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飞:中国市场改写好莱坞规则?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5-03 07:30

梁鹏飞

梁鹏飞作者

影评人

近日,正在制作中的好莱坞电影《奇异博士》曝光了首支预告片引起争议。在原著漫画中传授主角魔法的至尊法师古——本来是个西藏男子形象,结果预告片中摇身一变成了金发碧眼的女人,由此招来了一些抗议。

一支预告片引发的争议

编剧罗伯特·卡吉尔回应称此举是为了避免涉及敏感区域,因为这有可能丢失中国市场,“反正不管我们找谁来演,正义的卫道士们都会生气”。虽然制片方的回应已经足够直白,但恐怕还是有些心里话没有讲出来,“哥做的可是几个亿的生意,还是美金,要是惹怒了中国有关部门,你们负得起责吗?”

其实,自从香格里拉走进西方视野后,西藏在西方人的印象里确实充满了神奇感,前几年国内也出了一本《藏地密码》的畅销小说嘛,所以原著漫画里面的古一法师是个西藏法师,是很合情合理的情况。假设《奇异博士》还是按照原著设定来拍,中国有关部门未必真的会计较。他们自行修改了这一细节,只能说明对于中国市场寄予的期待和重视。

《奇异博士》预告片

倒也不能怪制片方太过小心翼翼,实在是前边有惨痛的例子在先。2013年,《被解救的姜戈》获奥斯卡小金人加持后成为昆汀首部登陆内地的电影,结果由于“技术因素”在上映当天惨遭召回修改,一个月后才得以重返影院,但是错过了最佳档期,加上召回的负面影响,最终票房惨淡,只有500多万,可谓前车之鉴。

另一方面,《奇异博士》可是漫威筹划多年一盘大棋中的重点项目,容不得半点闪失。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在内地最为成功的好莱坞电影品牌就是漫威旗下的漫改电影,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等单个英雄系列电影都取得了高票房,组合起来的复仇者联盟更是票房惊人。为长远计,漫威宇宙必须要不断引入新的成员,这样才能持续发展,去年上映的《蚁人》正是新计划的一部分,最终在内地取得中规中矩的6.5亿票房。计划今年上映的《奇异博士》票房预期肯定不能低于《蚁人》,等这些新成员的名气打响以后,再来个新的联盟组团赚钱,这才是漫威宇宙的终极野心。

所以《奇异博士》一点纰漏都不能有,区区一个次要角色,谁演不是演,改了就改了,关键是不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中国市场。

放在以前,好莱坞制片方是不会关心这点细枝末节的,好莱坞最早关于中国人的形象是一个叫“傅满洲”的经典设定,这个留着辫子和老鼠尾巴一样的胡须,永远眯着单眼皮算计别人的阴险小人形象充满了好莱坞对黄种人的歧视。如今的好莱坞电影肯定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得罪中国人了。

“傅满洲”是好莱坞电影最早关于中国人的形象设定

好莱坞电影刻意“讨好”中国市场

《奇异博士》绝非第一个如此“讨好”中国的好莱坞电影。

自从国内电影市场从2007年走出低谷,就走上了一条爆炸式扩张之路,近十年来保持了年增长40%的高增长率,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国内突破400亿大关以后,稳居全球第二大票仓,今年2月更是首度登顶全球月票房冠军,超过北美市场指日可待。

而好莱坞分账大片的分账比例从之前的12%,到2012年习近平访美达成协议后提升至25%,这里面有多大的收益不难算出。

面对这样的市场,好莱坞岂敢怠慢。

要想更好赚到中国人的钱,当然要拉近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培养培养感情,小李子到中国宣传《荒野猎人》都得秀几句中文。

