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达沃斯:全球化4.0时代,中国也有权告诉西方该怎么做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1-26 08:23

林毅夫

林毅夫作者

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

金刻羽

金刻羽作者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

1月23日,全球化智库(CCG)在瑞士达沃斯举办以“波折下的全球化发展新方向和新动力”为主题的午餐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中国与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新进程下的未来路径和发展方向。本文为部分嘉宾发言内容,观察者网整理发布,未经发言者审定。

王辉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能够聚集在达沃斯小镇,也是世界论坛的思想高地,一起来探讨全球化。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主题是“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这个主题很贴切,我们都知道全球化进入1.0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2.0是英国工业革命,到蒸汽时代的结束。3.0是二战结束,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包括战后联合国、IMF、WTO、IOM,也包括过去这十年的互联网革命。

全球化4.0是一个什么方向?今天我们来了这么多国内和海外的精英来探讨这个话题,希望能够对全球化4.0有一个中国的阐述,包括中国如何参与其中。

我们面临着一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4.0正在成型,但是新的架构和过去的实践严重脱节,全球化3.0的实践和4.0的架构如何构筑?全球治理如何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如何参与融入4.0时代?是我们在座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需要探讨的。

在达沃斯小镇,在世界经济论坛思想高地,我们能够把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集中在一块,来探讨这个话题,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也代表主办方,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够来参与我们今天的午餐会。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阳光明媚的达沃斯,在世界思想高地,我们希望能够凝聚中国智慧,为世界建言,为中国建言。

全球化向何处去?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化4.0时代是一个碰撞的时代,是一个新的层出不穷和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包括未来的网络与虚拟经济等等,还有新的地缘政治,未来是否有全球化经济大战的威胁?我们能否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们如何化解新的全球化4.0挑战,怎样更好地来推进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期待各位的建言,再次感谢。

林毅夫:

大家中午好!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为什么全球化会出现挫折?第二,工业革命4.0有哪些新的动力,以及会用什么方式继续延续下去?

全球化的好处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让每个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每个国家可以按照它的比较优势进行更好的分工,大家是互利双赢的。逆全球化会失掉这个机会,其实是双输,每个人都蒙受其害。但全球化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感受到了好处,比如像中国,好处是非常明显的,怎么在这几年出现了逆流?

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因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总体来讲每个人的福利应该都是改进的,但是在有些国家,比如美国,一般工人的工资有40年没有增长,并且在过去30多年里,财富分配极其不平等,再加上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北美、欧洲这些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3%-3.5%。十年过去了,美国复苏的最好,去年也不过只有2.9%的增长,而且估计今年可能降到2.5%,明年降到2%,欧洲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过去十年都在1.5%上下波动。日本从1991年以后,就一直在1个百分点上下波动。

在经济状况发展不太好的情况下,再加上一般人工资不增长,财富分配急剧分化,虽然工资不增长的原因其实主要并不是全球化,不是机会被中国抢走了,而是发达国家自己自动减少了就业机会。而财富分配不平衡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金融自由化以后,财富急剧往华尔街集中,华尔街那么小的地方,掌握着美国超过40%的财富;二来和高科技发展有关,硅谷创造了很多财富奇迹。

但一般人既不是金融家也不是高科技工作者,可是一般人不了解这些,他们只看到自己的收入增长慢,财富急剧分化,看到有些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的非常好,自己发展的不好,一定是他们造成的。一些政治家利用这一点煽风点火,出现了现在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国家主义,像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现在法国的“黄马甲运动”,其实都是这样的反应。在这种状况下,这些发达国家内部确实有些人是有不满情绪的,但他不知道什么原因,因此就很容易把全球化当作替罪羔羊,才出现了全球化逆流。

那么,下一步全球化会如何发展?

我个人的看法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是不可阻挡的,这个逆流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在工业4.0新技术趋势下,科技投资非常大,规模经济非常大,只有越大的市场才能有更高的回报。比如苹果手机,最近这一两个月在中国的销售业绩稍微差一点,股价就急剧下跌。不管是以数据为基础还是以AI为基础的工业4.0,新科技拥有的市场越大,回报率越高,而科技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没有科技进步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觉得即使有逆流,到最后大家还是会看清楚,只有全球化才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在这种状况下,该怎样来持续推进全球化呢?我们知道上一次全球化基本是发达国家来推动的,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发达国家也给发展中国家让了一点利,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还可以留下一些国内保护,当然不是说发达国家就没有保护自己,比如说美国、欧洲的农业就是高度保护的,而且这在WTO谈判里不能谈的。但是无论怎么说,上一轮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推动的。

