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藤新一:美国是怎么保护孩子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25 10:16

李藤新一

李藤新一作者

自由撰稿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藤新一】

针对近期多地发生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侵害事件,11月2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国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要求有效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确保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侵害事件,可以说是“人类公敌”,大部分国家都会严肃对待,但无奈的是,却又屡禁不绝。

就在今年8月,美国内华达州一所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因涉嫌虐待一个5岁幼童被警方逮捕。监控录像显示,这名老师一把将孩子扔了出去,尽管她辩解称自己在和学生做游戏,她同样面临虐童罪指控,已被警方逮捕。在美国,虐童罪是重罪,虐童者最高会面临终身监禁的处罚。

美国防止虐童的概念,也是逐渐产生的

美国社会第一次对虐童问题有所觉醒是19世纪末。当时一则新闻引起了全国关注,那是一个叫玛丽·艾伦·威尔逊的孤儿,有邻居举报,玛丽的养母每天都会毒打她,其哭声和哀号充斥整个房间,并且养母把她锁在狭小的壁橱里,从不让出门。于是,邻居找到了在美国预防虐待动物协会工作的律师朋友。

1874年时的玛丽·艾伦·威尔逊,图片来源:wiki

“荒诞性的是,美国当时没有防止虐待儿童法,却有防止虐待动物法。”该动物协会的介入,让美国司法和媒体开始关注“玛丽案”,并最终逆转了玛丽的命运。

此后,美国进入了努力保护儿童的漫漫历程:

1874年,纽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防止虐童协会;

1899年,伊利诺州库克县建立了第一个保护受虐儿童的少年法庭;

1912年,美国国会创建了美国儿童局;

194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各州政府在保护儿童的目的下,有权干预家庭事务;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防止和处置虐童法》。

到今天,美国50个州都有相关立法机构,虐童在美国大部分州被视为一项重罪。处罚措施则根据各州规定以及案情情节严重与否决定,虐童者最高会面临终身监禁的处罚。以性虐待为例,美国法律往往都会直接将其定性为性侵害(Sex assault),而不是猥亵儿童,并且刑罚通常都在10年以上。

而侵害儿童的犯罪,在美国法律中量刑通常都相当的重。更厉害的是,倘若某人因为虐待、性侵儿童坐过牢,下半辈子都将为此付出代价,比如被要求佩戴GPS脚环、去警局定期报到登记,建立性侵人员数据库,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轻易的知道自家周边有没有住着这类曾经犯过性侵罪名的人,叫什么、长什么样子。这些努力大大减少了虐童情况发生。

什么是虐待?

联邦法律对儿童虐待的定义是:“父母或照料者的任何导致儿童死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性虐待或剥夺的最近行为或不作为,一种会带来严重伤害危险的、即将发生的行为或不作为。”

1. 身体虐待( Physical abuse) 。身体虐待包括成年人对儿童身体的直接攻击。大多数有儿童虐待法的国家认为,故意实施严重伤害或故意置儿童于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危险境地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

2. 性虐待(Sexual abuse) 。儿童性虐待是儿童虐待的一种,成年人或大一点的青少年出于性刺激的目的对儿童实施的虐待。性虐待是指儿童参加了犯罪人的性行为,该犯罪人意在获得身体满足或物质利益。包括要求或强迫儿童参与性行为( 而不管结果) 、向儿童裸露敏感部位、向儿童展示色情作品等。

3. 精神或情感虐待(Psychological/Emotional abuse) 。情感虐待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大声叫喊、粗鲁野蛮的态度、疏忽大意、严厉的批评、大肆诋毁孩童的人格等行为导致的儿童精神抚养匮乏和社会化不足 。”

4. 忽视(Neglect) 。忽视定义为未能满足儿童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医疗护理需要。儿童忽视是父母或看护人为儿童提供必需的衣食住行、医疗护理或使孩子的健康、安全和幸福免遭侵害的其他人的失职行为。

无处不在的眼睛在监督

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保 护儿童的目的,美国建立了完整、系统的儿童保护体系。该儿童保护体系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受理登记、调查、寄养、长久安置、家庭维护以及将儿童从家庭迁出的司法审理程序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强制报告制度。强制报告者包括医师、教育者、 虐待咨询的社会工作者、警察、商业摄影从业人员等。报告的对象是对儿童负有责任的人或组织, 以及一些与儿童有密切接触的人。他们可能是托儿所、学校、寄养家庭、托儿机构和保姆、父母或者家庭其他成员。《儿童保护法》要求所有专业人士发现、怀疑有儿童受虐必须马上报告ACS(儿童保护局)。