比较早的,阿汤哥在《碟中谍3》里面就已经奔跑在西塘,口中大喊“让开,让开,小心”;《2012》里面的诺亚方舟,就是在西藏造的,里面还出现了解放军的形象。当然那会儿国内票房总量还比较低,到中国市场只是顺便赚点钱,肯“讨好”中国观众的也只是少部分好莱坞电影。《2012》这样的灾难片当时特别受中国观众欢迎,《碟中谍》系列也是当时国内最具知名度的好莱坞品牌,有此举动实属正常。

在西塘古镇参加影片《碟中谍3》现场拍摄的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左)与剧组人员

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接连出现一部好莱坞电影的中国票房超过北美票房的情况以后。

最著名的就是变形金刚系列。变形金刚前3部在北美票房一直徘徊在3亿美元,没有太多提升空间,但在中国分别取得了2.8亿(人民币,下同)、4.5亿、10亿票房,增幅惊人。为了从中国市场赚到更多的钱,变4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的中国攻略,到中国取景,启用中国演员,总之要尽可能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变4的努力获得了巨大回报,2014年在国内暑期档上映之后票房达到19.7亿,占全球票房的三分之一,远超北美票房的2.4亿美元,而且如果不是一个月就到期下映,国内第一部20亿票房电影就没《速激7》什么事儿了。

不仅是变形金刚,像《环太平洋》这样中国观众特别钟爱的视觉系大片,都纷纷加入中国元素。《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里面主角获救的过程都离不开中国科技的帮助,明显带有“吹捧”中国的意味。

最初中国电影市场对好莱坞无足轻重,以“傅满洲”这样的形象为主;而今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北美之外的最大票房来源,甚至超过北美市场,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情节角色也并不过分。

中美合拍片的那点事儿

不过,好莱坞的野心可不仅于此。他们更看重的是,中美合拍片身份。因为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待遇,分账比例将提高至和国产片一样的43%,以目前票房最高的引进片《速激7》为例,那可就是多了八千万美元。

具有合拍片身份的《狼图腾》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电影产业也开始广泛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团队,《狼图腾》《天将雄狮》等其实都是合拍片,据统计2015年各类中外合拍片立项多达80余部,所以合拍片其实很普遍,而我们看到的合拍片明显是中国方面主导。

好莱坞对合拍片的身份当然也垂涎若滴,据说卡梅隆就专门来中国请教韩三平怎么把《阿凡达2》变成中美合拍片。但是合拍片必须满足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这些条件。

好莱坞来中国只是为了赚钱,混上“合拍片”身份只是为了更方便赚钱,让中方投资三分之一,势必要影响他们全球分账,另外好莱坞骨子里其实根本看不上中国演员,岂肯老老实实拍合拍片?所以一开始好莱坞想的是大打擦边球,搞点小动作,当年《环形使者》、《敢死队2》、《云图》在制作期间就引入中资,启用了部分中国演员打酱油,其中《钢铁侠3》声势最大,为此还专门整了个中国特供版,大肆宣传造势,千方百计想包装成中美合拍片。

为了吸引中国观众,《钢铁侠3》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

结果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说话了,“现在有很多国外电影,一个完全的美国故事,投点小钱,加上点中国元素,带上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了,其实只能算是贴拍片”。所以这些电影最终都没有通过合拍片的审查。

对此,好莱坞也确实为了做生意做出一些改变,尽可能地照顾中国市场讨好中国观众。但“讨好”中国市场,加点中国元素,到中国取个景,找几个中国演员打打酱油,这些都不是问题,严格按照合拍片的标准玩真的,好莱坞恐怕还没有做好准备。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中国的市场确实有很大的诱惑,但还没有大到那个程度。目前好莱坞大片的票房重仓还是在欧美地区,中美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如果过多引入中国元素导致北美和欧洲票房失利,对好莱坞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好莱坞A级大制作目前还不想冒这个险。

然而,中国市场的恐怖之处在于惊人的高增长率,明眼人都看出2017年中国市场票房肯定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这样的市场明显要争取,好莱坞也不介意先拿中等成本电影来试试水,最好是能找到同时在中美都受欢迎的题材,兼顾两边,皆大欢喜。比如春节前上映的《功夫熊猫3》就是一部正宗的中美合拍片,且在中美都取得了超过1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功夫熊猫3》邀请周杰伦献唱主题曲

