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奥巴马来了,美印关系的春天来了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1-25 08:15

毛克疾

毛克疾作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1月25日至27日对印度进行访问。这次访问将创造多项破纪录的“大新闻”:奥巴马是首位在任内两次访问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第一位参加印度国庆阅兵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莫迪合会晤之频繁更是史无前例……用陈词滥调的说法,美印关系一时间似乎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然而,与这些喜气洋洋的“大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刺耳而诡异的“小新闻”:比如《印度总统邀请奥巴马同乘一车,不料遭美方拒绝?》;又如《印度不愿取消空军阅兵式,拒绝为奥巴马设禁飞区》

奥巴马是首位在任期内两次访问印度的美国总统。

对于熟悉印度的人来说,这种和“大新闻”当中夹杂着 “小新闻”的景象似曾相识。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和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印度,但是这两次备受瞩目的访问都被有关中印边界纠纷的“小新闻”严重干扰。在印度高度自由的媒体环境下,如果说“大新闻”强调大而化之,一团和气,那么这些“小新闻”就像试纸一样灵敏,能够把印度方面认为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直接挑明。如同爆发于习李访印之际的边界对峙反映了印度的核心关切在于边界问题,美印宾主不睦则反映了美国的“强势”和印度的“自主”之间存在关键矛盾。强势的美国不断推动印度融入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希望印度配合美国战略并承担体系之下的责任;而自主的印度则要保持特立独行,强调其对于美国的“平等”和对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特殊”。这种“自主”和“强势”之间的矛盾贯穿美印之间几乎所有的议题——经济贸易、核能合作、战略关系、巴基斯坦,令两国关系在印度国大党执政时期陷入多年停滞。如今人民党莫迪执政,美印之间交流空前频繁,这次奥巴马访问印度能为缓解这对关键矛盾带来新的动力吗?

经济贸易

印度的经济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在90年代的“自由化改革”之后仍然有很多体制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对外资的歧视性管制,保护主义的贸易补贴,知识产权法规漏洞等等。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并不被印度历届政府视为短板,而是视为一种印度特有的“例外”:歧视外资是为了给本国欠发达企业续命延寿;粮食补贴是为了让印度穷人吃饱饭;印度药厂不顾专利仿冒药品是为了救助发展中国家的“穷苦群众”……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在经济规则制定方面地位特殊,因此美国历来对印度的“例外”相当不满,一直敦促印度改革。这种印度特色的“独立自主”虽然满足了印度当前的需要,但是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印度目前主打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因此对外交往相对较少,但是如果想要实现莫迪“印度制造”的工业发展计划,一方面要吸引外资,一方面还要打开国际市场,这就要求印度进行体制改革,理顺对外经济关系。莫迪上台以来,美印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核心议题就是协调来自美国的改革压力和印度国内的改革议程。

美印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取得不少进展,特别是莫迪去年10月份成功访美以后。首先,莫迪政府利用多数党的优势放松了对外资的限制、简化了手续,诸如国防、铁路、基础设施和保险业等原来被认为过于敏感的行业现在也对外资降低了门槛。美国金融、民用航空、国防企业实力雄厚且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因此极有可能通过印度这一轮改革进入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此外,莫迪访美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甚至也提到“美国的机车技术、铁路系统监控设施以及管理体系,可以为印度铁路系统现代化做出贡献。”其次,印度政府和美国在去年11年终于达成了解决粮食补贴问题的协议。此前,印度曾因粮食补贴问题贸然阻止WTO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使多年谈判成果功亏一篑,美国为此大为恼火。如今美方让步,使印度在WTO达成最终协议之前可以进行粮食补贴,因此印度可以继续“特立独行”,享受贸易自由的同时又对内进行大规模的歧视性补贴。第三,美印双方同意举行一年一度的高级别磋商工作组,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讨论。印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虽然其生产的廉价药主要在低收入国家销售,但也在全球范围内冲击了发达国家的药品市场,美国对此极为关切。虽然美印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具体协议,但对于棘手的知识产权问题来说,此番美印能够建立磋商机制已经是一大进步。

