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沃尔夫:中国该如何避免与美国贸易战?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3-30 10:51

马丁·沃尔夫

马丁·沃尔夫作者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

【翻译/观察者网吴迪】中国应如何应对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布的那些极具侵略性的贸易政策?答案是:以战略取胜。中国应当制定长远的策略以应对美国日益高涨的敌意。

在上周华盛顿发生的各种轰炸性事件中,或许有一项比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展开贸易行动“301条款”更为重要,那就是任命约翰·博尔顿担任美国总统的首席国家安全顾问。然而,向中国对美出口的价值600亿美元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计划毫不掩饰地暴露出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侵略性。拟议的关税政策只是美国针对中国技术产业政策所发起的系列进攻之一,特朗普还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向中国发起指控,并且计划对中国投资美科技公司实施新的限制政策。

美国这些行动的意图尚不明确。这仅是为了阻止所谓不正当行为吗?好比强制技术转移或直接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抑或,美国既然把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所以希望借此封杀中国的技术进步?如果美国的目的是后者,那是不可能达成的,也毫无谈判的余地。

特朗普还强调,中国必须要缩减1000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特朗普此番表态暗含的意思是各个贸易伙伴之间都应保持贸易平衡,但这显然又是既不可能实现,也不可能谈判的。

有种乐观的看法是,这些举措将为中美贸易谈判拉开序幕,最终双方将达成协议。但较悲观的看法是,未来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将没完没了地谈判,如今才刚刚开始;更悲观的预测是,贸易谈判将会在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中破裂,或许从而引发更广泛的敌对行动。

当然这也取决于中国。中国必须意识到美国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特朗普的当选只是这种转变的一种表象。此外,在贸易方面,民主党的保护主义倾向远比共和党更强烈。

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一转变?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担心失去其主导地位。中国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尽管中美贸易并不是美国工人生活潦倒主要原因,但经济学家们所说的“中国冲击”却真实存在并且影响重大。更糟糕的是,美国政府未能为受到冲击的工人及社群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积极支持。

此外,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签订的协议已经不再被美国认可。正如特朗普所说,美国要的是严格意义上的“互惠”。最后,很多美国商界人士认为中国在追求产业发展目标时存在“欺诈”行径。

经验告诉我们,抱怨永远不会结束。大约10年前,有人抱怨中国经常账户盈余、汇率过低以及外汇储备太多。如今这些情况都已发生改变,中国国际贸易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已降至1.4%。但现在人们依然不满意,他们开始将矛头转向双边贸易失衡、强制性技术转移、产能过剩以及中国不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今天的中国已经变了,变得更加成功、更加强大。外人抱怨中国的内容也变了,而唯一不变的是抱怨本身。

表面上来看,特朗普独特的性格加剧了中美两国的摩擦,但实际上问题却根植于美国人内心的焦虑中。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妥善应对呢?

第一,采取有针对性、精准而有限的反制措施。像所有的恃强凌弱者一样,特朗普只崇尚实力。事实上,他非常尊敬习近平。

第二,对具有合理性或解决起来符合中国利益的投诉,加以处理。40年来改革开放的惊人成就表明,经济自由化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中国可以也应当继续加快其国内外自由化进程。许多外国企业抱怨,在中国做生意时往往被迫转让专业技术,而这样的“经营要求”实际上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中国需要对此采取果断行动。

第三,中国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让步。中国可以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这将帮助减少双边贸易顺差,而这只是重新分配了全球天然气的供应格局。但是,中国作为许多大宗商品的全球主导市场,如果在大宗商品贸易上采取同样的策略,将造成更大的问题,因为这会损害其他供应方的利益。特朗普很可能希望中国对澳大利亚食品或欧洲飞机等产品都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那么这就意味着自由主义全球贸易体系的终结。

第四,将讨论多边化。钢铁等标准产品的盈余问题不能仅通过单边或双边努力来解决,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可以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从而巩固自由贸易体系,并且增加世界对中国经济健康的依赖关系。在这样一个全球层面上进行运作还有另一个潜在好处:大国很难通过双边谈判达成协议,因为他们往往把让步视为耻辱;但是在全球层面的语境下,适当的让步被视为一件对各方都有利的事。

最后,如果中国严格遵照世贸组织规则行动,将使欧洲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因为一方面欧洲和美国一样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感到焦虑,但另一方面他们仍然相信世贸组织的规则。如果中国采取高姿态主动严格要求自己,欧洲人将不得不支持中国。

我们处于一个战略竞争的新时代,问题关键在于,竞争起来是否控制得住?还是会导致国家关系破裂。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极度不稳定的因素,但中国应当为自己和世界的利益着想,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下。

(观察者网吴迪译自《金融时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中国 美国 贸易战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