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戚继光用毛竹 习近平赞钢叉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5-04 09:23

马平

马平作者

媒体人,前工程师

毛竹上阵

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喀什视察时讲起了古代兵法:“看到你们(基层民警)的长警棍,我不由想起明代时戚继光训练怎么打倭寇,他就地取材,把毛竹削尖,很长,5人或7人一组,先用毛竹竿挡住倭寇,使他们近不了身,盾牌兵再上去击杀,非常有效。我们也要有好的兵法和有效的武器。”

这里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物品——毛竹。自从青铜时代以来,金属兵器就是战争的必需品。只有陈胜吴广那种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造反,才会“斩木为兵”。这戚继光的毛竹是个什么东西?能让几百年后的军委主席如此赞美?

图a 习近平视察派出所装备

明朝是发达的铁器时代、已进入早期火器时代,以毛竹充当制式兵器,只能在戚继光的兵书中找到记录:

【狼筅(xiǎn)乃用大毛竹,上截连四旁附枝,节节枒杈,视之粗可二尺,长一丈五六尺。人用手势遮蔽全身,刀鎗丛刺必不能入,故人胆自大,用为前列,乃南方杀倭利器。】《练兵实纪》戚继光

图b狼筅图谱,比例略失真

参照上面的描述可以断定,习近平所说的“戚继光毛竹”就是“狼筅”。习近平为何会在派出所想起戚继光的古代“奇门”兵器?从外形上看,这种联想的确思路太广了一点,但从用途——或者说战术思想来看,习近平的联想颇有道理。

图c狼筅前端

从字面意思来说,何为“狼筅”?筅的意思很清楚:炊帚,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小型的竹扫把。“狼”又是什么意思?

明清小说中常见一个形容词,狼犺。就笔者所知,这个词或是“狼亢”(暴虐、粗糙)的变体,也可能是“榔槺”(笨拙)的异读。总之,词意最后变为“庞大、不灵便”。如【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犺些,欠钻疾,不活达……行者道:“这厮身体狼犺,窟穴窄小,断然转身不得】《西游记》吴承恩。如此看来,“狼筅”就是一把庞大笨重的竹扫帚。

物尽其用

虽说一寸长一寸强,但冷兵器绝非越重、越长就越好。因为使用、携带冷兵器本身也需要体力:【不考虑士兵体力怎么能讨论兵器强弱呢?排除力量因素的话,到钢厂偷块钢锭,焊个握把,这就是天下无敌的兵器(某讨论冷兵器的网友评论)】。从外形上看,狼筅是粗大毛竹外加无数枝杈,“一丈五六”的毛竹重量不说,单是枝杈带来的空气阻力就决定了这不是一种容易挥舞的兵器。更何况枝杈上还要绑扎利刃、安装铁尖。若非壮汉,不要说用狼筅打仗,仅仅端住兵器列阵就已经是难事了。难怪戚继光说:【凡用狼筅,须要节密枝坚,杪加利刃,要择力大之人能以胜此者,勿为物所使矣】

这样笨重的兵器,如何上阵杀敌呢?锋刃虽多,谁能把它们送到敌人面前?敌人闪开攻击,从侧翼扑来,又如何及时旋转格挡?

作为斩首以万级计算的战术宗师,戚继光自然不会设计缺乏实用性的兵器。在介绍完狼筅制法后,戚继光继续指出:【(狼)筅御而不能杀,非有诸色利器相资,鲜克有济。兵中所以必於用此者,缘士心临敌动怯,他器单薄,人胆摇夺,虽平日十分精习,便多张皇失措,忘其故态,惟筅则枝梢茂盛,遮蔽一身有馀,眼前可恃,足以壮胆助气,庶人敢站定。】即狼筅的用处恰恰不是杀敌,而是“御”,即控制较大的战场空间,消除敌人冲击力,为己方半职业化的军队提供心理优势。

分析戚继光鸳鸯阵的布局,可以发现,狼筅分布在阵型的侧面外围,正面杀伤主要靠队长亲自掌握的4名长矛兵输出。显然,狼筅掩护了长矛兵的侧翼,也拖累了长矛兵、刀盾手的机动力。因此阵后还有一名火枪兵压阵,以远程火力打击敌人,避免比狼筅灵便的敌人散兵利用机动性,在鸳鸯阵外围从容周旋,选择攻击点。通俗的说,满身利刃的狼筅就是鸳鸯阵两侧移动的铁丝网。

图d鸳鸯阵法

图e鸳鸯阵平面图

 

 

 

时代背景

戚继光生活在16世纪中期。那个年代,美洲的高产耐旱作物跨海而来,占据原本不值开发的瘠薄农田。旧大陆的农业区从一个个分立的沃土地块向外扩展,最后变成连绵的人口密集区,为将军们提供了庞大的潜在人力。同样在这个年代,冶金术发展越过了临界点,足以铸造承受爆炸力的金属管,黑火药枪炮逐步普及,第一次把肌肉之外的能量源推向战场,中古时代军事贵族的个人悍勇步步贬值。因此,家丁、独立骑士、游牧蛮族武士团等世袭武装日趋衰落。那些能充分利用平民人力,能充分发挥新武器效力的军官尝试着推进军事革命,开启新的时代;守旧的国家则必然在枪炮轰鸣中灭亡。

