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研究所:齐宣王600文骑、楚墓出土马甲,战国时代中国真的已有甲骑具装吗?

来源:冷兵器研究所

2023-09-14 08:35

冷兵器研究所

冷兵器研究所作者

冷兵器评测和格斗研究

【文/黎子堂】

早期网络时代,由于材料的局限,网络上产生了大量诸如“刺刀冲锋制胜论”“步兵遛骑兵”“宋朝骑强蒙古步强”等一系列惊天骇俗的暴论,其中不少暴论至今仍有影响。

但在一众惊天暴论中,也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说法,如本文要说的“战国就有具装骑兵”一说。该论相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暴论,有一定的论据材料,也有相当的合理性,所以也获得了大量拥趸。那么该论具体如何,且看下文。

首先,要明确具装骑兵的概念,即“骑士穿戴甲胄、战马全身披挂马铠的重装骑兵”。

“战国就有具装骑兵”一说的论据材料主要有三个:

1.《孙子笺》云齐宣王以文骑六百匹伐燕。

2.包山楚墓出土马甲留有鞍部位置,当为骑兵战马的马甲。

3.战国时代骑兵已经有冲锋陷阵职能,出现具装合情合理。

下文对这三则论据依次分析。

文骑考

所谓《孙子笺》中的“齐宣王文骑六百匹”,其出处是《七国考》卷十一兵志文骑条下,原文为“孙子笺云齐宣王以文骑六百匹伐燕”其中“文骑”一词。“战国就有具装骑兵”的论者联系《左传·宣公二年》中“兵车百乘文马四百匹”中的文马,认为文骑可能是披挂厚皮革马甲的战马,再联系齐瓦当中持长兵器的骑手形象,继而得出齐国已有建制重装骑兵的说法。

今按:

“文骑”一词,考诸史册,仅见于《七国考》所引《孙子笺》,而《七国考》成书于明末,清人评价其:“殆说未成之稿偶为后人传录”。今人也认为该书问题极大,袁庭栋先生认为“董说引书,往往张冠李戴,物题甲乙……真伪优劣不分……错讹衍夺,比比皆是。”又如杨宽先生评此书“内容杂乱,编排无次序,既不完备,又常有错误。”

若非经缪文远先生订补,以其书中错漏之多,恐怕难以为用。可惜缪氏在订补之时,未对文骑一条作出解释。笔者以为,或是因为这《孙子笺》已无从考据,又无任何出土材料可加以论证,故保留原状。

总之,该书成书于明末,错漏极多,“文骑”一词又不见于其他记载,秉孤证不立之态度,笔者以为,所谓“文骑六百匹”并不能确切说明齐国有建制的具装骑兵。况且,齐宣王伐燕,史有明载,《史记》与《战国策》均记载“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仅提到发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丝毫未提及“文骑”或骑兵。

再退一步说,若《七国考》所引真完全无误,文骑是否等于具装骑兵也是问题。前文提到,论者以《左传·宣公二年》中“文马”的记载,认为文即代表马甲,然考《春秋左传正义》关于文马的解释:“[疏]注“画马为文”。

正义曰:“谓文饰雕画之,若朱其尾鬛之类也。”古籍中另有文衣记载,如《史记·孔子世家》“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可知“文”字非特指甲胄,所谓文马,可以是披着布帛马衣的战马,明确批甲的战马应是介马。即使再退一步,设定文骑即等于披甲战马,其防护面积是否到达到具装标准,又是一问题。

总之,齐国是否真有“文骑”,不可考;“文骑”是否等于具装,又有颇多疑问。简单以《七国考》一句残文断定战国时齐国有具装骑兵,未免太不严谨。

另,论者所谓齐瓦当中有持长兵器之骑手形象,这确实足以证明彼时存在肉搏冲击的骑兵,但却无法说明出现甲骑具装,这点在第三条加以说明。

包山楚墓马甲考

有关包山楚墓马甲,论者多据白建钢先生《包山楚墓马甲复原辩正》,认为该马甲空出背部,是为放置鞍鞯。白氏文中亦提到:“笔者疑此物(指叠压于马胄马甲上的“车帷幔”)属于覆盖于马背上的鞯、鞍垫一类。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论者遂据此认为此为战国具装马铠实物。

