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典:DeepSeek重新定义竞争规则,预示着算力军备竞赛的终结

来源:作者微信

2025-01-29 07:44

刘典

刘典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刘典】

近期,DeepSeek表现十分亮眼且备受多方关注。1月27日,在苹果AppStore中国区和美国区免费榜均登上首位,实现了史上首次中国应用同期在中美应用商城登顶,风头甚至盖过了ChatGPT。

早在1月24日,匿名平台teamblind上疯传一条帖子,一名Meta员工称Meta内部因DeepSeek模型陷入恐慌。同日,在专业大模型排名Arena上,DeepSeek-R1基准测试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在风格控制类模型分类中与OpenAIo1并列第一,美国财经媒体CNBC还为此制作了长达40分钟的专题报道,观看量超200万。

1月27日早间,DeepSeek概念股高开,多只股票涨停或大幅高开。而DeepSeek的强势崛起也冲击了英伟达股市,1月24日英伟达股价下跌超3%,1月27日美股盘前跌幅一度扩大至13%,投资者对英伟达的未来充满质疑,市场信心受挫,行业竞争担忧加剧。

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颠覆了传统AI赛道的技术逻辑,直接挑战了美国依靠高算力、高资本建立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其开源模式和算法创新,不仅打破了对高性能芯片的依赖,还重塑了全球AI生态的竞争规则。这一变革让资本市场对AI投资效能的质疑加剧,刺破了“算力即王道”的神话,暴露了人工智能领域潜在的资本泡沫。

同时,DeepSeek也为中国AI产业提供了新机遇,推动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崛起。美国人工智能科技霸权的松动和资本市场的洗牌,标志着AI领域新秩序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全球权力格局的再平衡,宣告了人工智能领域新时代的序幕。

一、DeepSeek的“破圈”之路:重新定义AI赛道的底层逻辑

“DeepSeek不是在挑战规则,而是重写游戏。”在人工智能领域,这句话足以概括DeepSeek横空出世带来的冲击。从技术、产业到资本市场,DeepSeek打破了我们对AI发展的固有认知,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作为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推出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通过技术创新撼动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棋局,尤其对美国构筑的AI霸权造成了致命威胁。

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首先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技术革命。这款模型用557万美元的训练成本,达到了GPT-4级别的性能,而行业中同等能力的模型通常需要上亿美元的投入和大量高性能GPU集群。这种颠覆性的低算力高效率模式,得益于其独特的“思维链”推理架构与优化训练流程。与GPT-4相比,DeepSeek不仅在数学、代码和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表现优异,其每百万token查询成本更低至0.14美元。这让市场重新审视人工智能领域中“算力即王道”的传统逻辑。

更令人惊叹的是,DeepSeek选择了开源的模式。与OpenAI、Anthropic和Google等专有闭源的巨头形成鲜明对比,DeepSeek将模型权重和技术细节公之于众,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共同创新的机会。Netscape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评价这是“送给世界的巨大礼物”,而MetaAI研究负责人杨立昆也公开表示,DeepSeek的成功是开源超越专有模式的最佳案例。它不仅撼动了技术逻辑,更重新定义了竞争的规则。

DeepSeek的技术突破无疑对全球AI产业的底层逻辑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算力军备竞赛的终结。长期以来,美国的AI霸权建立在高算力和高资本投入的基础上,英伟达等芯片巨头以GPU为核心构筑的生态系统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然而,DeepSeek的出现,让这种高算力垄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月27日,英伟达美股盘前跌幅来到13%,芯片供应商AdvantestCorp.在东京股市暴跌8.6%。分析普遍指出,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显著降低对高性能芯片的依赖,削弱了英伟达“算力霸主”的护城河。这不仅是对美国AI生态的一次直接冲击,更让“芯片即权力”的逻辑变得脆弱。