就在戚继光南征北战的同时,在欧亚大陆南部,帖木儿的后代(也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用上了火器,并把它们安放到移动的战车上,用长矛步兵掩护,屠杀了印度贵族的战象,建立莫卧儿帝国。在中东,奥斯曼帝国组建了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火枪禁卫军,建造了机动性最好的火炮部队,横扫三大洲。在欧亚大陆西端,长矛步兵和火枪混合编制,结成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称雄西欧。纵观欧亚大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术就是冷热兵器混编,长武器相互掩护组成队列基础,火器负责控制战场。在这种战术中,经过短期训练的普通人也能以主力身份参与战斗,用纪律性而不是个人武勇压倒敌人。

如此看来,戚继光的鸳鸯阵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时代潮流。但和欧亚大陆其他近代早期军队相比,平倭阶段的戚家军有两个明显不同。

一是编制小,在10余人团队(步兵班)内就实现了多兵种合成。而在西班牙大方阵中,多兵种合成的基本单位是团甚至旅,必须编成数千人的方阵才有合成战术。二是狼筅的存在。其他国家的混编部队也需要长柄兵器支撑队列,但并不需要狼筅这种移动工事,直接用密集的长矛来承担防御和近距离攻击任务。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特色的原因在哪里?为何几百年后习近平还要赞美戚家军独特的毛竹兵器?

笨而有效的办法,就不笨

戚家军和同时代其他军队的区别有很多成因。比如中国内地相对和平,武器更新压力小;而欧洲多内海,海军用途较大,火器用途广泛,进步速度更快。同时东南沿海湿润多雨,对早期尚不成熟的火枪有很大影响。所以戚家军的火器比例相对较低。

但回到上一节的两个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戚家军鸳鸯阵的使用场合和其他军队不太相同。鸳鸯阵和狼筅主要用于南方平倭,这段时间戚家军的主要敌人不是其他文明国家的正规军,不是草原上呼啸而来的大队游牧骑兵,也不是固守城市、要塞的叛乱武装,而是流动作战,不使用支援火力,以抢掠东南地区为主要目的的倭寇。

作战目标决定作战方式。东南丘陵地带河溪纵横,陆地交通不便,大型船队也无法通行,很少有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平川旷野。即便爆发大战,战役也不得不分解为许多场小战斗,独立进行。所以,必须在最小的作战单位内实现合成作战。

不过,小单位作战往往意味着战争的械斗化。因为近代军队的白刃战优势主要体现为严密的纪律性,而不是单兵武艺。具体到战术上,近代军队非常依赖长柄武器方阵的密集冲击(防御),而不是散兵的个人武技。正如戚继光在另一本书中所说:【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在平倭寇的战斗中,往往是几十人甚至十余人的小单位独立参战,相当于正规军主动解散了密集方阵,近代步兵在这种混战中如何对抗擅长打混战、单兵作战的海盗?

此时狼筅就起了“虚拟方阵”的作用。狼筅杀伤力不强,但控制范围大,布置到鸳鸯阵边缘,相当于多了十几支不太积极的长矛(刺刀)。这既稳定了中间微型长矛方阵的侧翼,又稳定了整个小单位的军心。在小规模混战中,普通士兵依然有身处队列之中的自信和安全感,有能力发挥自己的纪律性和训练水平,对抗敌人的个人武技。

图f 现代模拟,在狼筅掩护下前进

诚然,身经百战的老兵未必需要这种被视觉夸大的安全感。和十几把并不能积极攻防的刺刀相比,老兵可能更希望侧面是另一杆进退有致的长矛。戚继光自己也承认:【若精兵风雨之势,则此器(狼筅)为重赘之物矣】但战争不是奥运会,从来不是比哪一方的精锐卫队更精锐一些,而是看哪一方能让千百菜鸟不那么“菜”。戚继光平倭,就地征募江南农民工匠从军,对抗战斗经验丰富,却缺乏纪律性的倭寇。首要问题就是增强士兵的自信心,让朴实百姓尽快成为敢战的勇士。在这种前提下,选用狼筅的戚家军战术体系看起来有点“土”,但能保证普通士兵坚定地前进,就是性价比最高,能尽快解决倭患的方案。

