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望红:线上教学频频翻车,哪一步出了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17 07:38

雷望红

雷望红作者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雷望红】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延期开学至今,教育部为此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停课不停学”考虑的是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长时间的闲暇时光如何利用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学生无聊、家长焦虑,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将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目前来看,教育部的初衷良善,但是在实践中却或多或少被扭曲为严重的教育负担和教育形式主义。

一、“停课不停学”增加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负担

教育部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学习”。

但是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于“不停学”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学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后,就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工作了。许多学校从2月10日、12日之后就纷纷在网上进行教学。教育部规定不能上新课,学校就安排老师在线上引导学生复习,有的学校甚至将上一学期的课从头重新复习一遍。

当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开始在线上上课后,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纷纷效仿,从而形成层层加码的线上教学竞标赛。

原因在于,一所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不论效果如何,兄弟学校都会感到压力和紧张,担心教学业绩受到影响,因此争相上线。同样,一个地区开展了线上教学,其他兄弟县市也要效仿。

线上教学不仅在地域间不断蔓延,而且在时间上也不断扩展。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要增加学生负担,要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但还是有很多学校在严格执行上学期的课表,从早上7、8点就开始上课,每节课严格上课45分钟。

学生某天课程安排(作者供图,下同)

笔者访谈了一位初三班主任杨老师,她在南方某省教书,年底回娘家过春节,没有带电脑和参考资料,但是学校规定从2月10号就开始上课。没有参考资料,只能请同事发一些资料给她,再到娘家村委会请村干部帮忙打印。没有电脑,在上课前,她需要花费2天时间用手机查资料;上课时,没有黑板,没有支架,只能一只手拿着手机,一只手拿着资料,边手写边讲解,如此维持45分钟。

坐在信号好的阳台开展线上教学


边手写边讲解,如此维持45分钟

担心学生在线上课堂不听讲、不按照要求学习,学校要求家长陪同学生学习,一些家长被绑缚着与孩子一起学习,一些学校不进行网络直播,只发来课件要求家长指导学习。家长成了临时老师、临时班主任,他们既要陪着孩子学习,还要负责指导、讲解。

不仅中小学如此,幼儿园也跑来凑热闹,一些幼儿园将课表直接发给家长,让家长引导孩子学习,要求家长给学生上语言课、科学课、算数课,还布置了包括手抄报、布艺、玩偶制作等手工作业。

有一位幼儿园的家长,要全天候地陪在孩子旁边,陪他学习幼儿园布置的各种功课,她被迫成为了“画家”、“音乐家”、“故事家”、“科学家”,每天轮换着帮儿子办手抄报、教他唱课程要求的歌曲、讲解课程要求的故事、做课程要求的实验。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每天不停地打卡、拍照、拍视频,让她烦不胜烦、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停课不停学”首先增加的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老师和家长的负担。

二、“线上教学”的形式主义

线上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存在着监督局限。一方面是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监督局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局限。但是,既然是正式的线上教学,不能不进行考核、监督和效果评估,因此与线上教学配套而生的是各种打卡、拍照、截屏、录屏等要求。

学校对老师要进行线上课堂的监控,需要留下教学证据链。所谓的“教学证据链”,就是从备课、讲课、课堂互动到作业批改回馈都要“留痕”。

因此,老师们不仅要突破重重困难准备材料,还要随时拍照、截屏、录屏,然后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将各种图片、视频汇总打包交给相关负责人。老师们不仅要在困难中花费精力备课,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保留好线上课堂上课的证据。有的老师稍不注意,就忘了保留,课后还要想各种办法“制造”证据。

老师对学生的监督,采取了三个办法:一是线上打卡,二是线上课堂期间随机提问互动,三是请求家长监督,家长监督必然是要拍照的。对于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线上打卡同样是家长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学校领导和老师仍然无法有效监控到教与学的主体,老师引导的好坏与否、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都不是依靠办事留痕、“证据链”所能证明的。从实践效果来看,除却网络硬件约束外,线上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软性约束:

一是教师自身准备不足。

很多老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和心理准备,同时还存在因疫情禁足产生的客观限制。因此,学校规定要开展线上教学之后,只能仓促准备,导致缺少教学资源、教育目标不清、教育计划不足,教学的质量不高。

二是学生的听课自觉性无法得到保证。

一些学生在线下课堂都不会认真听讲,在线上课堂上更加难以管束和监控。由于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退出不下线”,一些学生拿着手机或电脑,打开线上教学平台,但是却去看电影、玩游戏、聊微信。只有那些自觉性强、热爱学习的学生,才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而这些学生,即使不开展线上教学,仍然会主动学习。

三是线上教学的可视化和情景化的体验不佳。

目前各地学校所采取的线上课堂,主要是通过钉钉、微信、空中课堂等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依靠语音互动。老师讲解无法依靠肢体语言、眼神动作完成,只能单纯依靠语音,学生的感知慢;而学生对老师的回应,虽然可以通过弹幕和语音实现,但是容易打乱课堂节奏,使得教师讲解的难度加大、效果不佳。

在种种约束之下,老师花费了大量力气去直播上课、微信上课,学生学到的知识却不多,甚至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该玩继续玩,爱学的自己学。

可以说,相比线下教学,这一场“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育实践,更似一场投入大于产出、效益低于付出的教育形式主义。

三、“停课不停学”到底该怎么办

目前,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的“停课不停学”实际上演变成了“不停学也不停课”,但是线上课堂、线上学习的效果并不佳。

对于部分学习自觉的学生和引导能力强的家长而言,即使没有学校的要求,他们一样会寻找学习资源,主动学习;而对于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即使在线上,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仍然较低。此外,还有很多农村学生、滞留在农村的城市学生,由于网络条件限制和经济条件限制,不能跟上教师线上课堂的计划和节奏。

如此,就会在复学之后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线上学习和复学后的课堂如何衔接;学生自学的进度不一、线上学习的效果有别,复学之后学校是否上新课、如何应对学习状态不同的学生;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不一形成后,教育部门如何统筹教学进度等等。

客观来看,因疫情延期的假期,不能外出,只能呆在家中,确实会使学生产生无聊感、空虚感,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学生的时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家长也会焦虑。那么,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摆正位置,有效利用这段时间呢?

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一时段分为两部分:

一是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新冠病毒疫情的抗疫氛围,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病毒歼灭战中,比如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写作、宣传和学习,教师可以分享与疫情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给予学生和家长充分的自主权,借助网络、电视、书本上的资源,可以阅读、复习和预习,充分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在其中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适当布置一些弹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疫情学习和学业学习时有方向感,不严格要求提交作业,提倡在正式复学后让学生们与大家分享;二是提供学习上的辅导,当学生遇到学业障碍时,可以向老师询问请教,老师及时解答回应。而老师自身也可以利用被释放出的时间精力,开展教学研究和探索性的工作,为正式复学做足准备工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教育 疫情 学习 肺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黄循财宣誓就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

“杰出但不突出”?为什么选他接班李显龙

中方是否对美国产品加征新关税?外交部回应

“别学美国对华这种‘坏主意’”

“我对俄中经济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