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中国影子中的莫迪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5-26 08:45

毛克疾

毛克疾作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2013年10月,智库布鲁金斯研究会发不了一篇让人颇感意外的文章,此文将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相当于地方行政首脑)莫迪相提并论,指出此二人虽然不是国家级领导,但是其所掌握的资源却不输世界许多国家。比这更重要的是,虽然两人都极具争议,不过却又都累积了巨大的民意支持。然而时至今日,两人的命运已大相径庭。莫迪所在的BJP(人民党)一举击败强势的国大党,他本人即将出任印度总理。莫迪当选都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一阵热议,这一点其实颇为非同寻常。此前但凡和印度有关的热帖大都充斥各种诸如恒河水、黑公交、烧寡妇之类的丑闻和爆料,除了笑料和吐槽之外,罕有人对印度政治有严肃的兴趣。此次热议莫迪也从侧面显出他的非同寻常。

在印度政坛,莫迪是一朵奇葩——喜欢他的人极端崇拜,反感他的人极端反感。他从2001年开始一连担任了三届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政绩突出,然而又非议不断。有人认为莫迪是极端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理由是他在2002年古吉拉特宗教骚乱中大肆拉偏架;然而也有人坚信莫迪是现代世俗文明的代理人,理由是他曾冒宗教之大不韪抛出“厕所高于神庙”的言论。有人坚信莫迪代表了大财团大企业的利益,认为他的亲市场倾向将会牺牲印度劳动人民的权益以捍卫大资本财团的霸权,然而也有人认定莫迪是印度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他所奉行的古吉拉特模式能为印度带来真正的共同富裕。有人认为莫迪会高举民族主义奉行对华强硬,因为他所代表的BJP不仅有这个传统,而且正是1998年印度核试的始作俑者;然而也有人认为莫迪会成为中国的朋友,不仅因为他因涉及宗教骚乱而被西方国家孤立,连美国签证也被注销,更因为他个人对中国模式推崇有加,他甚至将治下的古吉拉特邦称为“印度的广东”。

莫迪对中国模式推崇有加,但他能带领印度走多远?

同样一个人可以被贴上数量众多,但又互相对立的标签。这些标签恰好说明莫迪是一个政治强人。像历史上的各种强人一样,他的行事逻辑和政策视野就不能用标签来简单概括,这一点似乎与中国读者熟悉的“猫论”类似。由此类推,为了实现中远期的政治谋划,莫迪可以在穷人代表和资本之友之间自由转化;在印度教死硬分子和世俗现代化代言人闪躲腾挪。从这个意义上说2002年骚乱中莫迪拉偏架的行为,与其说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宗教偏见,不如说是为了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而暂时迎合占多数的印度教民众。与此同时,莫迪“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由之路”的论调也和邓小平当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示类似,莫迪有可能称为印度的邓小平吗?至少在西方世界,有不少人是这样看的,比如CNN

莫迪的改革之路注定不平坦。印度虽然早于中国立国,很多指标当年也远超中国,而且具有民主政体,不过从很多方面上看印度并不算得上一个彻底的现代国家。用矛盾分析法看,印度的主要矛盾就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国家和封建落后的社会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第一大体现就是政府对于社会的渗透程度极低,导致政令不达,治理涣散,效率低下。相比把党支部建到基层,把高音喇叭架到村头的中共,印度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依然被宗教和宗族势力所笼罩,此外印度传统种姓制度也依然强大。因此,许多印度人对政治非常冷漠,因为这和他们的生活基本无涉;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说村里的望族和周遭的神庙才是他们生活的中心。

古吉拉特邦在印度的位置

软件上印度农村各自为政,硬件上很多也处于前工业化的自然经济时代,缺少公路、水源、供电、现代通信。经济也是以小农种植业为主。国家政令难以影响基层治理,印度基层几乎可以说是封建割据,自给自足。这种特质也给选举政治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因为大政方针和日常生活基本没太大关系,普通印度人投票给谁往往和宗教、宗族、种姓、地域挂钩,至于哪个党派和候选人治国理政的能力成为次要问题。这种“票仓”格局成为印度民主的常态,使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都颇为低下,同时这也是国家和社会脱节的明证。

虽然政府的治理服务能力广遭诟病,不过它却依然高举福利大旗。早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就想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既想学资本主义的效率,又想学社会主义的公平,到头来形成了当前这种大规模而又低水平、低效率的公平。网上很多人声称羡慕印度的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可以说是没有看见这种低水平福利的本质。举个例子,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比较能反映医疗水平的数据,在印度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喀拉拉邦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十二,勉强和中国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印度全国平均则是千分之四十四。然而,福利天然就是政治正确,谁要敢跳出来反对无异于政治自杀。一面是“票仓”格局,另一面是不能碰的福利底线,印度政治必定缺乏活力,面对腐败横行、效率低下的痼疾束手无策,而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面对涣散的政治治理,莫迪当年在古吉拉特提出的口号是“治理最大化,政府最小化”,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语言就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执政能力”。这个口号背后的逻辑很明确: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开放市场,简化官僚流程,发展现代经济,瓦解农村封建式的社会体系,以此带来更大政治回报。