今按:

查包山楚墓发掘简报,马胄马甲出土于2号墓南室,而南室同时存放有车器,简报原文如下:车马器以部件随葬,计有木质车伞、车扼、车衡、车栏、繁级座、马铺,铜质车舍、马衔、马泡、节约、梅、半圆形马饰、燕尾形马饰、环;皮质车饰,丝织车帷慢,骨质马键,扬片,金箔等近20种,70余件。

基本可以确定,该马胄马甲是用于车马之用。至于被白氏疑为鞍垫、鞯的车帷幔,是为丝织品,且出土位置不仅在马甲上,还在马胄上。白氏仅凭其大小(顶部宽仅60cm)与车体不符而认为可能是鞍垫、鞯的观点,似难成立。

详细的情况,还需要得到同室内出土的木质车伞具体数据才能进行判断,但该木质车伞数据不明,以车帷幔作为突破口显然是不行的。但该套马甲胄与车构件出土于同一室内,已足以说明其并非单独骑乘用马,而是配属于车辆之马匹。

同时,关于此套马甲,王子今先生也指出“此制作没有考虑负重量的减省”“此马甲可能并非实战装具,当然,亦不能排除作为仪仗之车系驾马匹的防护方式的可能。”据此,这套马甲并不适用于骑乘战马配备,其要么是非实战装具,要么就是供仪仗车辆马匹使用的。

总之,包山楚墓之马甲为骑兵骑乘用马马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暂不能作为“战国具装骑兵马铠”的实锤证据。

战国突骑考

目前来看,战国已经有使用长兵器的骑兵存在。如前文所说的齐瓦当反映的齐国骑兵形象。

图源:《临淄齐故城》

图源:《临淄齐故城》

不少爱好者据此直接认为齐国拥有冲击骑兵,“战国就有具装骑兵”的论者更是据此,联系文骑认为齐国有具装骑兵部队。

今按:

首先,齐瓦当上形象,确实可以推测为冲击骑兵,战国时期也确实拥有执行冲击作战任务的骑兵,如《六韬·犬韬·战骑篇》有提到“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

但冲击骑兵从来不等于具装骑兵。参考西方之亚历山大大帝麾下伙伴骑兵,其并非具装骑兵,但却是实打实的冲击骑兵。

又如中亚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与后来北印度地区的印度-希腊诸小王国,其均拥有相当数量的冲击骑兵,但就钱币上所反映的形象来看,也都非后世所谓“具装”。

同样,齐瓦当上的冲击骑兵形象,也丝毫看不出其有具装元素,仅能通过骑手手持的长兵判断其为冲击骑兵。

总之,战国存在突骑,并不能证明就有具装骑兵。

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克拉提德斯一世钱币上使用萨里沙骑枪。背负棕榈叶的骑士

近年新出材料与战汉骑兵马装具问题

总的来说,以往支持“战国就有具装骑兵”的三大论据,都相当勉强,无法作为战国就有具装骑兵的实锤材料。

那么随着史料和考古发现的进一步深入,是否能有其他支持“战国就有具装骑兵”的新材料出现呢?

首先,随着史料进一步挖掘,还有一些新出材料的出现,确实让“具装马铠”在中国的发明时间提前了不少。比如网上有不少爱好者据《后汉书》“(灵)帝躬擐甲介马,”及曹操《军策令》“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等记载认为东汉末已出现具装马铠。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后来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出土,有学者如李均明先生认为集簿中“马甲,鞮瞀五千三百卅”的“马甲,鞮瞀”即指战马所披身甲与首甲,进而认为,西汉后期已初显马具装雏形。

同时,王子今先生更是通过《岳麓秦简》中的一条简文推测,可能在秦代已有甲骑装具。其简文如下:

“马甲一,金三两一垂,直(值)钱千九百廿,金一朱(铢)直(值)钱廿四,赎死,马甲十二,钱二万三千卌”