戚继光的“低成本”胜利不仅仅说明他是一员领兵良将,还证明他有综合权衡国家实力与战略目标的能力,实属统帅之才。在对倭寇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戚继光被调离江南这个次要战略方向,转任北方最重要的边防军区司令——蓟镇总兵。他没有在北方套用南方的成功经验,继续让士兵挥舞狼筅:【谆谆面谕鸳鸯阵势速战之条者,良以此也。若夫北方原旷,地形既殊,敌马动以数万,众寡亦异,驰如风雨,进不能止,岂可以此用之者耶?或曰:必如何而可?余曰:北方之事,须革车二千,练骥万余,甲兵数万,必兴十万之师,如卫公之法而不泥其迹,乃可收功尺寸】相反,戚继光抛弃了小型独立部队,转而在师旅层面演练火器,强调大兵团合成作战,还以战车加强枪炮的机动性,建立专业后勤部队。戚继光去世后,这些军事变革和受训军官继续发挥作用,在壬辰朝鲜战争中帮助明军战胜风头正盛、善用火枪的日本军。

戚继光的成就说明:武器并没有绝对的优劣高下之分。优秀的军人懂得武器的长处,也知道特定武器的局限性,不会指望一种武器包打天下。及时分析局势变化,选用最合适的战略战术才是胜利之本。

古今反恐作战

回到正题。新疆民警的防暴叉是一种反恐兵器,用来对付境内外勾结的恐怖分子,也用来控制被恐怖分子裹挟、蛊惑的民众。这与戚继光面临的战略局势颇有相似之处。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天皇是摆设,幕府将军也毫无实权,根本不存在一个能策划侵略计划的执政集团。即便是明朝一方,也从未正式指控日本政府或日本某个诸侯是倭寇入侵的策划者。只是泛泛的称:【前之入寇者,多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之人,其次则大隅、筑前、筑后、博德、日向、摄摩、津州、纪伊等岛,而丰前、丰后、和泉之人亦间有之……】

但同时代的可靠记录也表明:【倭奴藉华人为耳目,华人藉倭奴为爪牙,彼此依附,出没海岛,倏忽千里,莫可踪迹】。甚至有直接证据指出,中国人是许多倭寇的主力乃至头目:【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屯日本杨哥,(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入寇”、“寇自宁、台间遁走楠溪,至千石,取船渡江,约有百余人,多半约闽人……时生擒数十,皆闽人也】。从这个角度来看,倭寇入侵是一场内外勾结,少数暴徒蛊惑、裹挟国内民众的暴乱行动;戚继光平倭寇,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反侵略战争,不需要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倒是和今天新疆警方的治安行动颇有相似之处。

除了斗争性质相似。对战双方的战术特征也有一定的重合:

当代新疆恐怖分子多被极端主义思想洗脑,穷凶极恶;但在日常巡查之下,很难有严密的训练和组织,不会列阵来攻,多半没有严密的战术配合。类似地,倭寇也不是严密组织的军队,而是为分赃而聚集,见小利而亡命的临时团体,抢先破城的抢劫团伙可以优先选择战利品。所以当代恐怖分子和倭寇都喜欢手持刀斧,以迅猛的个人冲击来扩大杀伤,震慑平民(民兵、民警)。

分散在乡镇的派出所是反恐第一线。驻所民警和协警、民兵虽然也经过训练,但和野战军、武警的战斗素质差距较大,一般除了手枪外不装备强力火器。在对付一心求死的恐怖分子、控制被煽动的人群时,他们也的确需要长兵器来扩大控制范围,维持作战意志。所以,相隔几百年,面对战术套路相似的敌人,民警选用了手枪、防暴叉、防暴盾牌的组合,与当年鸳鸯阵中的火铳、狼筅、藤牌拥有类似的作战逻辑。观察者网曾汇总过各国军警的“返祖”战术: 可见在特定情况下向古人学习并非特例。习近平看到防暴叉联想到戚继光的狼筅,这的确是个很靠谱的联想。

图g 现代防暴阵列

岂在多杀伤

反恐作战与一般的战斗不同。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并不是反恐军警追求的目标。相反,往往是裹挟民众的恐怖分子最希望“己方”受到惨重杀伤,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对抗情绪,为更多的恐怖袭击创造社会基础。所以反恐行动需要谨慎选择兵器,尽可能地保证对抗烈度可控。从这个角度说,【御而不能杀】的现代狼筅——防暴叉是一种很恰当的兵器。

图h 制伏战术

当然,在控制烈度的同时,当场惩戒也很重要。瞬间击倒恐怖团伙,给暴乱人群带来肉体打击,这不仅可以压制恐怖事件,还能给恐怖分子、给被蛊惑的民众带来感性震慑。让思想摇摆的潜在恐怖分子自己体会到恐惧。从这个角度说,只有防暴叉是不够的,反恐前线需要更多、更有效的非致死性武器。如气浪手榴弹、失能弹药等。俄罗斯在反恐行动中曾大规模使用神经毒气,虽然副作用很大,但战果也颇为惊人。也不失为反恐武器的发展方向。对一线反恐军警来说,这些武器可以大大减少开火前的犹疑,提升了反恐人员的安全保障。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将恐怖分子明正典刑,当众伏法,远比当场击毙恐怖分子更重要。

责任编辑:朱海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