未来全球化会怎样演变呢?第一,可能会变成新兴市场经济体来推动,比如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贸易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我们当然知道全球化对我们是好的,过去40年也已经证明是这样的。未来我们要发展高科技,更需要全球化。所以去年我们主动举办了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开放市场,过去没有哪个国家举办进口博览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率先举办进口博览会。其他发展中国家像印度,也会变成全球化的旗手。

第二,在全球化受挫的状况下,双边自由贸易区还是会继续往前推动,会有更多双边的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区协定。

第三,区域性协定还会继续推进,比如像TPP,尽管美国单方面退出,但其他国家还是继续推进并且已经通过了,还邀请美国、中国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被撕毁了,又有了新的形式,其实内容没怎么改。包括我们现在讲的IECP(进出口合作方案),我相信这种区域性的、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会让市场结合在一起,变成更重要的趋势。

第四,WTO这个框架还会保留,重新谈判。可能会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但是发展中国家也有条件和发达国家谈,因为发达国家也不是没有保护自己,农业就是高度保护的,这方面双方可以互相交换下。我相信WTO还是会继续存在,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潮流,是改变不了的。

金刻羽:

谈到全球化4.0,我们要想一想全球化3.0的挑战,甚至是危机。刚才我们也听到了林老师讲的这些问题,尤其是西方国家中等阶层收入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不断下降。而且谈到全球化4.0,也离不开我们现在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而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科技发展,以及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和领导的问题。如今贸易都出现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全球化4.0会带来哪些一系列问题呢?

我还想提出一个问题是,中国和美国在科技方面到底是竞争还是合作?如果是竞争,会浪费很多的资源,因为全球化4.0和数据、AI有关系,需要更多的合作。但如果我们在贸易方面有竞争,科技方面更会有竞争。全世界会不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分成了两个板块,一个是美国的板块,一个是中国的板块,有一套中国的科技系统,也有一套美国的科技系统。其他国家会如何选择,谁会采用中国的科技系统?谁会采用美国的科技系统?所以我想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现在在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越来越重要。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2018年首次出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的情况。现在我们观察到的一些宏观规律,比如全球利率几乎还处于零左右,通胀也非常低。西方社会整体需求非常不足,不管美国花了多少钱刺激财政政策或宏观政策,西方经济体整体还是缺乏需求动力。这时候中国就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段时间中国都是在做出口,做制造业,现在中国做进口,需求也在慢慢增加,全世界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才能应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压力。

明年、后年是否会再次出现一次金融危机?这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时候大家是需要中国的。所以我说:不要和中国“离婚”。

李开复:

非常感谢!我从科技的角度谈一下全球化4.0。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全球化4.0就是中国参与到顶级科技国家的行列,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竞争。过去从硅谷崛起的第一天起,全世界就围绕着硅谷,我们用windows,用Inter,其实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平台统一了世界,让大家都能在上面发展。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定是更多的竞争才可能带来进步,那么谁能跟美国竞争呢?如果放在十年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这样做。但在过去十年,中国发生了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很多VC、PE崛起,投了很多很棒的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快速创造和迭代了产品,带来了更多用户上网,这种不断地循环让我们累积了巨大的数据。

今天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价值就在于有多少数据。中国的数据是世界最多的,可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拥有的数据就是人工智能的石油。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国可能是一个模仿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是略微落后于美国,但是有些地方开始赶超,比如我们的微信、微博,可能比美国的产品更好用。

而到了AI时代,全世界AI公司里中国已经占了18个独角兽,我们非常自豪,创新工场也投了五家独角兽。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无人机这些领域,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和公司都是中国的。

在未来,中国凭借AI技术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今天有一些美国人可能会说,中国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功,就是因为模仿了美国的技术,她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中国的技术只应用在中国,既然走不出中国,就是模仿了美国,并且用保护主义让其他国家进不来。

这种观点也许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是正确的,但放到今天肯定是错误的。再往前走我们会看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在人工智能方面,因为我们有数据的优势,有快速创业的优势,还有很大的市场、大量的投资,再加上海量的工程师和AI科学家涌入这个行业,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预计五年以后,我们在AI方面的应用和价值会超过美国。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实现全球化4.0,还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如果我们的技术只有自己使用,没有别的国家使用,你再说中国数据有多大,AI有多进步,外国人也会找出别的理由说你们AI智力不足,所以一定要走出国门。

现在我们很自豪地看到了很多公司,包括腾讯、阿里、京东、滴滴、头条,包括我们也投资了很多出海项目。这点我们还没有在全世界大肆宣扬,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而且我在这里可以预测,未来五年以后,全世界手机上中国应用的数量不会低于美国。如果还要继续往下一层次追究的话,在手机应用上还有大数据提供者、云提供者、服务器、5G提供者。在所有技术里面,中国都应该是有机会的。我自己做移动互联网软件投资和AI投资,在这两个领域我敢做这样一个大胆的预测。

