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江葬——记者“恶作剧”与部长“答非所问”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3-16 08:45

鲁宁

鲁宁作者

资深媒体人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会场上负责回答媒体提问是民政部部长和副部长。

发布会进行中,一场“恶作剧”在两位部长的预料之外突然上演。有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冷不丁向李部长提问:最近把死猪“江葬”是不是因为付不起死猪的火葬费?有备而来的李部长对记者的此番提问显然没有回过神来,抑或说等他意识到这是记者存心出他洋相为时已晚。于是,李部长只能围绕国民殡葬费及殡葬改革侃侃而谈。

由于新闻发布会系现直播,舆论尤其是网络上的反应可想而知。结果,李部长被部分网民贴上了“答非所问部长”的标签。这还是客气的声音,不客气的则对李部长竭尽讽刺与嘲弄。

在中国传统新闻发布范畴内,一名中国记者是否可以有意设置一个话题(等着民政部长往里钻),笔者不想作过多评论,更不想将这类现象上升到媒体和记者的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因为笔者相信广大观察者网网友和粉丝,心里自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笔者只想说,李部长乃至那位副部长之所以陷入被动,说到底不是记者和媒体的问题,而首先是官员包括高级官员应对言路开放的意识和能力双双不足的问题。

笔者早年在一线采访时,多次参加过各层级的专场新闻发布会,就算轮到提问,问什么问题也不能作自由选择,更不允许临场自由发挥,而必须提前一天领受发问的题目,然后默记提问内容,只等第二天中规中矩的提问。换言之,你的提问怎么回答,对方早就作好了提前准备。新闻发布会无非是走个形式对社会演一出戏而已。

凭以往的亲身经历加今天的观察,笔者以为,那个临场突然“跑题”的记者,显然是临时决定改变前一天定下来的提问内容,而李部长手下的写作班子,则按原先商定的提问为李部长预先写好了答卷,如果那个记者不玩那个“恶作剧”,李部长只管“照本宣科”即可。没准想,那个记者突然玩了这一出……等李部长醒悟过来发现味道不对为时晚矣!

这也不能全怪李部长。今年全国“两会”,比民政部来头更大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其实也是提前安排好的。如果记者听话,问题不大。可如果记者标新立异存心玩一把,官员出洋相在所难免。李部长恰恰成了这个“不幸儿”。

舆论开放态势不可逆转,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故意“跑题”。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赶快摒弃新闻发布会发布方与提问记者共同演戏的旧格局,坦然面对记者各种刁钻的提问。如果李部长和那位副部长以坦然心态上场,非但不会出此洋相,甚至连答卷都无须事先准备。若有此心理准备和定力,甭管记者提问多么刁钻,凭一位共和国部长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和应变能力,什么样的难局不能化解?所言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讲得就是这个理。

李部长等之所以被记者“玩”了一把,说白了是媒体的“前行”速度越来越快,而整个官员群体与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却跟不上趟。

如果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能大致赶上趟,李部长完全可用客气而冷峻的口吻,对记者的“恶作剧”来个反向幽默,提醒记者的提问找错了答题的对象。倘若如此,获赞誉分的是李部长,出洋相的则是那个记者。

由于中国不可能采用西式竞选制度,官员群体面对社会或媒体的刁钻提问总体缺乏实际锻炼机会,短时间内,官员化险为夷、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可通过“恶补”而迅速提高。但是,面对言路日益开放,官员尤其是各级党政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务必要利用各种场合抓紧补习。否则,还会有更多的官员包括高级官员因迈不过从容应对媒体之“坎”而再出洋相。

开放中国,开放社会。一本正经的、事先导演好的新闻发布会一定会越来越少,倘若官方的新闻发布仍然如眼下的各类听证会那样玩虚活,天真地指望所有的提问记者都会遵守新闻发布的“潜规则”,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官员在新闻发布会场被搞得狼狈不堪。

笔者以为,在这件“答非所问”的乌龙事件中,对李部长和“李部长们”苛刻一点没有坏处只有好处。高级官员坦然面对媒体和记者的刁钻提问,往大处说也是一种执政能力。放弃事先准备答题的旧习,勇敢面对媒体和记者的各种提问,包括故意“挑刺”甚至“挑衅”,中国官员迟早都得面对。从现在起,上级带下级、一级带一级,假以时日,眼下的被动局面是可以大幅改变的。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