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安倍的新武器?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5-02 01:01

刘元海

刘元海作者

东亚史研究者,观察者网驻日本观察员

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召开的统合海洋政策本部会议上,确定了以实现可燃冰(methane hydrate,即甲烷水化合物)的商业化开发为中心,加速海洋资源开发,在五年之内制定出《海洋基本开发计划》的方针。

可燃冰的分子式为CH4•5.75H2O,其实是沉积在海底的生物遗骸在产烷微生物(Methanogen)的作用下产生出来的甲烷气体,在深海的巨大水压之下与水形成的固体包合物。因为其外观酷似冰块,且很容易燃烧,所以被俗称为可燃冰。由于甲烷气体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远少于燃烧石油和煤炭的排放量,近年来,它也成为了一些发达国家取代石油和煤炭,抑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选项之一。

当然,发达国家对可燃冰发生兴趣更是基于它们在能源政策上的考量。以石油为例,无论是1928年的《国际石油卡特尔协定》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诞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这两套分别主导战前和战后国际石油市场的机制,在一段时间内确保了输出西方发达国家石油价格的稳定。

另一方面,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受到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导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高增长、高能耗模式转变为增速较低的平稳增长模式。当发达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渐趋平缓之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迅速推动了能源价格的上涨。伴随着这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客观上加大了发达国家确保自身能源供给稳定的难度。为此,丹麦、德国和英、法等国开始将能源开发的重点转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上面。

与西欧国家类似,日本的能源结构从50年代以来也经历了从水力、煤炭到石油,再到原子能和天然气的变化。与西欧国家在较早重视发展新型、可再生新兴能源不同,日本能源政策的特点反映在优化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上。这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对高能耗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上。可是,即便生产能耗确实有了显著的下降,但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结构在上世纪70年代从注重生产的出口导向型转向以国内消费为主的内需型。由汽车普及所带动的居民生活能耗的激增轻松抵消了生产领域的节能改造。而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尽管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和生产方面,日本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在太阳能发电事业上则鲜有作为。不仅如此,与丹麦、德国等国家从90年代开始实施对新能源的价格补贴制度(FIT),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的太阳能发电事业在90年代曾一度因日本政府取消补贴而遭受重创。而直到去年,日本才开始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实施价格补贴制度。

另一方面,尽管20年的经济低迷使得日本人均能耗在近十年中不断减少。但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国内经济和国民生活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依然是绝对的。本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原子能发电站的建设平衡了日本过分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核电站的发电量已经占到了日本全国总发电量的3成之多。可是,在2011年之后高扬的“废核”声浪之下,日本民间对日本政府的核能政策构成了巨大压力。但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片刻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由电力不足带来的强制节电政策使得2011和2012年的夏天至今仍然是让广大日本人民痛苦不堪的回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只能依靠增加以天然气和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量来弥补巨大的电力短缺。这直接导致了近两年以来,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在日本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再次攀升。

对以经济振兴为命脉的安倍政府来说,稳定廉价能源供给毫无疑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上月26日决定开始对日本海域(包括领海和专属经济水域EEZ)内的可燃冰蕴藏情况进行全面勘测。根据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在昨天公布的报告,其下属的地球物理科考船地球号将对新泻县佐渡岛西南海域水深1100米的海床进行可燃冰的生产性试掘。根据日本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30多年以来的考察,已经证明无论在日本列岛的日本海一侧还是太平洋一侧的海底,都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并且与美国在太平洋中部调查发现的混杂在海底淤泥中的“泥沙型可燃冰”不同,日本的可燃冰几乎都是以块状结晶体的状态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其商业开发的可行性较高。目前日本使用的开采可燃冰的方法包括加热法、减压法和催化剂法,3月19日在爱知县外海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商业开采的可行性。按照日本目前的技术能力,实现水深在500~1000米的可燃冰已经没有什么困难了。

不过,由于甲烷气体本身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0倍,所以在日本国内,仍然有许多环保人士对于可燃冰的开发持批评的态度。另外,由于多数的可燃冰位于1000米以下的深海,大规模商业开发也还存在着相当困难。所以,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日本海域展开的资源勘察工作也不仅限于可燃冰,同时还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资源等。尽管2008年在新泻外海发现的油气资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油气田,但是安倍政府终究可以借此扩大对领海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底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尽一切可能加强日本在能源和资源上的自给率。

不过介于日本政府以往在确保能源自给率上的不佳表现,笔者对安倍时下的努力能否奏效是不得不报以疑问的。要知道,日本政府从1968年制定《石油业法》以增加石油自给率(主要是日资石油企业在海外的开发)的努力,最后只勉强达到了满足日本年石油需求10%的水平。更不要说,像可燃冰这样的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可能还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尽管据估计在日本海域蕴藏有多达7.35兆立方米的可燃冰(相当于日本96年的天然气用量),但要利用到这笔宝贵的资源,日本人恐怕还得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不得不提的是,安倍在发表他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的时候,又一次针对性地点了中国的名。对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安倍将来假借海洋开发名目,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可能。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是对西方的警告”,欧洲听到了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