而且我相信中国走出国门,可能会比美国做得更好,这不是说中国公司好,美国公司不好,而是美国公司习惯了霸权,微软从来没见过竞争对手,很多美国公司也从来没见过竞争对手,他们会觉得我为什么要为当地使用者做个性化?我的产品就是这样,你不用也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天中国公司出海的作风,比如阿里云出海的时候,他们对一些国家和当地的采购者,愿意做的特质化是超过亚马逊和谷歌的。其实就是因为当中国被美国科技霸权统治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些技术是不好用的,但是人家处于垄断地位,没办法,我们只好勉强用,所以中国公司更有同理心,走出国门的时候愿意特质化,愿意定制,甚至愿意跟当地建立合作。

以滴滴为例,在海外很多地方都是用科技注入的方法,帮助当地的滴滴和美国的Uber对战。所以这些现象让我非常乐观,中国软件走出国门,不只是中美的竞争,而是中国扶持弱者,让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机会,打造自己的软件,这样会让我们也成为一个更好的合作者。

第二件事情,中国要参与国际社会各种治理,参与标准的定制,参与全世界的各种理事会。因为如果我们都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欧美会帮我们制定规则。这一点从通信标准就已经看得非常清楚,我们现在也开始讨论AI的标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我现在和微软总裁一起担任世界经济论坛的AI理事会理事,我之所以扮演这个角色,一方面因为我是科技出身,他是法律出身,两个人比较搭配,因为要做好AI治理,就要了解政策、了解用户、了解国情、了解技术。另一方面,我也很高兴世界经济论坛愿意让一个亚洲人来参与这个角色,和通讯领域不同,目前AI标准还没有成熟,每一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用户需求,如果我们强制把欧洲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推向全世界,这会是灾难性的,美国也不会接受的。

所以这一定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我们一定有一些核心的价值,比如说安全,比如说不要把用户隐私卖掉,不能让恐怖分子得逞,这些我们肯定是相信的。但是具体到我们到底是个人拥有信息,还是公司拥有信息?国家能多大程度管理这些公司?这些还不清楚,因为AI才刚刚崛起。所以我觉得一定要用包容的心态,让每一个国家做自己的探索,我们的理事会应该是把每个国家、每个公司的探索,把精华汇集起来,让整个世界有进步。

总结一下,我觉得全球化4.0就是中国的技术参与了世界顶级技术的设置,还有未来五年以后,世界有50%的技术使用的是中国的。要做到这点,一定要走出国门,一定要参与全球标准的讨论以及各种理事会,否则我们还是会有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谢谢!

宋志平:

这一次达沃斯论坛,央企来了11位一把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阵容。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央企来了这么大的阵容?来这里干什么?这也和今天的主题有关,因为中国企业也都想融入到新的全球化4.0里来。同时,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参与,没有中国经济在里面发挥作用,我想所谓的全球化4.0,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我这几天也是忙忙碌碌,除了参加分论坛之外,还参加了很多一对一的谈判,和很多跨国公司老总见面。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下最近这几天我思考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国走到今天,还要不要和跨国公司合作?在十年前,这其实不是问题,但是在今天成了问题。中国在想这个问题,跨国公司也在想。我的看法是,因为中国现在正在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时刻,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和全球跨国公司进行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合作。或者说,我们也非常需要和跨国公司合作,这点是非常肯定的。这两天我也在很多大公司谈,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要完成中国的高速增长到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合作。

第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大家关心的事情。“一带一路”到底是中国人自己去做,吃独食呢?还是怎么办?有本书叫《争夺非洲》,讲的是中国和西方世界争夺非洲。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过去非洲市场是跨国公司在占有,中资公司来了之后,非洲就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对于中资公司来讲,我们现在提倡联合第三方开发,大家一起来做。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公司要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全球采购,同时联合开发第三方。其实中国现在在全球做的100多个项目里,没有一个项目不是和跨国公司合作的。这也是在告诉跨国公司和世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给大家提供机会。

第三,我们总是被别人问,我们来中国,中国的政策会怎么样?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好像中国要去美国,或者来欧洲,我们没什么问题要问。其实我们也有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就感觉到,国际化应该是双向的,不只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给我们提出问题,我们今天也要反过来提一些问题。今天美国的回归实业、欧洲的再工业化,我们很多企业完全有能力进行竞争,完全有能力设工厂。但是我们希望这些发达国家给予我们同等的、公平的待遇。

事实上,我们现在受到很多壁垒的限制。很多人都觉得在国际化过程中,好像中国有很多的壁垒,有很多不公平的政策。但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中国公司在进入美国和欧洲的时候,实际上是壁垒多多。我也希望全球化4.0,不光是他们告诉我们怎么做,中国也应该告诉他们,我们希望你们怎么做,这应该是双向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小婷
全球化 工业化 国际化 达沃斯论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