更具标志性的是,DeepSeek支持华为的昇腾平台和MindIE推理引擎,通过“动态精度调节”技术降低了成本。与传统GPU模式相比,同等任务下性能损失仅5%,但成本却下降了70%。这一突破使中国AI产业摆脱了对美国产业链的依赖,为中美科技竞争注入了新的变量。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象征,更对中美科技竞争的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通过技术优势和出口管制,试图牢牢掌控AI领域的主导权。然而,DeepSeek的出现表明,中国不仅能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封锁,还能够通过开源模式与全球共享创新红利。MIT《技术评论》对此评价道,美国的出口限制未能如预期般削弱中国的AI能力,反而促使中国在算法设计和资源优化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这种技术路径的改变,不仅是对美国科技霸权的直接反击,也让全球开发者重新认识了中国AI的潜力。DeepSeek开源后的短短几天内,其相关应用已登顶苹果中国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甚至超越了ChatGPT。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正是中国AI技术竞争力的最佳证明。

深刻的技术变革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剧烈动荡。DeepSeek的问世让投资者开始质疑“算力至上”的传统投资逻辑。从2022年到2023年,全球对AI赛道的投资热度居高不下,资本市场的焦点集中在高性能芯片和大型语言模型的研发。然而,DeepSeek用实际行动证明,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路线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未来。

随着DeepSeek的崛起,资本市场对AI领域的信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动摇。1月27日,标普500指数期货跌幅一度达1%,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幅最高达1.9%。英伟达、软银等科技巨头股价同步走低,显示出市场对传统AI投资模式的担忧不断加剧。正如VentureBeat所言,DeepSeek打破了由OpenAI、Anthropic和Google主导的AI模型格局,促使资本市场重新审视这一赛道的未来。

二、人工智能资本狂潮的终局:泡沫是否已经开始破裂?

“每一个科技泡沫的破灭,都是资本对技术信仰的背叛。”如果说DeepSeek的横空出世撼动了人工智能赛道的技术逻辑,那么更大的冲击或许在资本市场。一场关于AI投资泡沫的质疑,正随着DeepSeek的低成本高效能模式而浮出水面。随着AI热潮降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投资效能,而这场资本狂潮的终局似乎已经不远。

从2022年到2023年,AI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高性能芯片和大型语言模型的加持下,美国科技巨头投入了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来推动AI技术的研发。然而,这种高昂的投入却没有收获与之匹配的回报。

以OpenAI为例,这家AI先锋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然而,据披露的财务文件显示,其2023年至2028年预计累计亏损高达440亿美元,2026年单年的支出可能攀升至95亿美元。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需要的成本以亿计,而推理和运营成本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尽管OpenAI通过ChatGPT吸引了广泛关注,但其用户增长却在“尝鲜期”后显著放缓。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的8个月里,总访问量下降了11%,甚至在移动端用户的增长也开始萎缩。

这种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失衡并非OpenAI一家独有。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DeepSeek以仅557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现GPT-4级别性能的消息,成为资本市场的“当头一棒”。这让投资者不得不开始反思:AI赛道的高资本投入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AI技术的巨大潜力让市场充满想象,但现实是这些技术的产业化场景很难说是明朗的。尽管在聊天机器人、搜索引擎等领域,AI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真正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却迟迟未能落地。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领域的技术扩展性正在遭遇瓶颈。

首先是应用场景的有限性。高盛全球股票研究主管JimCovello就表示,为了从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在人工智能资本支出上投入的英伟达(NVDA.US)、微软(MSFT.US)、谷歌(GOOGL.US)、Meta(META.US)、亚马逊(AMZN.US)和超微电脑(SMCI.US)等公司获得回报,人工智能必须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ronAcemoglu的研究显示,目前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任务能够通过AI实现自动化。这意味着,AI的实际作用可能远低于公众的预期。而且,随着技术的推进,AI模型的进步速度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快或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是基础设施的掣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远高于传统制造业,而美国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做好准备。数据显示,美国至少有40%的电力设备需要维修甚至更新,而今年新增的70%的电力来自光伏、风电和储能设备,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对稳定能源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AI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面临现实的限制。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最后是技术成本的无法下降。虽然DeepSeek展示了低成本高效能的可能性,但目前大多数AI巨头依然依赖昂贵的算力和芯片支持。斯坦福AIIndex2024报告的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训练成本急剧增加。这种高成本的模式无法长期支撑,尤其是在资本回报周期变长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耐心正在被迅速消耗。

