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瑞:有钱没钱,回老家过年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27 08:56

李德瑞

李德瑞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观察者按】中国人的乡愁一向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剪不断理还乱,生活愈现代,乡愁愈顽强。2015年,一位文科博士生关于近乡情怯的讨论,引发了无数“高加林”们的乡愁,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回乡感受。当有人还在忧心那是不是“最后一次乡愁”时,2016年的乡愁又不经意间在微信圈里翻腾

观察者网几年来一直在推出严谨的三农研究文章,虽然相比情怀浓烈的文章点击不高,但真正关心中国发展的读者能感受到严谨研究背后依然有深厚的情怀。是什么让已经进城的学者每年几个月待在乡下?只因爱这片土地爱得深。

观察者网再次联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师生推出羊年回乡记系列,让我们看看实践社科博士生的故乡和乡愁是什么样的。

于年轻人而言,年味日渐寡淡,我们早已不必等到农历新年才能穿上新衣,过年的菜肴也早已吃腻味了。但父辈对春节的感情、对“根”的执念,一往而深,不以贫富易其念。如果老一辈不在了,这种联系还在么?

“你们现在回老家去,家里什么也没有啊,怎么过年?”听到母亲在电话那头说跟厂里请了假要提前一天回老家过年时,我担心地说道。

我原以为母亲会在城里过年。哥哥的两个孩子在湖北省十堰城里上学,母亲要照顾他们,所以这一两年来父母和哥哥姐姐及他们的孩子们在城里生活。除了姐姐,我的一些舅舅们,以及本族的堂叔、堂兄弟们也都在十堰城里买房安家。父母在城里还是有自己的亲属圈的。

他们还都在打工,过年只放六七天假,休息几天,就又要开始工作了。我不愿她在路上奔波劳累,哪知道母亲坚持要回老家。我哥和两个孩子也一起回去。父亲给厂里看大门,走不开。母亲还说,她已经买好了年货。

“你们回去呆不了几天,就要折腾着往十堰走,现在到处又冷得不行。”我的这些担忧,在母亲看来完全不成立。她说,不管呆几天,那是自己的一个老屋,你这一年到头人不在家,把门锁着,过年时哪还能那样?过年时家里不能没有人气啊。怎么着也得回去贴一贴对联门画,去给(逝去的)老人们上上坟吧。

听母亲这样一说我顿然醒悟了:在母亲看来,只有让作为自己“”的那个家里有年味儿(如贴对联和门画,放鞭炮)、有人气(如有人来串门拜年),才算是过了年,这一年忙到头下来才算是有意义的、值得的。你这一家人可以一年到头不在这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老家里过活,但过年不能还不在。而且,不光是活着的人要过年,也一定要让那些已经逝去的祖先和亲人也过个年才行。要不然这个年过得心里不踏实。记得去年母亲他们回老家比较晚,但在过年前的几天,母亲还让我哥专门从十堰回老家去“烧坟烟纸”(即上坟)。

回想至此我亦明白了,过年,不只是我所希望的、可以让辛劳一年的母亲休息几天的时候,至少对母亲这一代人而言不是如此。再麻烦、再折腾也要回到老家,在老家门上贴上新的对联和年画,才能体现这个“家”(这个家庭和家人)在新年里有个新气象。一定要使这个“家”有人气,要有人在家,要让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本族及亲戚邻居们能够到这个家里来串门、拜年、增添人气才行。而且一定要在大年三十之前给逝去的祖先和亲人上坟,给他们送“钱”,好让他们也有“钱”置办年货,让他们也能够与子孙后代一同过一个愉快而富足的年。

后来跟母亲通电话时,她告诉我,老家那个“院子里”(本族聚居的一个自然村)平常“在外面的人”也基本上都回去过年了。的确,回老家过年,是自己同这个村落社区之间一年一度的重要交流机会,缺席了这样的交流与互动,这个年过得就是不完整的。

不管这一年在城市里过得如不如意,过年这个时候回到老家,都可以暂时放下或忘却一切,通过祭拜祖宗,使得自己得以在这一个绵延不绝的“家”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自己的位置。通过和本门本族及亲戚邻居们相互拜年、相互走动,不仅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还能获得情感共鸣,即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论在外面混得再好还是再坏,都要相互串门拜年,到屋里坐一坐,聊一聊,说一说祝福话。只有有了这种热热闹闹的人气,才有过年的味道。

正是有了这种相互的“走动”,一年到头在外奔波的人们才能真实地“触摸”到自己有“根”在这里,才能切切实实地体会这种归属感,才能在某种程度上纾解那些城市生活涵盖不了的人生寄托,和生活意义。哪怕只能从这种归属感中获得片刻的身心安宁,对于像母亲这样觉得自己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这种精神能量的充电或者“再生产”,对于像候鸟一样迁徙于城乡之间的人们来说,其意义亦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回老家去过年,是一个能够体现人们生活(生存)之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体现人之所以存在于这天地间——是因为自己能够有所归属,并能够为这个“家”增添兴旺祥乐之气(因为有人气,就意味着兴旺、有希望),也能够为逝去的亲人做点儿事情——的意义的时候。

不管人类学家管这叫民间信仰也好、祖先崇拜也好,正是这样一些信仰或者“崇拜”的力量,使得人们能够活得有所坚持、心神安定、有归属感和使命感。而无数像母亲这样身负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正通过“过年”这种“仪式”,实践着、表达着这样一种可以称之为信仰或者崇拜的(文化)坚持。有了这样一些坚持,这一年的辛劳与打拼,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个除旧迎新的年,过得才是圆满的,心安的,没有缺憾的。

责任编辑:陈佳静
农村建设 新农村 农村改革 春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