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非:德国队夺冠,普世足球赢了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7-14 10:18

李知非

李知非作者

独立撰稿人

套用一句被中国文人用滥了的开场白。当波兰老男人米罗斯拉夫•克洛泽用一脚补射打进自己的第16粒世界杯进球,他一定想起了12年前老大哥卡恩那次致命的脱手。

2002年,在那片遥远的东方土地上,首次参加世界杯的克洛泽就用5次头球破门,帮助那支平庸的德国队神奇挺进决赛。但缺少了中场核心巴拉克的德国队最终在一众巴西天才面前现出原形,此前一球未失的门神卡恩用一个低级失误,让命途多舛的外星人罗纳尔多终于站上世界之巅。

那时谁也不曾想到,德国人的复仇会来得如此戏剧性。他们不仅用一场百年一遇的7:1彻底羞辱了东道主,克洛泽也正是在这场比赛中超越罗纳尔多,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射手。

本届世界杯似乎格外青睐“巧合”。在决赛中,德国人遇到了他们的老对手阿根廷——1986年,马拉多纳正是踩着德国人的肩膀成为一代球王,1990,又是德国人击碎了老马蝉联冠军之梦。

最终,梅西没有成为第二个马拉多纳,德国人没有再让贝利的预言落空。加时赛113分钟,替补上场的格策打入绝杀进球——央视解说员及时地提醒大家,4年前西班牙夺冠,靠的也是一粒113分钟的进球。

德国队捧得大力神杯

德国同上届西班牙的相似之处可不止这一粒进球。德国足球“拉丁化”的转型早已众所周知,在这场决赛中,德国队的控球率高达63.8%,传球准确率86%,只有一条海拔1米9的防线还能让人看到昔日铁血足球的影子。

本届世界杯另一个不算新闻的新闻是,巴西和荷兰变“丑”了。足球风格大一统的时代似乎真的到来了。才子抡起大锤,屠夫附庸风雅,地理上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被职业足球连在一起,带来的是不同风格的中和。在控球之路上走得太远的西班牙已经过时,只会防守的意大利也风光不再,难道只有抛弃个性,才是全球化时代的普世真理?

移民球员是全球化送给德国人的另一个福利。波兰血统的克洛泽和波多尔斯基、土耳其血统的厄齐尔、加纳血统的博阿滕、突尼斯血统的赫迪拉,以及阿尔巴尼亚血统的穆斯塔菲,共同构成了这支德国队的外籍兵团。不少人因此对德国的移民政策大唱赞歌,把德国足球的崛起作为了全球化政策的最佳广告。

7月3日世界杯决赛,德国队首发阵容。

在欧洲,法国曾经也是吸纳移民的大赢家,称霸1998年世界杯的那支法国队中,核心球员如齐达内、德塞利、图拉姆都是非洲后裔。而在本届世界杯上,法国队23人名单中仅黑人就有10位,再算上北非后裔本泽马和波兰后裔科斯切尔尼,外来移民占据了半壁江山。

然而就在世界杯开赛前不久,法国极右翼女政客勒庞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法国国内和整个欧盟都酝酿着一场反移民的新浪潮。

法国人为什么如此痛恨移民?单从足球领域我们也可以窥得一斑。在齐达内退役之后,法国足球陷入低谷,直到所谓的“87四少”出现才让球迷们看到一线希望。本泽马、纳斯里、本·阿尔法和梅内这4名出生在1987年的年轻天才,一度被视为齐达内的接班人,除了出色的球技之外,前三人都是北非后裔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在法国“后齐达内时代”的低潮期,87四少一度被寄予很大的希望。

然而,这3位北非天才也都以性格问题而饱受诟病,纳斯里和本·阿尔法早已因此无缘国家队。2010年世界杯法国闹出内讧丑闻,纳斯里和另一名黑人球员阿内尔卡更是“居功至伟”。

可以说,如何让移民真正融入本国社会,是法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在国内500万穆斯林面前,法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变得束手无策,民主和自由并没有带来磨合与融洽,最后只能以立法禁止穆斯林妇女戴头巾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维护西方社会残存的价值观。

足球风格的融合更是一件有苦说不出的事。作为市场化最彻底的联赛,包括英超在内的英格兰联赛为巴西世界杯贡献了131名球员,除意大利以外的31支参赛球队都至少有1人在英格兰踢球。大量的外籍球员和教练也为英格兰足坛带来一股拉丁之风,但可怜的是,大英球员在这个普世的战术体系下却变得不知所措,东施效颦不成反倒也忘记了自己的老传统,真的沦为了欧洲的中国队。

这么看来,德国人全球化的成功,更像是一个特例了。历史上,保守的德国人对移民可一点都不感冒,直到2004年才出现了第一名黑人国脚。德国人口的五分之一都有着移民背景,但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第一时间把德国看做一个移民国家。

如今德国移民球员的成功,恐怕还要感谢他们的“头号球迷”总理默克尔。2005年默克尔上台之际,德国出台《新移民法》,在此基础上,2007年开展了针对移民的“融入计划”。在足球领域,外籍球员的融入也要得益于德国的一项“举国”规划。2000年欧洲杯上遭遇惨败的德国人,在此后十年间投入上亿欧元“从娃娃抓起”,终于在2009年包揽了U17、U19和U21三个年龄段的欧青赛冠军。球员永远是足球比赛的主角,有了如此高质量的球员储备,成年队夺冠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德国在决赛中的对手阿根廷也一度是青训大国。从1995年到2007年间的7届U20世青赛中,阿根廷人5次夺冠,如今的梅西、阿圭罗、马斯切拉诺等骨干球员,无不是从世青赛的平台起就大放异彩。但此后阿根廷青训衰落,再无缘大赛冠军,成年国家队也随之青黄不接,成为本届杯赛年龄最大的球队。

本次德国对阿根廷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战术的胜利,而是青训的胜利,更是国家实力和规管能力的胜利。就在阿根廷球员在世界杯赛场上拼搏的同时,他们的国家正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秃鹫基金”正在把阿根廷拖向破产。在足球上,阿根廷人同样吃尽了外国资本的苦头。2010年,阿根廷首次超越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球员输出国,表面的光鲜背后,是年轻球员的大量流失,以及青训体系的逐渐崩坏。

反观德国人,在金钱足球的大潮中始终以严格的“顶层设计”坚持着对俱乐部财政和青训的高标准。当年默克尔说,我们没有诺奖经济学家,但我们有最好的经济;如今德国足球人也可以说,我们没有最富有的俱乐部,但拥有最健康的联赛。

王朝兴衰是谁都逃不出的历史定律,这则定律在足球世界来得格外残酷,任何风靡一时的“普世”战术都会迅速走向终结。同样的战术,西班牙人跌落神坛,德国却接过权杖,对青训基础的建设才是他们东山再起的秘诀。不知打乒乓球出身的蔡振华,能否在德国足球那里悟到些什么。

责任编辑:张苗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