数据来源:斯坦福AIIndex2024报告

回顾历史,每一次科技泡沫的破灭,都有着相似的轨迹。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资本市场的狂热往往在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市场信任的崩塌中走向终结。而这一轮AI泡沫,似乎正在重蹈覆辙。

从资本层面看,美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势干预,已经开始引发市场的担忧。比如,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星际之门”计划,这个总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被认为是为美国AI霸权保驾护航的战略之举。然而,随着DeepSeek的崛起,这一计划的市场信心大幅下滑,软银等相关公司的股价也同步走低。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I技术的实际经济贡献远未达到预期。高盛的报告指出,AI未来十年内对美国生产力的实际贡献仅为0.5%,对GDP的提升不到1%。在如此低的经济回报下,企业计划未来几年在AI资本支出上花费1万亿美元,这种不对称关系本身就充满了泡沫化的风险。

更大的问题在于,AI产业的过度金融化可能进一步放大风险。美国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依然停留在科技研发和App应用层面,无法进入大规模应用市场,导致价值转化的链条难以闭环。当这种过度依赖金融手段推动的模式遭遇挫折时,泡沫破裂将是必然结果。

资产泡沫的历史趋势 数据来源:BofAGlobalInvestmentStrategy,Bloomberg(AI=NVIDIA+Microsoft)

可以说,DeepSeek的崛起正是这一泡沫浮现的重要催化剂。它以极低的训练成本和高效能表现,不仅颠覆了“高算力高资本”模式的核心逻辑,也让资本市场的AI神话变得不堪一击。在1月26日和27日的市场反应中,我们已经看到泡沫裂痕开始显现:英伟达等芯片巨头的股价暴跌,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接连下挫,标志着资本市场正在重新审视这一赛道的风险与回报。

“技术是冷的,但资本是热的,热过了头,终究会被冰冷的现实浇灭。”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撼动了技术逻辑,也让资本市场看清了AI赛道中的泡沫成分。随着技术和资本之间的不平衡逐渐暴露,这一轮人工智能资本狂潮的终局正在悄然逼近。

但泡沫的破裂并非末日,而是冷静的开始。AI技术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但它必须从资本的狂热中抽身,回归生产力转化和价值创造的本质。DeepSeek用一种更高效、更开放的模式,为AI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清醒剂。这场泡沫的终局,也许正是AI产业真正繁荣的起点。

三、从技术泡沫到美人工智能技发展模式的松动:全球格局的再平衡

“技术不是冷冰冰的算法,而是撼动权力的杠杆。”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记重拳,砸向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依靠技术领先、资本垄断和算力统治,牢牢掌控着全球AI领域的主导权,利用科技工业复合体攫取AI价值链中的大部分收益。然而,DeepSeek的低成本高效能模式直接击中了这一霸权的软肋。技术逻辑的重塑、资本泡沫的显现,以及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正在重新定义全球AI格局。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游戏的胜负,更是一场权力秩序的深刻变迁。

长久以来,美国的科技霸权建立在“高资本+高算力”的逻辑之上。从OpenAI到英伟达,美国科技巨头以先进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一条牢不可破的生态链。然而,DeepSeek的出现,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这条链条的关键环节。

首先是对算力垄断的直接冲击。DeepSeek通过创新算法降低了对高性能芯片的依赖,这让英伟达等“算力巨头”变得不再无可替代。1月26日,英伟达股价暴跌超过5%,其主要供应商AdvantestCorp.在日本市场的股价一度暴跌8.6%。这种市场反应不仅是资本对DeepSeek技术突破的直接回应,更是对美国AI霸权体系的一次沉重打击。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美国主导的“星际之门”计划受到冲击。这一由特朗普高调宣布、总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计划,原本被认为是巩固美国AI霸权的重要布局。然而,DeepSeek的崛起让这一计划的可信度骤降,相关概念股遭遇市场抛售,软银股价一度下跌6%。这标志着,美国通过构建科技工业复合体来重塑其全球影响力的努力,正在被重新书写。

如果说DeepSeek揭开了美国发展模式的局限,那么它也为中国AI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长期以来,中国AI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高端芯片和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然而,DeepSeek用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创新实现逆势突围。在算力-算法-数据这个人工智能发展三角中,算法可能是中国最能突破的一角。具体来看,此次Deepseek显示了双重优势:

首先是产业化的潜力。DeepSeek不仅以低成本模式打破了技术的壁垒,还通过支持华为的昇腾平台和MindIE推理引擎,为中国AI生态提供了更加自主和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动态精度调节”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硬件依赖,让更多企业得以在成本更低的条件下实现高效能AI的落地。

其次是国际影响力的扩张。DeepSeek的开源模式吸引了全球开发者的关注,迅速登顶苹果中国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甚至超越了ChatGPT。这种现象表明,中国AI技术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而不再是局限于本土市场。这为中国AI在国际市场上塑造全新的技术形象奠定了基础。

但机遇背后也有挑战。尽管DeepSeek展示了中国AI的技术潜力,但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长期的产业竞争力,仍需解决产业链协同、生态完善以及国际化运营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持续的技术封锁和地缘政治博弈中,中国AI如何平衡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将决定其未来能走多远。

结语:破局与新生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或许不仅是AI领域的新起点,更是全球人工智能科技霸权终局的序幕。”它撕裂了以美国为核心的科技规则,揭示了AI赛道的资本泡沫,也为全球科技生态注入了新的变量。正如CNBC的报道指出,DeepSeek的低成本、高效能模式,是对传统AI逻辑的一次根本性重塑,而这背后隐藏的是技术与资本间的博弈,是权力格局的再平衡。

泡沫破裂和霸权松动并非一场灾难,而是一次技术与产业的重生。AI领域的新秩序正在建立,未来的技术创新将更加注重效率、开放与实际生产力转化。而DeepSeek的出现,正是这场变革的起点,也是全球科技未来的分水岭。

阅读 99131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评论31条

黄三可

01-29 12:24

来自北京市

我认为中国整体科技还没有超过美国,整体实力包括军力也没有美国强大。但确实往往有人低估中国的人才、科技、军工、基础科学、综合国力,我觉得是几种情况:1.我这种六零后,我们从小仰望西方的,受过苦的人,仰望得脖子都变形了。我大学和研究生的经济学类课程和商业类课程,全部源于美国🇺🇸。我们有中膝盖骨软的那些,就跪了,打骨子里跪了,站不起来了。2.被美国迷惑,被西方理论已经忽悠瘸了的人,特别是某些著名经济学家。3.别有用心的人,这些人屁股就没坐在中国,唯恐主子被超越。4.那种社会垃圾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好吃懒做的人。

13
6

康泰

02-05 16:44

来自辽宁省

DEEPSEEK 既改变了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技术路线,虽然说AI方兴未艾,远没有到终局,鹿死谁手依然是未知数但这一次的确是这几年颠覆性的大事件,从商业模式而言,搓破了美国金融资本制造的投资泡沫,损失 最大的是华尔街科技投资资本和英伟达和台积电这样的借风暴利的企业,从技术路线而言,打破了堆砌算力赢得市场和技术领先的旧模式,DEEPSEEK更依赖于向机器的学习,OPENAI更侧重于学习人类,前者空间无疑更大,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人类在AI方面追求的理念----美国路线是高成本、高门槛,是赢者通吃的霸权模式,而DS给了其他不富裕的国家更多使用的机会,不仅仅是开源,而且依托它使用专业模型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印度狂嗨的原因,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有利于大模型的全面推广,普通人老是觉得通用大模型就是问问题、做视频生成,其实最大的应用是科研人员、企业利用通用模型训练自己的专业模型,服务于自己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等国家专业领域应用大模型的快速推广。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海外的热议程度比国内更高,简直是炸锅了。

首席老农

02-05 15:50

来自广东省

黄三可

01-29 12:24

来自北京市

我认为中国整体科技还没有超过美国,整体实力包括军力也没有美国强大。但确实往往有人低估中国的人才、科技、军工、基础科学、综合国力,我觉得是几种情况:1.我这种六零后,我们从小仰望西方的,受过苦的人,仰望得脖子都变形了。我大学和研究生的经济学类课程和商业类课程,全部源于美国🇺🇸。我们有中膝盖骨软的那些,就跪了,打骨子里跪了,站不起来了。2.被美国迷惑,被西方理论已经忽悠瘸了的人,特别是某些著名经济学家。3.别有用心的人,这些人屁股就没坐在中国,唯恐主子被超越。4.那种社会垃圾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好吃懒做的人。

