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义:中国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4-11 07:51
【编者按: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英国人罗思义赐观察者网专稿,讨论中国如何突破中国收入陷阱。
按照世行2012年的标准,中等收入上限是人均GDP达到12615美元,此前,胡鞍钢教授《“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伪命题》文章说,中国已经有一些省市比如江、浙、沪、京等,已经跨入高等收入行列。
罗思义则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角度来论述。他通过大量鲜见的全球数据证实,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拥有最成功的战略。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应选用何种策略,首先必须能对下述三个基本事实给出答案:
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会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为什么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已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少数亚洲经济体优于所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但增速不如中国?为什么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未能实现快速增长,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之列?】
中国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写入十三五规划。
但遗憾的是,部分新自由主义者建议,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应听从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倡导的政策——国际上熟知的“华盛顿共识”,这不符合中国谚语所说的“实事求是”。
林毅夫在其文章《中国经济学家非得学习西方吗》中,谈及“华盛顿共识”就曾精准地指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按照西方主流的发展理论来制定推行政策获得了成功。少数几个发展绩效比较好,或者转型绩效比较好的经济体,他们推行的政策在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来看都是错误的。”
更确切地说,正如中国国务院参事室2015年11月发布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重要论述解读》指出:“林毅夫认为,20多年过去,按照新自由主义,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国家并未获得成功。相反,他们普遍遭遇经济崩溃或停滞,危机不断,他们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比60年代、70年代结构主义的时候还低,而且发生危机的频率比60年代、70年代还高。”
哪些经济体已实现快速发展?
就批评“华盛顿共识”时所提及的“西方主流发展理论”,笔者与林毅夫的解释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邓小平一手缔造的中国的经济改革更为成功,拙文《邓小平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框架对比研究》对此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但撇开术语问题不谈,林毅夫的基本观点完全正确,也合乎事实。事实上,正如下文将要给出的数据,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所遭遇的情况,甚至比林毅夫所说的更糟。相对而言,大多数国家变得更不发达,即事实上他们更进一步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了。
正如下述数据所示,只有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或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但实现最快速增长的所有经济体都来自于亚洲,这一事实,有利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从中借鉴经验。
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如此凤毛麟角,意味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遭遇失败。也即是说,在亚洲之外深受新自由主义推崇的“华盛顿共识”,事实上已被证明为失败的发展理论。因此,中国应学习实事求是的方法而非失败的理论:
• 从正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少数发展中国家的的成功经验;
• 从负面角度而言,应侧重分析听从了世界银行/ IMF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而未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未能成功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那些国家的失败教训。
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增长的国际事实。当然,这样的实证研究会得出结论。但实事求是对中国乃至所有国家来说,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事实证明,依据事实的发展战略才能取得成功,也是任何理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理论必须符合事实。不应罔顾事实或为适应错误的理论改变事实。如果一种理论不符合事实,那么它就是错误的,理应被抛弃。
这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都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如果中国依据如何过渡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错误理论实施政策,那么这种政策必将失败,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将波及逾十亿中国人,阻止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因此,论述发展中经济体成败经验的事实,是判断一种理论正确与否的前提。
“中等收入陷阱”是否存在?
应该指出的是,西方曾就是否事实上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展开过重大的讨论。例如,《经济学人》杂志曾讨论过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说,“支持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人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其实并非如此,相反,他们增长得更快。他们根据佩恩表对各国1950至2010年间的收入进行了对比。人均收入在13000-14000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即中等收入国家)间的国家在下一个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基本为2.9%,快于其他任何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值。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体的规模会持续不断发展。潜在的陷阱隐藏在各种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单单拿中等水平说事没有道理。”
不过,我无意用更多篇幅谈论这种争论。我只想说明,发展中国家跻身高收入国家非常困难。因此,“为何仅极少数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这个问题将被视为一种实证检验。
何谓高收入经济体
毫无疑问,第一个问题是何谓高收入经济体标准。从国际上来看,有68个国家或地区符合世界银行界定的“高收入经济体”的官方标准——人均GDP为12736 美元(约82478人民币)。但支持中国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具有明显的误导成份,主要原因有两个:
• 首先,这68个高收入经济体中的大多数都是非常小的国家,35个国家的人口不到五百万。仅22个高收入经济体或者地区的人口超过一千万;
• 许多国家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完全是由于其拥有非常少的人口与是避税天堂,比如开曼群岛、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百慕大群岛、马恩岛等国家,或者由于拥有大量的单一商品油,比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家。
显然,这种类型的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既不具备人口少的条件,也不能推行逃税天堂的战略,更不具备以石油为主的经济条件。
这样的事实说明,部分中国媒体有时讨论中国的国际排名时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他们未将人口基数、经济规模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是以石油出口为主考虑在内。中国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过渡这样严肃的问题,不能依据草率的统计,而是需要准确的信息。
哪些国家已跻身高收入经济体?
