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科恩:奥巴马做人要更诚实些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3-30 08:47

罗杰·科恩

罗杰·科恩作者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巴拉克·奥巴马宣布重返亚洲以后,数年来无所作为,跨太平洋联盟苟延残喘;本周,他突然精神一震,让欧洲的老朋友们大为惊讶。奥巴马首度作为美国总统访问布鲁塞尔,高呼“牢不可破的盟友”应团结一致,防范俄罗斯“践踏邻国”。

奥巴马大谈自由,大谈美欧共同对抗独裁与“残暴势力”的“理念斗争”——在欧洲看来,这是属于20世纪的老调子。奥巴马否认现在正上演“另一场冷战”,俄罗斯总统普京代表不了任何“全球性意识形态”——这话还不算离谱。

他不失时机地强调《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即成员国一旦遭受攻击,其他成员国将做出军事反应。这十分重要,尤其对于波罗的海国家而言。北约的军事承诺还有另外一条,用于制定“紧急预案”保护中欧和东欧的成员国。迄今为止,这些预案的实际作用远远不够。总而言之,对俄罗斯的制裁,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以及军事力量东移,西方的这些动作向普京明确发出信号:他们不会改变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现状,但不允许得寸进尺。

奥巴马在布鲁塞尔继续推行西方价值观

有信号总比没信号好。然而,俄罗斯总统在以下各方面占尽便宜:美国战事频扰、军费骤降;美国先画出一条红线,然后红线居然变绿了;欧盟分歧严重;北约与其说是21世纪机构,不如说是活在空洞的历史记忆中。奥巴马现在的工作是亡羊补牢。

不过,他在布鲁塞尔被视为访欧之行焦点、企图用言语代替实际行动的演讲,大体上是一次糟糕的表演。奥巴马摆出一大堆空洞的灵丹妙药,试图向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和钱袋子)灌输西方社会自由市场的价值观。

问题不是说那些价值观不对。美国和欧盟仍然对全世界的穷人和受压迫群体具有吸引力。问题也不是说伊拉克战争(及其伤亡人数)比克里米亚争端更加具有正当性。问题是,奥巴马做人要更加诚实些。

他所称颂的西方民主国家事实上并未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其光环逐渐褪去颜色,而世界上的独裁者,包括赤膊上阵的普京在内,间接地从中受益。

不单是欧洲失业率大增(今年欧洲议会选举可能诞生一波反对移民的右翼政党)。不单是(暂时稳住的)欧元危机和欧洲货币如何整合的老问题。不单是外界对自以为是的欧盟已经失去信心,认为它过于官僚、不够民主。不单是欧洲和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愈加严重,中产阶级没落,金钱侵蚀了民主国家内部的公正原则与选举程序。不单是两极分化的美国民主政体陷入僵局,共和党采用“焦土政策”阻挠政府,不惜让政府去年陷入停摆;一个CEO工作几个星期便可获得8千万美元,而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停滞不前。不单是美国国安局被曝监听和窃取数据。不单是年轻人失去了梦想的欲望。

上述全部问题统统加起来,才是他们所面对的现实。西方社会除非能够摆脱陈见、消除劣势、重新发现奥巴马所谓的“一切男人、女人、造物皆平等的简单道理”,否则,他们将很难赢得他所谓的“理念斗争”。

与其花费心思堆砌辞藻,他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振兴自己任内长期忽视的欧洲盟友关系;美国和欧洲的民主国家如何扬长避短,凭借开放社会的高尚品质实现复兴。

“此刻不宜夸夸其谈”奥巴马吟诵道,“乌克兰局势和许多国际危机一样,无法轻易解决,单凭武力无济于事。”

诚哉斯言。但此刻亦非唠叨民主、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法治等西方基本价值观之机。更何况,如今西方社会民主不畅、自由不灵、市场不公、法治不仁之现状。

(本文原载《纽约时报》国际版3月28日,原标题Obama’s Anemic Speech in Europe;观察者网朱新伟/译)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0天要选出新总统,伊朗谁有可能?

逮捕令发不发?“未来几天压力将来到她们身上”

ICC刚刚“救了”内塔尼亚胡?

ICC检察官申请逮捕以总理,美以“暴跳如雷”

伊朗官方通讯社称莱希直升机事故系“技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