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飞:《长城》,中国电影不可少的炮灰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2-19 08:12

梁鹏飞

梁鹏飞作者

影评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鹏飞】

12月16日,今年下半年最具话题性的电影,张艺谋重新回归商业大制作的《长城》如期上映,首映取得约1.7亿票房(含提前场)。这部按照好莱坞流水线模式打造,由中国导演操盘的大片,一开始就瞄准了中美两个最大的电影市场。过去,相似的尝试往往是想同时讨好两个市场,往往两头都讨不了好。《长城》有太多中西杂糅的尴尬,好在这本身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场面还是令人满意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鼓励这部电影,毕竟中国故事要想走向全球市场,这是必须经历的一步。

《长城》剧照 饕餮攻城

《长城》电影的起源,据说是传奇影业老板托马斯·图尔在一次旅途中飞跃长城,惊叹其宏伟,于是萌发出把它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说法当然是一个笑谈,拿它当作饭桌上的谈资是蛮有趣味的,但是谁要当真,那就太天真了。

实际上《长城》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定位明确、野心勃勃,试图在中美两地都大卖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

回顾《长城》的创作背景,它酝酿于2011年左右,正是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之际,好莱坞开始关注中国,剧本立项则是在2013年前后,张艺谋被邀请参与,2014年7月剧本成熟,进入前期筹备阶段,彼时《变4》在内地暑期档豪取近20亿票房,超过北美。这显然给了传奇更大信心。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美电影产业合作的影评人,笔在之前文章中提到,好莱坞多年来一直在想方设法深入中国市场。从一开始加点中国元素,到找两个中国演员打打酱油露露脸,定制中国特供版,最后发现还是要老老实实拍中美合拍片最赚钱。

所以,《长城》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当中国电影市场极速扩大,并逐渐接近北美市场规模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想制作一部能够通吃两个市场的电影。更不要说《功夫熊猫》系列已经在动画领域开了先河。

那么为什么会是长城?

因为西方世界最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莫过于熊猫、长城和龙。之前《功夫熊猫》3部电影,在中美两地市场都获得了高票房,其中《功夫熊猫3》是目前唯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既然熊猫的潜力暂时被挖掘完毕,接下来自然要打长城这个文化符号的主意。

另外说起来你别不信,《长城》的创作也受到了《权力的游戏》绝境长城的影响。近几年这部美剧正风靡全球,长城是用来抵御异鬼(怪兽)的概念,深入了中国观众和西方观众的内心。

《权力的游戏》中的绝境长城

所以,要拍一部中美观众都能接受的电影,长城是最佳主题。

题材和故事梗概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导演。为什么是张艺谋?很多人会说因为他有中美两地都成功的先例,《英雄》在北美取得5千万美元票房,全球累计票房超过13亿人民币。再者《长城》是中美合拍片,中方投资不得少于三分之一,为了分担投资风险,传奇选择和中影以及乐视合作,签约了乐视影业的张艺谋当然是优先人选。

但相比而言,真正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张艺谋在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长城》这部电影,某种意义上,和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很大相似性。首先它们都是命题作文,都是要面向全球传播,框框已经划死了,给导演发挥的空间非常少;其次它们都是形式大于内容,重点不在于想表达什么,而在于展现什么,甚至你看完之后能够记住几个惊艳的画面,就算是成功。当年的开幕式虽然国内很多人吐槽大型团体操、人海战术这些张艺谋常见手法,但是外国观众其实挺吃这一套的。

和奥运会开幕式的遭遇一样,张艺谋的大多数电影,都是国外口碑好于国内,《英雄》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7,而在IMDB上则高达7.9。在番茄网上,张艺谋的作品也是广受欢迎。因此要确保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兼顾中美两国观众口味,恐怕非张艺谋莫属。

张艺谋电影作品在番茄网上几乎都是好评

导演既然是中国人,按照中美搭配的原则,主演自然得是美国演员,而且马特·达蒙是在全球都有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一线明星,有他加盟,无论在中美市场都更有保障。

综上所述,《长城》是一部精心策划,有着东方文化背景,同时按照好莱坞成熟商业套路规划,由中国导演操盘,好莱坞一线演员主演,真正具有一流工业流水线水平的娱乐大片。

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长城》依然是一部好莱坞主导电影。但是随后万达收购了传奇,这导致投资结构发生了改变。