首先谈经济发展事实。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已跻身最重要的高收入经济体数十年了。他们自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后已有数十年以上(通常都超过一个世纪),一直以相对慢的增速增长。
例如,就整个二十世纪而论,美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9%,德国为1.8%,英国为1.5%。显然,这样慢的增长路径不适于中国作为发展模式,因为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在未来5-10年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
接下来谈中国自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条件。可以指出的是,事实上大多数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此期间进一步落后于美国。以人口至少不低于五百万的国家和1978年其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 40%为例,1978-2015 年符合此类条件的53个国家中,28个国家的人均GDP进一步落后于美国, 25个国家的地位则相对美国有所提高。
也即是说,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美国更不发达了。这说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存在难度。
但也应该注意到,在较长的时期内,许多前发达经济体退步为发展中经济体地位,或者遭受了灾难性的挫折。
例如,阿根廷的人均GDP从1938年相当于美国的67% 到 2015年跌至30%;智利的人均GDP从1910年相当于美国的60% 到 2015年跌至50%;俄罗斯的人均GDP从1975相当于美国的43% 到 2015年跌至28%。1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仅有少数几个国家的人均GDP相对美国大幅增长。自中国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只有6个至少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与韩国),与美国人均GDP的差距至少缩小了20%。这6个经济体都是来自亚洲。
1978-2015年与1950-2015年,中国大陆的人均GDP增速快于任何国家。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人均GDP起点均远高于中国大陆,而且已实现了中国的目标——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转变。
就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数量而言,亚洲经济体占据压倒性优势。如表1所示,世界增速最快的所有10个经济体全部来自亚洲——事实上,前13位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均来自亚洲。
因此,亚洲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并非是因为推行了世界银行与IMF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这说明,中国要确保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就不能听信世界银行的教条,而是要侧重学习何种因素能确保国经济增速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然后要学习何种因素导致亚洲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与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差距缩小
既然中国的人均GDP增速快于其他任何经济体,为何其仍未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答案当然是取决于不同经济体的起点不同。
1929年,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8%,彼时印度的人均GDP高于中国30%。就经济发展而言,清朝与1911年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在追赶发达经济体上是失败的——1900年中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3%,1913年这一数据为10%。
自日本侵华与中国内战结束到1950年,中国几乎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5%。1950年,世界141个经济体中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它们是非洲的八个国家(博茨瓦纳、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马拉维、坦桑尼亚)和亚洲的两个国家(缅甸、蒙古)2。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比较:据麦迪森计算,1950年时印度的人均GDP高于中国近40%;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最新计算,1950年时印度的人均GDP高于中国近80%。
到1978年,中国取得了了不起的社会成就,比如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速快于世界史上的其他任何主要国家,我曾在拙文《中国在毛泽东治下取得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社会成就》中对此有过详细分析。
那个时期,中国也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大幅缩小了与其他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如印度人均GDP的差距: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人均GDP从1950年领先中国80%到1978年缩小至30%。
据麦迪森计算,印度的人均GDP从1950年领先中国40%到1978年缩小至0。这是相当可观的的经济成就。当然,这也是了不起的社会成就,但中国的人均GDP仍远落后于其他快速增长的经济体。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快于其他任何国家,也快速缩小了与所有发达经济体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人均GDP差距。
如表2所示,1978年时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0倍,2015年时这一差距缩小至4倍。表2同时显示,中国在多项数据上已缩小与所有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有些数据甚至已超过后者。(见表2,1978年与2015年,各经济体人均GDP与中国大陆人均GDP的比例。)
但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起点均高于中国,这是他们早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仍领先中国5-10年的原因。
从1978-2015年,中国与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差距均有所缩小,具体情况如下:
•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人均GDP差距已从逾八倍缩小至仅略超过三倍;
• 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的人均GDP差距已从十五倍缩小至四倍;
• 中国与新加坡的人均GDP差距已从逾二十倍缩小至不到六倍;
• 中国与韩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近六倍缩小至不到三倍;
