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飞:中国电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8-31 08:12

梁鹏飞

梁鹏飞作者

影评人

近日,关于明星的高片酬成了热门话题。

事实上,舆论对于中国影视业片酬虚高的问题一向是议论纷纷,搜索一下相关新闻,从国内电影市场达到100亿之后的2010年,所谓的广电总局“限薪令”几乎每年都有提。

不过,和前两年网上流传不同,最近广电总局明文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这可是写成了白纸黑字。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广电总局前脚发文,央视居然同步配合,专门制作了一档专题节目。动用央视进行舆论引导,说明此次行动动真格的了。

广电总局何以突然发出“限薪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产影视剧行业部分演员高薪的话题持续多年,限薪令的“谣言”也屡屡在网上传出,为何广电总局选择此时出手?原因无非两个字:时机。

国产电影产业最近几年存在很多问题,但市场一直处于高速扩张之中,掩盖了很多弊病。但是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突然开启下滑趋势,整个二季度全国票房累计约100亿,比去年同期下滑约6%,暑期档延续票房下跌势头,作为通常暑期档的主力月份,今年7月份票房45亿,比去年的55亿减少了20%,下滑势头进一步扩大,8月份的成绩比去年略有增加,但整个第三季度恐怕还是遏制不了下滑趋势。年初喊出的600亿口号早已成为了笑话,如果四季度还是改变不了这种趋势的话,今年国产电影市场能不能过500亿都是一个问题。

国产电影市场自2010年之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数字同比出现下滑,这都是第一次出现。可以说,国产电影市场前几年高速扩张掩盖的问题终于集中爆发了。前不久,网上一篇名为《国产电影用八个月,交出了一份令人恶心的答卷》广泛流传,引发了强烈共鸣,说明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意见很大。国产电影病了,而且很严重。

于是,广电总局出手了。

当红明星片酬一览(图片源自网络)

市场扩张加热钱涌入导致高片酬盛行

对于一个高速扩张的市场,有太多的人和钱涌入,整个行业野蛮生长,泥沙俱下,存在诸多问题很正常。但明星的虚高片酬在诸多问题当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话题性。

近年来,关于明星片酬“绑架”中国影视的“控诉”不绝于耳,那么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扩张,明星报酬水涨船高有其合理性。中国电影市场从2010年突破100亿大关,到去年冲破440亿,短短5年市场扩容4倍。大环境变好了,从业者的收入自然提高,明星对于电影产业又是稀缺资源,片酬比一般从业者增加多一点,也是市场行为。好比说A股从1000多点涨到5000点,个股自然市值大幅增长。

对此,明星们认为合情合理。黄晓明在2012年上海电影节上称:“片酬就像去市场买菜,大蒜卖5块,如果要卖10块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随便提价,还是要看市场。”

但问题在于市场也同时具有盲目性和投机性。还是拿A股举例,大盘涨到5000点,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场常态?

近些年来,国内各种热钱不停炒作各个热点题材。随着《泰囧》、《夏洛特烦恼》以几千万的成本撬动了十几亿的票房,加上目前国内其它投资渠道利润率不够,引发了热钱纷纷涌入影视行业。

《泰囧》、《夏洛特烦恼》以几千万的成本撬动了十几亿的票房

资本高度涌入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保底发行现象的产生。以目前中国票房总冠军,春节档的《美人鱼》为例,其背后最大的赢家其实是主要出品方及对赌发行协议的主要保底方和和影业,这家影视新军成立于2013年,正是影视行业最火爆的时期,其背后的资本是五矿信托。

保底发行对赌协议的普遍出现,导致投资电影逐渐成为了资本游戏,典型的代表就是陷入票房造假风波的《叶问3》。对于其投资方快鹿集团来说,拍电影只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手段,目的是以票房收益作为标的,借机炒高股价获益。这已经违背了电影产业的基本规律。

可以说,正是有太多像快鹿这样的投机性资本涌入,把电影产业吹成了一个大泡泡,有句话说得好,“风口上猪也能飞”,如今的电影产业和去年的股市有太多相似性,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长此以往,对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因此,黄晓明关于片酬是市场选择的说法有失偏颇。正常的市场下,大蒜就该是卖5块,是炒作的资金进来才变成了10块。这种不健康的市场下,获益的只是少部分明星,但是伤害的却是整个市场。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明星的片酬对得起电影质量和票房吗?