最初投资主体是传奇和环球,中影和乐视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之后中资比例超过了一半,成为投资主体。于是《长城》的属性发生了一些改变,从一部纯粹的好莱坞想要在中国市场赚钱的定制项目,变成了中资主导的项目。

这给电影制作也带来了诸多改变,相信在谈判阶段万达已介入电影制作,所以2015年开机后主要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还有就是增加了女主角景甜。但最大的改变则是张艺谋在电影拍摄中的话语权增加了。于是他加入了更多展现中国文化的情节。

比如长城上的守军在最初剧本只是一支普通特种部队,后来是张艺谋引入了“熊军”、“鹤军”等五军概念,五军的名称明显是来自于五禽戏,除了把其中的猿换成了鹰。

《长城》里面五军的名称来源于中国文化中的五禽戏

至于介绍饕餮来历时候展示的几十秒水墨山水动画,还有张涵予饰演的主帅葬礼上,赵牧阳演唱的那首王昌龄古诗《出塞》,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张艺谋尽可能将中国文化元素填充在了故事的缝隙中,用他的话说就是“借水行船”,借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传播一个中国故事,传播出中国文化的形象。

《长城》承载了这样的希望,但是如果没有高票房,特别是在欧美市场没有高票房的话,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从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这种风险其实很大。

《长城》最大隐忧还是来自于它的定位本身,这部电影太过于精心策划,里面的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各占多少比例,都经过精确算计,问题是有时候算计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太想同时讨好中美两个市场,这种执念会影响到电影剧情。

举个例子,影片中威廉·达福被俘后教会了景甜和刘德华英语,这个安排其实挺无奈,因为呆萌不会说汉语,必须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够交流,但景甜不时的中英文台词切换让观众挺尴尬。而整个故事里面这种中西杂糅的违和感实在是挺常见。如果一开始就不安排西方角色,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说到底,《长城》的核心情节,安排西方人到中国长城打怪兽,这本身就挺让人尴尬的。核心情节很难立得住,这电影其实就很难拍了。

但是没有了这个情节,《长城》还可能拍得出来吗?这就是个两难啊。

《长城》剧照,电影中景甜、刘德华经常和马特达蒙扮演的角色互飚英语

一部有中国特色又能被全球接受的商业大片,历史上还不曾有过成功的先例。在一部最终成功的作品出现之前,任何一部先行者都可能成为炮灰,死于东西方杂糅带来的不伦不类。终将有一部电影找到那条路,但谁也不敢说《长城》就是那一个。

不过《长城》的好消息是收回成本基本无虞。从首映的表现来看,《长城》的国内票房还算不错。作为类比,同样是主打视觉特效的《盗墓笔记》在暑期档提前场取得3800万,最终票房过10亿,《长城》提前场票房是5000万,预计其最终票房会在12亿-15亿之间。

《长城》已经领取了东方影都40%的制作补贴和10%退税。而影片的制作成本据称是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在领完补贴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票房收益预计和制作成本基本持平。

国内市场不会太让人失望,但北美的市场前景还很不明朗。张艺谋的《英雄》确实曾经在北美大受欢迎,但其拍摄之初并没有刻意讨好美国观众的想法,这个成功其实是无心插柳。李安的《卧虎藏龙》倒是比较符合美国观众口味,然而中国观众不太接受。今年暑期档,同样是传奇出品的《魔兽》也是中国市场大卖,北美市场惨不忍睹。和《长城》最像的怪兽题材《环太平洋》也没有做到中美通吃。

但无论如何,《长城》是这么多年来最有机会的一部电影。据信北美开画规模将达到3000家影院,当年《英雄》也只有2000家影院。中国电影上一次在北美有所斩获还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最终取得650万美元。近几年包括《美人鱼》在内北美票房都只有几十万,中国电影2015年全年海外票房也只有区区25亿人民币。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给《长城》更多鼓励,因为它是第一部试图借助好莱坞全球体系讲述中国故事的试验品。既然是试验品,观众不该对它太过于苛责。抛开故事情节不谈,《长城》视觉效果非常惊人,在服装、道具、美术等环节都属一流水准。张艺谋至少在画面上依然让人称道。

中国故事终将走向世界,哪怕《长城》失败了,我们也不该忘记它曾经的努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钟晓雯
中国电影 张艺谋 好莱坞 电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