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从《人民的名义》看反腐制度,这位读者当时就写了首歌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05 21:07

【文/观察者网 张雅琦】现象级大剧《人民的名义》在上周迎来大结局,一度破8的超高收视率已然成为国民爆款。在这两个多月的追剧时间内,观察者网也紧追热点,发布了70多条相关新闻,和读者一起从剧中讨论到剧外,留下了上千条评论,其中不乏充满亮点的思想交锋。

一分没动赵德汉,胸怀宇宙孙连城,挖地哭坟祁同伟,背锅大侠李达康,追完《人民的名义》观网读者记住了谁?

割草机88解读

事实证明,霸道书记比霸道总裁受欢迎多了。

下里巴人解读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陈老举着火把挡在挖土机前面的一幕,这才是共产党人。

正面人物吸粉无数,一些大反派也是塑造得有血有肉。

Cinderella解读

祁同伟就是心气太高,不甘平庸,常常“胜天半子”,从贫苦农村出来的他骨子里渗透出极度不自信,加上梁璐这级别的催化剂不断刻意打压,才走向如今的不择手段的歪路,祁同伟说起来也是个充满悲情和痛苦的男人
黄酒焖鸡解读
他跟达康的区别在于:达康努力改变农村贫困,祁同伟却是努力逃离农村。面对困境和诱惑,如何做出选择还是靠个人。
就算没有梁璐的精神强奸,他也会倒在其他的诱惑上,老高这种谨慎的人都中招,更不论祁同伟这种无法管控自身欲望的啦。
游走列国FR解读
育良尽力了,翻船不怪他。 新建纯软蛋,清泉爱啪啪。 钢玉搓搓背,其他还会啥。 瑞龙猪队友,批这又批那; 我说这不行,立刻搬老爸。 同伟大弟子,太想进步啦; 锄地遭现形,哭坟被揭发。 其他俩弟子,真不想说啥: 陈海恋床戏,猴子不听话。 堂堂汉大帮,没个能打的。 再看看对面,真打脸哭花。 国富真阴险,腹黑属老沙。 干将易学学,干你又干他。 达康GDP, 老婆不要了。 老季神操作,把你眼晃瞎。 东来善撩妹,公检成一家; 勾结反骨猴,只手遮天下。 更有钟小艾,远亲巨巨哒。 季检亲汇报,局长来探家。 尚方剑在手,不怂也得怕。 可怜我育良,究竟干过啥? 小琴我不熟,程度是谁啊, 丁义珍出逃,陈海遭暗杀, 统统不知道,关我鸟事啊! 小凤是真爱,真爱最伟大, 惠芬都不管,你们BB啥。 老高心里苦,只能把地挖。 你说他不行,你行你上啊!

反派让人可恨可怜,主角侯亮平却......

﹏瘋狆儛荹メ解读
侯亮平这个角色不管谁来演效果都是差不多的,因为这个角色设定本来就是抽象的,在现实生活中正义就在那里,又感觉遥不可及却不能少了它。还因为侯亮平这个角色他没有出身,所以抽象让人感觉不接地气

看来这部剧男主是用来推动剧情的,反派是用来爱恨交加的。这就是神剧成功的秘诀吧!

下面这位读者直接升华了,让小编这个媒体工作者也受益良深:

 問劍涯解读

单就戏剧而言,如果没有黑暗,光明的可贵就永远显现不出来。正派的深度和反派的深度是一体两面的,单薄的反派只会拖垮正派的厚度。

而官场题材来自现实,最可怕的就是是脱离现实,现实中老百姓直接理解的官就是基层官员,中国多次民调百姓对基层官员的观感普遍不佳(大概中央官员都有八成多的支持,到基层只剩五六成。),他们对基层官员的观感和戏剧中一个个伟光正的官员巨大产生落差,加上某些信息传播限制的框架下,才是今日谣言满天飞也有大把人信的重要土壤(之一)。

戏剧中的阴暗最终要被阳光驱散,阴暗面播种,阳光收割,只要不涉及具体犯罪手法,在对话权谋上着力,收获的是老百姓把官员从刻板(坏)印象转为人性化的理解,官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也有心理挣扎,「人性化理解」很重要,可以凸显「满地贪官论」的逻辑谬误性,同时强化好官的立体感、真实感。

我觉得中共其实长期有个很大的麻烦,就是面对「犯错」的处理。因为把自己宣传得太完美了,一点小错误的后座力都极其的强大。但世上怎么可能有不犯错的政府?很多人就利用这一点在推波助澜,编织出一个更完美的欧美先进世界。「越出国越爱国」,看起来是「好事」,但其实也是点出中国的青年群体对中共宣传体系的自始不信任。青年在社会上是相对单纯的,中国如此突飞猛进,宣传上却连青年都说服不了,这也并不真的是「好事」。