因此无论是医生、老师、社工等经常接触儿童的人士,发现可疑情况都要报告给ACS,而无需取证。所以说ACS接到报告的途径很多,每年ACS接到6万个关于虐待、忽视儿童的投诉,其中大约6千个经调查后向法庭提起诉讼。

美国将儿童保护体系的建立作为一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系统性工程来完成,内容完整而系统,实际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让孩子说出来

“让孩子说出来, 安安全全的(Speak Up Be Safe)”项目纳入学校教育项目,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虐待,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帮助等。联邦层面有儿童局、州层面有儿童保护服务处和家庭暴力处专门对儿童事务进行处理。美国卫生与服务部每年都会对全国的儿童受虐情况进行统计。

儿童性虐待预防方案(Child sexual abuse prevention programmes)是学校教育的普及方案,教育孩子自己拥有自己的身体所有权,学会区别好抚摸与坏抚摸,如何识别性虐待情景,有权利对信任的成年人说不和揭露性虐待。以学校为基础的这种干预在强化应对性虐待的保护性措施方面是很有成效的。

以性防卫教育为例,儿童预防性侵害教育,包括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那些变态性侵者而言,那些对“性”一无所知、不会自我保护的孩子,简直就是最好的受害者。所以,国外在这方面的教育开始得非常的早,在幼儿园里,老师就会用玩具熊给小朋友解释,什么是“好的碰触”,什么是“坏的碰触”,一旦遇到坏的碰触该如何处理等等。

另外,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虐童现象。美国设定每年4月是“全国防止儿童受虐待月”,5月是“国家养育照顾月”,以这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儿童利益和权益的保护。

美国有成百上千个组织帮助受虐的儿童,各个州各个地区政府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儿童受虐待与儿童福利事务。他们每年都组织研究者对美国儿童受虐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报告和解决措施。

美国很多地方也有很多少年儿童心理帮助中心,帮助受害儿童。

危机干预

由专业人士24小时为咨询者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受虐严重的儿童将被带离受虐环境。心理学家在儿童虐待治疗和控制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研究和开发了许多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和治疗措施。

美国针对儿童遭遇虐待的不同,研发了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疗法、互动疗法、游戏疗法等,以期能够对症下药,使治疗更具针对性,也更高效。对于已经发生的虐童案件,美国以尽量减小其对儿童的危害后果为价值追求 ,研究并形成了一套高效、成熟的危机干预系统 ,从热线电话的设立 ,到专业咨询机构机构随时候诊,再到各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和治疗措施。

美国的虐童预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单纯关注儿童幸福体系中的涉事受害人,转向宽视野的预防战略,把视线放宽到全社会。 而美国法律对待虐童行为的零容忍的态度,以极其严厉的监督和惩戒措施很大程度上预防了虐童事件的发生。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正是美国社会对虐童的零容忍态度,所以散播虐童相关的谣言,也会反过来对造谣者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国整治网络谣言的工作,也应当在虐童方面相应加强。

当然,美国的虐童预防并非尽善尽美。

首先,虐童者的心理、社会成因复杂,恐怕无法完全禁绝,预防工作只能减少侵害的发生,却总是有新的事件伤害儿童、刺激公众的神经。

其次,有些措施是否过于激进也有争议,比如施暴者如果是亲生父母,与孩子完全隔离,对双方的心理康复是否有利?在某些具体案例上,或许半隔离等其他措施会更好。

另外还有一些不同文化间的误会,比如《刮痧》电影所反映的。

中国预防侵害、虐待儿童的问题其实早已提上日程,1991年就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在近年出版的性教育教材中,基本都有与国外类似的防性侵内容。只是,在网络时代,单一事件往往会瞬间激起大部分公众的情绪,对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无法像美国那样在100多年时间里慢慢来。

在此简单回顾美国走过的道路和现状,并非主张照搬照抄,而是希望能从中吸取些经验教训。消解“人类公害”,我们一方面要取他人之长,相信另一方面,也会贡献自己的智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虐待 虐童案 美国法律 观察者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