另外曾在2013年上映的《环太平洋》大受中国观众欢迎,其续作《环太平洋2》就多次传出将制作成合拍片的消息,今年1月万达收购其制作方传奇影业之后,《环2》成为中美合拍片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

而目前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年底贺岁档上映的《长城》,是张艺谋蛰伏多年之后又一部大制作,已经明确了合拍片资格。它的主要出品方也是传奇影业。

预计年底贺岁档上映的《长城》,是张艺谋蛰伏多年之后又一部大制作,已经明确了合拍片资格

而未来中国资本主动出击的力度也会加大,王健林就表示万达收购传奇只是一个开始,电广传媒已经和狮门影业达成了未来3年合作50部影片的协议,中国资本在好莱坞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可以预见,在国内电影市场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正宗的中美合拍片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既然合作越来越深,做生意的伙伴肯定要加深感情。正如港台艺人来大陆拍片赚钱就不能再搞出伤害大陆人民感情的言论举动一样,美国人想要赚我们的钱,肯定也要顾及中国观众的情绪。所以未来像《奇异博士》这样主动修改剧情主动适应中国市场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中美电影产业合作的未来趋势

电影就本质来说其实还是一门生意,决定生意规模的还是要看市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潜在观众远远超过北美和欧洲之和,多项预测均表明十年之内,中国电影市场就将超过北美和欧洲市场之和。

中美合作的生意能不能做成做好,关键是看双方能不能取得各自满意的收益。

如果中国市场如期达到200亿美元,那时的全球电影市场格局就是三大块,中国独占其一,欧美合占其一,剩下的国家占其一。近些年来欧美电影市场基本停滞,全球新增电影消费大部分来自中国,好莱坞制片厂的电影投资越来越贵,所以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剧,未来一部好莱坞A级大制作的中国票房超过欧美票房将成为常态,换句话说,一部超级大片能不能赚钱将越来越需要看中国市场的眼色。对好莱坞来说,能不能赚钱是他们优先考虑的事情。

而中国想要得到的收益则不仅仅是钱。中国对于合拍片的政策,既强调中方投资,又强调中国故事,很明显是想借助好莱坞的成熟经验来带动国产电影的进步,并进一步借助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品牌优势,“搭便车”进行中国文化的全球宣传,借机参与全球收益,最终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形成和美国分庭抗礼的格局。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要利用全球最大的市场做筹码,和好莱坞合作,来获取和美国对全球电影市场同等支配对位,或者至少也是符合中国大国形象的地位。

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中美双方在电影产业方面的争夺远远比我们了解的更加激烈。

2012年习近平访美之后达成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协议有效期是5年,将于2017年到期,双方近几年的相关谈判已经进行了多轮。去年9月,习近平再度访美,但传闻中会达成的新一轮关于电影相关问题的谈判却没有后文,只是签署了《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且内容一直没有完全公布,表明中美双方就好莱坞进口分账大片在中国发行方面存在很多分歧。

传闻中国加入WTO时签署过15年后逐步开放电影市场协议的承诺,好莱坞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全面进入内地市场,将内地电影市场变成下一个开放的港台市场,更加方便他们赚钱。最好是好莱坞大片引进不受限制,好莱坞大片的发行权也要逐步由好莱坞自行决定,如此一来,中国人只管老老实实贡献钞票就好。

中国方面当然不能由着好莱坞牵着鼻子走,既然拥有巨大的市场优势,能不能让好莱坞赚钱的主动权还是握在我们手里,就不可能都让好莱坞说了算。

以市场做筹码,用市场换技术,最终将产业做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高铁曾经给出了完美案例;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多年还是没有太成功的自主产业。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每一个中国人都拭目以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电影 中国电影 好莱坞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时代要终结了?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