在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而在古吉拉特,莫迪的改革同样以农村作为切入点。莫迪的农村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从2002年开始,在莫迪的主持下,古吉拉特政府大量兴修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同时保证灌溉系统供电,协助农民采购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和良种。这些举措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空前绝后的农业增长率,从2001年到2010年,古吉拉特邦的农业增长率高达11%,居全印度首位。一方面,农民尝到政策甜头开始对政治感兴趣,很多就变成了莫迪的拥趸;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高,以前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做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大大下降,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许多农民开始到城市、城镇寻找工作。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幕再熟悉不过,如果说莫迪代表大资本的利益压榨印度底层民众,那么为什么古吉拉特农民会排队进城受压迫呢?

古吉拉特邦某地的灌溉设施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是中国许多县市级领导人挂在嘴边的话。在发展农村的同时,莫迪同样在城市大举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在印度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报告中,基础设施甚至被指为印度发展减速的主因。比方说供电不稳定一直是一个严重问题。莫迪治下的古吉拉特,大张旗鼓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最显眼的标志,这不仅使城市道路、住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电、供水等基础服务也大为改善。莫迪执政时期,古吉拉特从一个缺乏电力的邦居然一举变为电力出口邦,余电不仅输送到邻近的其他印度地方,甚至还小部分出口巴基斯坦。

古吉拉特邦的液化天然气储气罐

2012年4月,莫迪视察位于古吉拉特邦的印度首座1MW太阳能电厂

除了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土地政策是古吉拉特邦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古吉拉特地方政府拥有大量土地,因此莫迪可以用政策优惠,使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业企业获得低价工业用地。印度土地以私有制为主,在实际操作中所有权归属问题却极为复杂,更糟的是这类问题除了涉及法律外还和繁琐的政策相关,因此用地问题也一直是在印度吸引外资的一个难点。莫迪政府不仅仅补贴地价,而且还订立了投资友好型的用地法规,确保投资环境有利吸引外资。这一系列举措使古吉拉特脱颖而出,甚至被国大党治下印度工商部评为“最佳招商引资措施”。古吉拉特优厚的投资环境也为莫迪也赢得了大资本、大财团的青睐,因为印度少有其他地方可以提供力度如此之大的招商行动。

农村流出的富余劳动力,大大改善的基础设施,再加友好的用地政策,加上外来资本,现代工业需要的生产要素齐聚古吉拉特,这使古吉拉特的工业生产大幅度增加,年均增长率从2001-2004的3.95%跃升为2005-2009的12.65%。很多名牌厂家,比如塔塔集团就把生产厂从西孟加拉邦迁移到古吉拉特,吸引力可见一斑。

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莫迪明确选择了效率。虽然莫迪大体上维持了原有的医疗和教育模式,不过古吉拉特在福利方面的支出的增长却远低于印度平均水平。莫迪选择把有限的资源放耗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使政策重点从“分蛋糕”转为“做蛋糕”。为了抵消开支减少带来的负面效应,莫迪又大举放松了原来管制极其严格的医疗和教育产业,市场化办医办学。不过这种匆忙的市场化在短期内并没有弥补大规模削减福利带来的影响,因此古吉拉特邦在人类发展指数指标上表现差强人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成为此次大选中对手们攻击莫迪屡屡使用的武器——“莫迪只在乎死的GDP,不在乎活生生的人!”

印度的政治经济顽疾使许多印度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知识分子和海外印度人对长期执政的印度国大党颇为不满,而莫迪激进的古吉拉特崛却给这些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国大党是印度第一大党,其内部却派系众多,高层政治被“尼赫鲁-甘地”等几个精英集团把持。脱胎于传统的印度社会,国大党借助由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和建立印度共和国所带来的特殊影响力,在大部分时间都盘踞印度权力巅峰。但是长时间执政带来的宗派利益、地域利益犬牙交错,因此难以迈开步伐进行改革。而莫迪来自低种姓平民家庭,即使在BJP内部也属于少壮派,他又通过偏向市场和效率的改革,获得了独立于传统势力的政治支持,因此他的胜选可以说打开了印度政治新的一页。古吉拉特模式能不能推广到全印度其我们拭目以待,毕竟印度也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国家。

尽管他的反对者们喜欢给他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不过这些标签无一能代表莫迪的执政理念。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印度“票仓”逻辑,敢于打破既有制度的藩篱,用求实的态度和务实的方法处理长期困扰的积弊,这一点在众多雷声大雨点小又死要面子的印度政客中颇为罕见。在他的许多政策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子。诚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制造业带动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而时至今日印度常常宣传以第三产业立国来遮盖第二产业的短板。如果莫迪能以一代强人的做派带领印度10多亿人民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他将名垂青史,和甘地、尼赫鲁比肩。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