茸的大嗓门儿;美国人觉得自己被皮草猎人和家庭佣人包围了……

脑洞大开的网络段子手,在你们的世界里,真的是对各个国家的偏见无处不在啊。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Tsvetkov有些描述过于刻板,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地图的确是加深了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看了他绘制的作品,虽然在某个国家国民眼里的世界地图是这样的,虽然也有争议,但与其说是它们强化了偏见,还不如说绘制这些地图是为了嘲讽偏见更为合适,毕竟在大多数网友眼睛里这些地图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娱乐。

正确对待“地图炮”文化,心态最重要

2018年,有一个流行词一度在朋友圈刷了屏——“地域拖油瓶”,特指那些数学不及格的黄冈人、不会跳舞唱歌的新疆人、不会骑马射箭的内蒙人以及没看过升旗的北京人……

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浅薄的“地图炮”的特征就是地域歧视+以偏概全+本人无知,这无疑是令人生厌的。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好人也有坏人,通过侮辱一小群人来愉悦自己、取悦别人,这种做法仔细想想一点都不好笑。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客观存在,总有些人会不自觉地对某些人群总结出一定共性。今天讲到的古今中外的这些花式“地图炮”,说穿了都是抱着曲笔直书又或者是玩笑、戏谑的心态写成,本质上都是出于政治和学术上的考虑。可以看到,对不同人群的偏见客观上是一直存在的,上文引用的“地域拖油瓶”让我们觉得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完全可以享受地区文化带来的乐趣。

当然,即使做不到也没有关系,那么至少不要为了哗众取宠以一己主观之念,去给身边的同事、朋友去扣上帽子。地域歧视这把“双刃剑”,玩笑过了度就是伤害了。

让我们勇敢的、大声的向那些无知的“地图炮”说“NO”!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吴立群
历史 地域 习俗 南北差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