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友:10万+等同核心期刊?有人故意误读浙大新规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19 08:14

林书友

林书友作者

媒体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林书友】

近日,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在网络上引发争议。话题如此博人眼球,与一些公众号的标题党行为不无关系,所以流传在朋友圈的文章多题为“在环球时报发文微信阅读10w+被认定为……”。对于这个试行的实施办法,特别是其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我们不必立刻认同,但是,我们首先不应妖魔化浙大的这一举措,进而至少应当旗帜鲜明地赞同对陈腐学术评价体系的某些改革意图。

如果仔细阅读《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原文,很容易发现这份文件并不像网上流传的那般儿戏。《环球时报》也在第一时间发表了回应,除了表达对标题党的不满,也表示文章上环球微信并不容易,同时最关键的,是承诺禁止学术文章刷阅读量,出现疑似情况将做删除处理,对微信公众号有所了解的应当清楚,这在技术上还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实施办法》并非如一些网友评价的,淘宝上花几百块钱就能搞定(顺便普及一下常识,刷10w流量几百块是搞不定的)。更关键的是,从通告全文中,我们能看到申报标准至少还是有较严谨的规定的。

比如说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认定,原文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要知道,许多学校本身就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认定为C刊,而这里只是附加上“重大网络传播”这一条件。因此,一方面是发表本身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是,发表在这些官媒上的一般而言的理论文章,也未必总能得到主流媒体和网站的青睐。

申报标准中对于作品的主观要求,对于媒体平台的认定和对于“重大网络传播”的定义共同编织了成果认定的实施法则,从而也杜绝了一些网友甚至高校知识分子口中的“当网红”,“学咪蒙”,轻松上教授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咪蒙历史地位跌入谷底的一刻,也可能是近百年来中国高校知识分子最高估自身能力的一幕。

咪蒙(图/创业邦)

如果注意到《实施办法》中的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甚至可以说,这个试行办法的覆盖面是相当广的,这也是其一大可取之处。

因为一般而言,目前中国的一流大学拥有的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的职称评价体系还勉强能涵盖在传统的方案内,但另外一些院系,比如电影学院与美院,显然实行这个办法后,能多一条以“网络广泛传播的原创影音、动漫作品”为标准,是评价体系极好的补充。

除此以外,高校中还有诸多与政策提供、政府咨询关系更紧密的院系,他们与学术理论刊物距离偏远,还包括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中的人才选拔,原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显然滞后,在强迫发表学术文章与等待领导批示之外,高校更新自身学术评价标准和体系也算当务之急。

事实上,这一办法刚处于试行阶段,也仅在浙江大学一所大学试行,也并没有直接挑战原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何以引发轩然大波呢?想必这一试行办法所代表的趋势,是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扰了一些人的清高。在网络舆论中我们看到,虽然许多网民不明就里地谩骂和嘲讽,但是也有不少一部分人表示赞同,他们的赞同未必是对《实施办法》具体多么了解,而纯粹是对陈旧的以“核心期刊”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满。毫无疑问,原有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多么糟糕,改革就多有必要。

核心期刊现存的问题不仅是滞后,更要命的是走向了学术清明的反面,学术腐败的情况日益严重。

通过旧体制垄断学术资源带来的害处,一是搞政治胜过搞学术,以意识形态而非学术水平判定是否发表的情况绝不少见,奇怪的是,《实施办法》一出,许多人仿佛才担心起政治干预学术;

二是一些人游走在学术的灰色地带,串联起一条巨大的利益链,从中导致严重的学术腐败、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除了众所周知的版面费,一些人孜孜不倦追求影响因子,浑然不知影响因子毫无学术公器的性质,却对微信公众号刷10w+警惕不已;

三是导致学术不关心真实社会和真实问题,学术变为行业和圈子内部的生产,围绕着一些伪问题,做着大量概念或文字游戏,其强迫性不仅造成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对国家和社会毫无益处,也让大多数高校教师身心俱疲,痛恨不已。

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旧体制已经彻底腐坏,只是说应该看到《实施办法》这一新鲜血液积极的一面,看到其中透露出的学术评价体系改善的潜力和可能性,看到它具体条文中透露出的理念和意图。笔者也不是认为,《实施办法》不容批评,比如它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对于大多数不熟悉媒体的“青椒”而言,这个规定的门槛可能反而过高,对他们缺乏实际意义。

不过,恰恰因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一个才刚开始的试点,笔者才不忍看到它被妖魔化,被直接批得一文不值,从而与其背后的理念一道不再被认真对待。

其实最值得玩味的,还是在许多文章中单独提出《环球时报》,假想一下,如果《实施办法》规定的是在诸如《金融时报》上发表时评,也不知道还能有这么大一场舆论风波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翻页可见《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原文)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现就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在职教职工及在校学生。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原创文章字数应不少于1000 字。

第四条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作者必须为署名作者或署笔名、网名的实名认证人。

第五条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运用正确思想文化对各种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引导,用优秀的文化内容引导人、陶冶人、激励人,努力营造适合于师生发展的网络文化环境,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和提升浙大声誉的重要载体。

第六条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申报标准如下:

(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

(二)在中央级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刊发或播报,并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以下简称“两微一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重大影响、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省部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三)在中央级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刊发或播报,并形成网络传播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厅局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

第七条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由党委宣传部每年6 月牵头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认定。本办法第六条中提及媒体以外的其他报刊、电视、网站、“两微一端”及海外重要媒体由专家委员会认定。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各类媒体范围如下:

(一)中央级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参考消息》、《半月谈》、《环球时报》及其网站和“两微一端”。

(二)其它主流媒体包括:《浙江日报》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电视台,《杭州日报》等省会城市党报、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新京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影响力广泛的报刊、电视、网站及其“两微一端”;省部级单位网站、省会城市政务网、新闻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网站及其“两微一端”;浙江大学WWW 网(求是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头条号。

(三)重要商业门户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优酷、凤凰等网站及其“两微一端”。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重大、较大网络传播认定如下:

(一)重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20 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以及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

(二)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 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 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 万。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责任编辑:李泠
环球时报 学术论文 浙江大学 新媒体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