综上所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表现远优于亚洲四小龙,但后者经济增速继续远快于老牌发达经济体。因此,中国最终要缩小与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DP差距,就必须要继续长期(数十年)保持良好的表现。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发展战略的比较
上文所述的是中国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的比较,本节将主要比较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战略。
上文已指出,最重要的老牌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年增长率,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通常已超过一个世纪)不到2%。
如表3所示,这种基本的模式并未改变。以最重要的发达经济体1978-2015年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例,英国为1.7%,美国、德国、日本为1.6%,法国为1.2%。
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率约为所有这些经济体的近四倍。结果是,中国缩小了与这些经济体的人均GDP差距。
但也需要清楚地注意到,这些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年增长率相差无己,都低于2%,最高的为1.7%,最低的为1.2%。 1978-2015年,中国与这些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差距缩小具体如下:
• 中国与美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30倍缩小至4倍;
• 中国与德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26倍缩小至不到3.5倍;
• 中国与英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21倍缩小至不到3倍;
• 中国与法国的人均GDP差距已从25倍缩小至不到3倍;
• 中国与日本的人均GDP差距已从近21倍缩小至不到3倍。
中国快速缩小与这些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差距是必然结果,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原因。
发达经济体经济缓慢增长并非新现象,这一现象贯穿其整个历史发展期间,包括人均GDP增长缓慢仅是冰山一角。
也即是说,发达经济体年均增长率缓慢增长,并非由于其当前较高的人均GDP水平,而是当其人均GDP水平甚至明显低于中国当前水平的更早时期这一现象就存在。鉴于所有发达经济体基本上超过一个世纪都维持相同且非常慢的增长率,如果中国采用其增长模式,那么中国也将会陷入缓慢增长。
结论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显而易见。因此,任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理论和战略,必须符合事实。可以看到:
• 如果目标是追赶发达经济体,那么全盘照搬发达经济体的任何模式就是错误的。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模式是数十年(超过一个世纪)维持缓慢增长。
中国采用这样的缓慢增长模式,就无法在5-10年后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国际标准,或者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已被普遍证明的快速增长经济模式——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发展中经济体所采用的这些模式如下:
•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方面拥有最成功的战略。 1950-2015年与1978-2015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拙文《邓小平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框架对比研究》与《怎么理解习近平的经济思想?》,曾对中国经济理论相较西方具有优越性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 继中国后的第二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通常被称为“亚洲发展模式”,拙文《为什么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可以很好的诠释亚洲的增长?》曾对亚洲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世界银行与IMF倡导、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华盛顿共识”,与中国的发展模式与那些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相比,是一种失败,正如林毅夫在上文的精准评价。
事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任何理论与政策必须立足于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就全球经济增长而论,任何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必须能对下述三个基本事实,给出答案。这三个决定性的问题如下:
• 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会优于所有其他经济体?
• 为什么人均GDP起点高于中国,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国际标准的少数亚洲经济体表现不如中国,但优于所有其他发展中经济体?
• 为什么遵循“华盛顿共识”的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未能实现快速增长,或者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反而大多数情况下进一步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
中国经济发展的任何政策,都不能以“华盛顿共识”教条为基础,因为全球增长数据显示,“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失败的发展战略。相反,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那些国家,并非基于“华盛顿共识”。应对如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这样严肃问题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事求是。
注释
1. 1950年前的数据引用自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所著的《世界经济千年史》(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08 AD),所有数据均按1990年国际元计算。2015年的数据引用自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the Total Economy Database 2015》
2. 前面的数据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所著的《世界经济千年史》(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08 AD)数据计算。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the Total Economy Database 2015 》对此数据作了修正,结果显示,20世纪5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人均GDP略高于中国——但显然,结果并无明显区别。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请扫码关注羽扇观经(guanchacaijing),分享思想盛宴,解读财经大势、有趣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