他认为该马甲可能为甲骑装具的原因如下:

岳麓书院秦简《数》所见“马甲”是战骑装具的推测,有这样的认识基础,即假若此“马甲”是战车系驾马匹使用,则杨泓所谓“辕马”和《曾侯乙墓》执笔者所谓“骖马”的装具不必相同,而左右“骖马”的装具也不必相同。

而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简文说到“马甲”的价格,似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字……“马甲”有确定价位,并列入司法知识体系,成为“赎死”的标定价值单位。

“马甲”应当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其形制大致规范,并且已经为当时社会至少应用《数》这种文书的社会层面以上的人们所熟悉。从这一角度考虑,作为“甲骑装具”而非战车系驾马匹的防护装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整理一下,王子今先生主要基于两个角度进行推测:

1.战车系驾马匹的骖马、辕马所用装具不同,而《数》中所见马甲只有一种规格;

2.《数》中马甲有确定价位,形制大致规范。

第一个角度,所谓系驾马匹装具的问题,先生所据是曾侯乙墓马甲有“辕马用”“骖马用”之争。然考曾侯乙墓出土马甲情况,全墓共计有马甲86套、车辆79乘,考虑到其中含有驾三、驾二之车,所以实际披马甲的战车应当是四匹马全部披甲,辕马披甲、骖马不披或骖马披甲、辕马不披的情况应该并不存在。

至于所用马甲形制是否有差,限于清理出来的马甲有限(仅2件),似也无法说明。不过笔者对战车方面不甚了解,这里就不过多深入。

再就是第二个角度,给战车系驾马匹披挂马甲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到战国时代也极为普遍,秦陵也出土有战车系驾马匹用马甲被纳入法律文书中作为赎死的标定价值单位,完全是有可能的。从这一角度考虑,无法判断这所谓“马甲”是甲骑装具还是战车系驾马匹的防护装备。

即使该马甲确系为甲骑装具,但从价格来看,一套马甲为1920钱。而战士穿戴的甲为1344钱,仅仅相差576钱,也就是1.5个盾牌(一盾384钱)的价格。而完整的具装骑兵所用马铠,其甲片数量显然会比人甲多上许多,价格上也非人甲所能比拟。

如前引《军策令》中,实力强悍如袁绍也不过马铠三百具(且从行文来看,这个数据应该是较真实的。)所以,该马甲不论是作为甲骑装具还是战车系驾马匹用,都应当不是后世南北朝,以及曾侯乙/包山楚墓中那种全覆盖式的高级马甲,很可能只是保护了前部的当胸、首甲,加上一部分身甲组成的。

总的来说,目前材料还是无法证明战国就有具装骑兵。但是,如前文提到,西汉中后期已经有数量可观的、被确认是用于骑乘战马的马甲。虽然不能确定是具装,但考虑在战国到西汉前期,随着突骑兵的发展,战马防护应也随之升级。

像当胸一类较不影响机动的防护装备当会被广泛运用于突击骑兵,而当武帝时期,冲击战车彻底跌落神坛后,马匹防护更加完善,可能出现了具装雏形。

当然,对于彼时的汉朝是否需要具装这种功能单一的骑兵,笔者持怀疑态度,明显半具装一类的重装骑兵,会更适用于当时的军事环境。

参考资料:

1.杨泓:《骑兵和甲骑具装》

2.董说:《七国考》(钦定四库全书本)

3.袁庭栋:《评七国考订补》

4.杨宽:《战国史》(新版绪论)-转引自袁庭栋:《评七国考订补》

5.缪文远:《七国考订补》

6.白建钢:《包山楚墓马甲复原辨正》

7.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墓地整理小组:《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

8.李均明:《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

9.王子今:《岳麓书院秦简《数》“马甲”与战骑装具史的新认识》

10.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

11.袁仲一:《秦代的甲胄和马甲浅析》

12.于振波:《秦律中的甲盾比价及相关问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

“中国有能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将赢得史诗般竞争”

美国政府“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