如果说明星的片酬是市场自发行为,那么抛开电影质量不论,衡量明星片酬的依据应该是票房收入。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多数明星的票房表现实在差强人意。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也是二八效益突出,国产电影目前每年立项和制作数量超过600多部,但只有不到300部能够进入院线,还没有上映就有一半注定赔本,在上映的那些电影中又有超过80%的电影是亏本的,只有不到10%能够盈利。

就拿即将过去的暑期档来说吧。据各方面消息,微影时代保底《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4亿,票房为3.4亿;联瑞影业、和和影业、北京中联华盟文化公司联盟保底《绝地逃亡》10亿,最终票房不到9亿;博纳影业保底《封神传奇》10亿,票房2.8亿;恒业影业保底《夏有乔木,雅望天堂》4亿,目前票房1.50亿;只有世纪长龙等保底的《盗墓笔记》勉强达到了基本目标10亿。

一般来说,制片方能够拿到票房收益的约三分之一,保底数字都是基本接近一部电影的成本线略多一些的。可以肯定,上述电影只有《盗墓笔记》勉强盈利,《绝地逃亡》基本不亏,像《封神传奇》这样的那是亏大了。

电影《封神传奇》剧照

上述电影都算是暑期档的热门影片了。至于那些籍籍无名的电影,甚至在影院一轮游的电影,亏本更是跑不了。

事实上,国内这么多演员,公认具有绝对票房保证,基本上能够做到主演的电影一部不赔的,只有葛优和黄渤。他们两个拿最顶级的高薪,恐怕任何人都不会有意见。电影人中,再加上导演周星驰、徐克等人,也就是那几个真正具有票房号召力。

国内只有少数明星是具有“价值”的,剩下的太多明星,他们只不过是赶上了国产电影市场高速扩张的好时候,他们的“价格”被炒高,并不代表他们也具有同等的“价值”。

明星高片酬的根源,说到底,还是有太多的投机性资本涌入了电影产业,人傻钱多,这些资本不懂电影产业的规律,不懂如何制作出一部质量过硬的好电影,他们懂的,就是堆砌明星,炒作话题,利用明星的话题效应和粉丝效应,捞一把快钱。

每年能够上映的影片就那么多,没有明星就没有话题性,没有话题性就没有宣传热点,就没有关注度,就不能在院线得到足够排片,自然也就没有票房。

现在电影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关注热点,要最有话题性的明星,最有话题性的IP,要能够引发关注的一切包装炒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星,特别是自带话题性的明星,自然是资本的最佳选择,他们却忘了电影的根本还是要建立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下。

固定片酬加参与分红或是未来解决方向

整个产业都太浮躁,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做一部电影的淡定心态。市场过热,也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长期性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广电总局适时出手,把市场热度降一降,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

然而要解决这种投机性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见效的。

未来采用好莱坞比较常见的固定片酬加参与分红的模式,或许是破解这一困局的一剂良药。

目前国产电影制作模式中,演员出演拿片酬,拿钱干活,拍完走人,后面电影票房是赚是亏和他没有关系,属于一锤子买卖。而好莱坞流行的固定片酬加参与分红的薪酬模式,明星和导演合约中都会约定一个最低片酬数字,由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监督保证合同履行。

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是,演员的收益和电影票房绑定在了一起,用黄渤在参与《泰囧》时候的话来说,就是“大家把这些风险共担了,利益共担了,大家会使出十分力气,大家会更加负责,结果就会好。”

在这样的模式下,演员会更加注重电影质量,因为只有电影口碑上去了,才能获得更高的票房,演员才会获得更多的长线收益。制片方也会更加用心去制作影片,而不是一味去赚快钱。

实际上业内对采用分红模式早有呼吁,但国内目前这种模式还是不太常见。这也是和国内电影市场不够成熟有关。好莱坞能够采用分红模式,是因为有强大的演员工会等组织保障,有成文法律保护,使得演员能够顺利拿到后续票房分红。

而国内电影市场各种制度不够健全,光是一个偷票房和票房造假的问题都让人头疼不已,采用后续分红模式由此引发各种纠纷,需要大量时间去解决。比如2013年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当时和华谊签订的保底协议,后来为了票房收益分歧打了两年的官司,正是国内目前各项机制不够健全成熟的体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员对于后续分红能不能顺利拿到,心里是犯嘀咕的。因为后续票房分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分红的票房如何界定,何时付款,如何付款,未来都存在风险。作为演员来说,当然还是直接拿片酬最省事。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市场未来要走的路,任重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钟晓雯
电影 影视剧 文体明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