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埃及游记一——埃及的城建,有种香港“九龙城寨”的即视感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0-27 07:33

毛克疾

毛克疾作者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世人的印象中,拥有众多文化遗存的埃及闪耀着古老文明的光辉,金字塔、神庙、方尖碑、木乃伊都似乎在诉说这方土地曾是人类文明史的发祥地,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曾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先驱。这种光辉很容易让人迷失,使异乡人陷入“庸俗而廉价”的观光视角,而忽略了文明古迹之外的有趣之处,也就无法品味出这个国家从今天上溯至近代以来所历经的风云激荡。

不久前,我有幸参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对埃及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考察活动。虽然我们也曾顺道探访了几处古迹和遗存,但是比起这些动辄有几千年历史的瑰宝,我对这个国家当下的生活和生产场景更感兴趣。在这些细微的场景中窥探出这个国家背后的经济政治图景,探询大国势力消长在这个国家留下的往事,体察这个国家经历的曲折与无奈。

考察团从北京飞往开罗,航班由埃及航空执飞。近几年,埃及的航空业正值多事之秋,先是2015年10月份,一架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坠毁,机上224人全部遇难;2016年3月,又发生了埃及航空MS181劫机事件;2016年5月,埃及航空MS804航班再度发生海上空难,机上66人遇难;2016年6月,开罗飞往北京的埃及航空MS955航班受到“炸弹威胁”,迫降乌兹别克斯坦……

可能是因为这一连串的负面事件,我所搭乘的航班上座率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是中国赴埃的工人和商人。飞机起飞前,广播系统里响起祈祷,屏幕上出现了经文和大清真寺的画面。祷文内容是祝福旅途平安,我虽然对此一无所知,但还是听出了“安拉胡阿克巴(Allahu akbar)”,也就是“真主至大”。

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开罗国际机场。作为旅游大国和非洲经济强国,埃及在区域航空领域地位较高,从亚太地区飞往北非、东非、甚至南欧国家的飞机有很大一部分都要在开罗转机,因此开罗国际机场也是非洲第二繁忙的机场。

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见到的一样,开罗航站楼内外对比强烈:楼内冷气清新、整洁有序,而楼外热浪滚滚,喧嚣嘈杂。大量搬运工、野导游、出租车司机被拦在楼外,他们透过玻璃幕墙向游客行注目礼,一旦你和他们产生目光对接,他们就会在你出门的一刹那蜂拥而上,向你推销种种服务。

在人口持续增长,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从动荡中恢复的埃及,门槛极低的旅游业为年轻人提供了机会,而外国游客初来乍到的飞机场就是他们碰运气的好地方。

连接机场到市区的是一条高架路,两旁的民居与高架路距离极近。和国内的楼房相比,开罗的建筑物大多是土黄色或者灰色,透着陈旧感。这可能是因为开罗地处沙漠边缘,常有沙尘来袭,再鲜艳的颜色也终归要变为土灰色,如果再保养不力,这些建筑物就显得非常老旧和破败。一位随行的同志打趣道:“要是埃及也像国内一样搞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评比,那这些房子非搞个‘立面改造’不可,要不然真没法搞了……”

不仅仅是路边的小民居灰头土脸,连小高层也是如此,只不过密密麻麻的窗户,凌乱的空调外机,加上随意的外墙搭建,让人恍惚有种香港“九龙城寨”的既视感。上方大图是一栋建在尼罗河边黄金位置的河景公寓,就算是这样的高级公寓也出现了类似的私搭乱建。是政府执行力出了点问题?当然,用某些人的话说,这种杂乱也恰恰表明埃及政府历来“崇尚产权、尊重自由”。

更有趣的是,一路上发现很多老旧的楼房居然处于施工之中。楼中有人居住,但楼顶却搭着各种脚手架,让人感觉格外杂乱无章。导游阿卜杜尔介绍说,在埃及房屋完工以后要向政府交纳一笔税金,而没盖完的房子可以不交税或者少交税。埃及人往往子女众多,因此常常需要在子女成年以后继续加盖房屋。让房子始终处于建造状态,一方面可以为子女预留加盖空间,一方面又可以逃避应缴的税费。在这种“一举两得”面前,“市容市貌”显得多么虚弱无力。

完成了一天的公干之后,我漫步在开罗市区,突然发现了一张海报。图中,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现任总统塞西与威望极高的前总统纳赛尔(右)、萨达特(中)并列,下方阿拉伯语写道“创造埃及历史的人”。海报上不见同为军人政治代表的穆巴拉克。纳赛尔和萨达特都曾是“有为强人”的代表,埃及在他们的带领下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声望和经济进步,而穆巴拉克虽然也是“强人”,但是由于执政末期的全方位颓势,难以胜任“有为”的称号。

很明确,塞西这是在向埃及人民表达,虽然他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民主却无能”的穆尔西,但是他却不同于穆巴拉克这种“赳赳武夫”,而是要以萨达特和纳赛尔为政治偶像,用纪律、秩序、执行力来恢复埃及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与无法兑现竞选时经济、民生、交通和治安承诺的民选穆尔西形成鲜明对比,塞西一上台就强力维护经济发展环境,发动并顺利完成了包括“苏伊士运河新河道”在内的大规模基建项目,这对几年前仍风雨飘摇的埃及来说近乎神迹。

这些“埃及观察”不是此行的全部,真正让人惊奇的是遍布街头巷尾的“中国元素”。在我们顺道拜访的几处古迹,中国游客随处可见。连小贩都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同时也会吆喝“五块钱”、“十块钱”。除了中国人,“中国制造”则席卷了埃及的街头巷尾,就连孩子坐的童车都是“喜洋洋与灰太狼”——这些我们下篇再说。

*本文鸣谢风云学会会长@中科大胡不归,风云学会会员@达雅的修改建议,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博士项目@段九州博士的学术指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网红沈姣姣的阿拉伯语支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埃及 俄客机坠毁埃及 埃及总统 旅游业 客机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