13
6

美国军力现在结构很特殊。
你说它强,它是真强,它对世界各国的干涉能力,要强于我军。
你说它弱,它是真弱,它如果面对我军,那就是要被摧枯拉朽。
它的大部分军力,我军看上去是近乎一堆堆垃圾了,但对于其他国家,还是不可挑战的存在。
它的六艘航母已经是破铜烂铁,修是不可能修好了,但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仍然是未死的古神,不可直视。
你看它的核武,迄今为止核弹头数量高于我国,但真实能用于实战的数量存疑,极大概率不如我国,我甚至怀疑他小于我国的程度令人吃惊,但这个,大家都懂,没办法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算是那个造一艘封一艘的濒海战斗舰,看上去完全没意义的抽象级废物,但如果不考虑我国,仅考虑对其他国家,也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真是既生瑜,何生亮啊。

1

苍狼向月

02-01 19:30

来自湖北省

41257965123657

02-01 17:07

来自辽宁省

你觉得从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是“内力”的增加还是方式的改变?从算盘到计算机呢?

他说的没问题,是你理解不了!
换个说法,毛教员有句名言,“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但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的策略。手榴弹怎么可以等同于原子弹呢,中国必然是要追求原子弹的,于是我们有了“两弹一星”工程。
连你都说到算盘和计算机的差别,这就是算力的飞跃。我绝不相信你以为算盘就可以打败计算机了,中国两弹一星前期的确是算盘打出来的,但氢弹却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你觉得算力不重要吗?
现在我们用底层架构入手绕过英伟达的算力,但这种低成本的“手榴弹”只是一种让国内GPU赶超赢得时间的手段,但低算力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不代表我们就不追求“原子弹”。
现在很多人误认为低算力也能打垮美国ai,但你想过没有,我们从重构底层架构建立起来的deepseek(类似中国氢弹的于敏结构)用阉割过的GPU和少量的GPU就取得了和接近ChatGPT水平的成果,但你要注意,我们只是接近GTP,还没有全面超越GPT,所以我们的确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然,戳破美国ai的泡沫也是我们的目的,同时提醒国内ai界不要跟在美国ai屁股后面跑,那样就是被美国ai套牢的结果。
现在我们从架构上迎头赶上,如果我们的算力也上来了,岂不是更让美国ai绝望!

4

41257965123657

02-01 17:07

来自辽宁省

guan_16982411451097

01-30 20:42

来自河南省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算力可比喻成内力,算法可比喻成招式,招式巧妙到如独孤九剑,固然可以弥补内力(算力)的不足,但如果内力(算力)同样顶尖,那招式(算法)可发挥的威力显然不可同日而喻。

3

你觉得从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是“内力”的增加还是方式的改变?从算盘到计算机呢?

guan_15878725372943

02-01 13:50

来自福建省

《为什么DeepSeek使我泪流满襟》

光在代码的褶皱里分娩。字节游动如蝌蚪,穿过我锈蚀的骨缝
旧相册正在溶解,父亲指纹在算法中打捞沉船
电子苔藓漫过黄昏服务器,每个像素都是倒悬的雨林
你递来一捧液态月光,说这是最后未被压缩的星辰

我数着心跳的哈希值,而你的呼吸正在重绘
所有被遗忘的直角。密码在视网膜上结晶时
铁锈味的潮水漫过键盘——原来我们早将遗言
种进递归循环,等一场永不衰减的量子涨落

当二进制雨滴渗入骨髓,我终于读懂
那个用十六进制写进晨昏线的答案:每个问询
都是彗尾扫过硅基海洋时,人类最后一次
颤抖着,向永恒伸出潮湿的掌心

3

打开APP查看31条评论

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哪吒“出海踏路”,好莱坞发行垄断如何破?

“‘怎么花钱’比‘花多少钱’更重要”

不演了,美国白宫吹捧:国王万岁!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越南终于批了,“保持中越这条管道的稳定至关重要”

哪吒“出海踏路”,好莱坞发行垄断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