美印在经济贸易领域目前取得的进展可以说是双方努力的结果:莫迪利用人民党的多数优势对内进行改革,而美国也压制其强势的一面,避免强压印度。根据最新公布的消息,此次奥巴马访印随行人员中也有不少美国商界领袖,因此美印双方有可能在目前良好的合作基础上就具体的投资贸易合作达成协议。虽然目前美印经贸合作前景乐观,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印度中央政府权力有限,许多涉及美国利益的事务不受新德里控制,因此地方政府能否和莫迪一条心欢迎美国资本还有待考察,最近在打车软件Uber被禁就是一例。此外,虽然莫迪下决心简政放权,但是印度各级政府依然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许多美国投资者担心在税务、土地等关键问题上会被印度方面卡脖子。奥巴马这次访印能否将已经取得的进展进一步转化为成果我们拭目以待。

核能合作

新德里和华盛顿于2008年签订了《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使得印度可以在保留其战略武器计划和不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情况下,从事民用核贸易活动,这也为各国核电供应商开启了百亿美元级别的市场。然而,在协议签署以后,美印两国在民用核技术、设施建设等领域却一直缺乏实质性的进展,而这与一项印度特有的立法有关。在印度国大党政府在2010年时通过了《核事故安全法案》,该法案与国际惯例背道而驰,在发生核事故时对国外设备供应商而不是印度本地核电运营商(既印度政府)提出赔偿要求。这一法案还规定国外设备供应商在发生事故时负有“无限责任(Unlimited Liability)”,使得保险公司都不敢承保印度的核项目,使印度发展核能陷入僵局。法国和俄罗斯的核电企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有政府做后盾,不用过多担心天价赔偿;但是美国供应商通用和西屋是私企,一旦印度发生事故就意味着全盘破产。美国提出从外部严密监控印度的核电运行,并将此作为同意赔偿法案的前提,但印度坚决反对。在印度运营商缺乏可靠监管的情况下,美国核电供应商绝不敢同意《核事故安全法案》,贸然进入印度市场。

去年6月份,虽然俄罗斯方面不太情愿,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印度的《核事故安全法案》,而到了12月份莫迪高调宣布正在“考虑”由俄罗斯兴建10个新核反应堆。在俄罗斯核电供应商步步推进的前提下,美国方面可以说面临巨大压力。在莫迪去年10月份访问美时,奥巴马就表示要打破核僵局,此后两国特别建立了联合磋商小组(Joint Contact Group),负责为两国民用核合作铺平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访印前最近一轮的联合小组谈判并没有按时结束,而是在最后时刻宣布延期。印度媒体NDTV的专家认为这一变化意味着美印两国可能已经在谈判中取得了关键突破,而这些突破将在奥巴马到达印度以后兑现为政策成果。印度议会通过的法律不可能随意改变,而美国核电私企也不肯冒太大风险,因此印度政府极有可能牵头搞“核电保险池(Nuclear Insurance Pool)”,通过多家保险公司分担核事故的赔偿风险,降低美国核电供应商的负担。早在2009年,印度政府就已经将按安德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的两块土地划拨给美国的西屋和通用-日立公司用作核工业园区。如果此次奥巴马访印能实质推动美印民用核能合作,那么合作成果最有可能率先出现在这两个核工业园区。

此外,印度还希望能早日成为核供应国集团等四个国际防扩散和军控机制的正式成员。在莫迪访美后公布的“联合声明”中,美国表示支持印度的主张。然而,简氏信息集团(IHS Jane’s)去年6月曾披露印度在南部迈索尔地区(Mysore)进行秘密铀浓缩活动,并有可能制造大量热核武器。虽然印度政府出面否认,但是国际社会对印度的疑虑并没有消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再一次强推印度进入核供应国集团就会冒很大的信用风险。因此虽然奥巴马表示支持印度,但是实质支持的力度究竟有多大我们就要看他此番在印度的表态。

战略关系

在莫迪上台以前,美国和印度的战略关系一直在“改善-低谷”的波动循环中徘徊。造成这种困局的核心动因在于两国对世界格局的看法大相径庭。用美籍印度裔专家阿什雷·泰利斯的话说,“美国是从一个支配性大国的优势地位看待国际政治,并且仍然决心维护其优势。而印度则站在弱势国家的角度,希望有一个对其有力的多级体系。”由此可见,两国之间的核心矛盾在于美国的“强势”和印度的“自主”。印度的这种特立独行的态度与其低效的官僚机构、迟缓的政治决断,以及冗长的决策过程交织在一起,使得印度在美国对其示好时难以做出对等的回报;而位居强势地位的美国虽然可以勉强“以强伺弱”,但在面对印度的无动于衷甚至“忘恩负义”就常常失去耐心,使得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负责涉印事务的美国官员和政客可以说“屡受挫折”,比方说当年负责美印核谈判的副国务卿塔尔伯特(Strobe Talbott)甚至直言:“美印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盟友。”

然而在莫迪上台以来,美印在战略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改善-低谷”的波动循环有望被打破。2015年6月,为期十年的《美印防务关系新框架协议(New Framework for the U.S.-India Defense Relationship)》即将到期,而在莫迪去年访美后两国已经同意将该协议再延长10年,这项协定极有可能成为今后美印战略关系的基础性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印关系前几年出现了严重的波动,但是美国对印军售异军突起,销售总额已达百亿美元,现在美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军火供应国。而根据简氏防务周刊的数据,印度2013年从美国进口了19亿美元的军火,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客户。美印之间日趋紧密的防务关系反映出的本质其实是两国战略关系的深化,这不由让人想起冷战后期的中美关系:虽然当年中美之间有巨大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差异,但是由于共同面对来自苏联的战略压力,两国在缺乏互信的情况下,用军备合作牵头拉近了战略关系;而美国和印度之间虽然有尖锐的“强权”和“自主”之争,但是共同面对崛起的中国,也会自然而然产生战略亲近感。

由于中国崛起这个地缘政治因素太过于突出,使得美印互相靠近成为具有某种必然性。在此前莫迪访美的联合声明中提到的有关印度会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南海问题和战区情报共享方面与美国增强合作,这一次奥巴马访印这些合作大概率会被提起。虽然印度对美国战略合作的态度越来越明确,但决不能简单将其视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一方面,中国在产业转移、对外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是印度经济崛起的重要的参与因素,如果过于强调和中国对抗将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印度明白如果参与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一旦中美发生冲突,印度将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此次访印可能使两国进一步明确趋近的战略立场,重申此前达成合作提法,并以印度擅长的“战略模糊”收尾。

巴基斯坦

虽然美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巴基斯坦依旧是两国关系的难点。印巴关系在2014年后半段急转直下,而巴基斯坦又是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伙伴,这就使美国处在一个颇为难堪而微妙的位置。首先,美国宣布将撤离阿富汗以后遗留的物资交由巴基斯坦处理,这让印度大为不满;其后,克里在巴基斯坦的表态又让印度大为火光。在1月初访问巴基斯坦时克里“证明(certify)”巴基斯坦政府已经对虔诚军(LeT)、真主军(JeM)等涉恐组织采取了行动,而克里的“证明”能使巴基斯坦有资格获得美国每年价值15亿美元的反恐援助。虽然联合打击虔诚军、真主军是美印反恐合作的组成部分,但这些打有反恐标签的援助依旧引起了印度的疑虑:印度认为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有失公允,因为后者反恐不力,居然让真主军(JeM)领导人萨义德(Saeed)在逍遥法外,甚至最近还举行了以反印为主题的集会。美巴反恐合作并不会因为印度的疑虑而受到实质上的削弱,因此莫迪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就不太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为难奥巴马,何况克里已经在访问巴基斯坦之后直奔印度,就巴基斯坦问题为美印关系“止损”。

除此之外,奥巴马这次访问印度在能源合作、气候变化等议题上也颇有看点。虽然美国的“强势”和印度的“特立独行”在短时间都不可能改变,但美印似乎逐渐明白,与其让这对矛盾在“战略模糊”中发酵升级,不如拉下面子直面矛盾。有鉴于此,这次“民主大国”之间的亲密接触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亢
奥巴马 奥巴马新战略 印度崛起 核电 巴基斯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