现在民智已开,中国好故事可不是、也不能把它变成一个完美的童话,那是做不到的,童话顾名思义只能哄小孩。中国的政治成就摆在那里,还怕黑暗面展露吗?怕的是老百姓不相信,不相信,什么成就都没用。所以对中共的「人性化理解」到产生信任,再到和现实接轨,显然是更好的认知阶梯。

信息认知模式和印象塑造是不同概念的领域,前者是建构在理性基础上的,后者是建构在感性基础上的;当然具体实践上,现在前者喜欢用感性(人文)包装,而后者喜欢用理性(科学)包装.....这牵涉到人类归根结底是生活在讲究理性的社会中之感性动物的现实,有其两面性与复杂性。

戏剧故事技巧的多元化,是顺应现代人性复杂化情感与理性需求的必然的结果,有人未必认可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甚至道德精神上存在退步的可能,但现阶段这是一种舆论阵地争锋上的必须战术;技巧体系成熟后,这一套还可能外销,成为中国政治模式宣传的软实力。

归根结底一句话:

jack-張2013解读
看的时候觉得国家真黑暗,可是转念一想,这些黑暗能够拍出来,便是光明。

剧中,公安,检察,法院,纪委统统有人下马,连小学生都能腐败。真应了“小皮球”说的那句“不花钱办不成事”。

无闻渚解读
以前的反腐剧说是反腐,说透了还是表现人性斗争,贪官清官庸官的人性。这样的作品可以一时打动人心,却缺乏社会震撼。事实上大家都早就明白,腐败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这些年的国内国外信息的传播,也明白了腐败不是搞个某种制度就能解决的。现在的反腐剧应该把社会中种种不得不的矛盾清晰的表现出来,即便年轻一代也爱看这个。这就是为什么隔壁评论中说宁肯看剧中开会,也不愿看感情线什么的,这是因为开会情节如果表现的好了,才能真正把各种矛盾激荡表现的淋漓尽致。

腐败风气的难题已经形成,如何解题自然是头等大事。靠信念?靠体制?集权好还是分权好?谁来监督监督者?观网读者的见解更深一层。

651304240解读

整顿吏治是从古到今我国治国理论中的重要部分。首先我国的治国理论家在用什么人上几乎不分门派,高度一致认为必须使用贤能的人,就是人才。贤人就是有办法能干事的人,能保住国家和人民的人。因此治理腐败首先就要从选拔机制开始,从源头卡住。

可是光源头卡住不够,谁知道你这水流出去后半路会不会被污染了?所以要建立监督纠错问责机制。对于发生的错误,应该有所整改,可是怎么整,整到什么程度,就因人而异了。自古以来凡是干事的能事之臣都面临一个困惑,如果做事,肯定出错,万一出错,在一个党争和腐败的环境里立刻就会变成政敌攻击的口实,一个不小心官位不保,甚至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大家就有了隐瞒错误,美化现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动力。这里我觉得应该采用法家的办法,让“凡事皆有法式”即有法可依,人人按照规矩来,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执行好已经设计完善的制度,不过话说回来了,要是真卡的这么死,那遇到新情况恐怕就不会办理了,因此应该有针对新情况,对现有的制度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的变通处理并形成新制度,可具体到人,这种变通就可能变成腐败,因此用人是关键。

分权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分权往往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分权,大家干不成事情,于是也就负担不起责任。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到现在无法责任到人,一笔糊涂账,没人负责。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山作证,问他他知道问题,可是手里没权,搞不定这事。

制衡不是重叠掣肘互相否决,让大家什么都干不成。明朝朱元璋是分权的高手,可是他死后王朝里的权力迅速走向专权,地方上原本省内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可在他死后仅仅到他儿子时就出现了大权一统的巡抚,把控两省或一个大省的总督。废除丞相本来是为了保卫皇权,结果导致皇帝的工作成几何级数暴涨,皇帝不得不设立内阁帮助办理政务。可是新生的内阁却比任何丞相都专权。明代是唯一一个皇帝下发的圣旨可以被臣下合法否决的朝代,内阁拥有封驳权,即看也不看,直接退回,或者看了退回的权力,皇帝如果不是特别强势有时就只能干瞪眼。说到底,权力不够大就办不好分内的事情,就承担不起责任。可是如果权力过大,那就会干预到不属于自己的事务上,造成许多决策失误。

我们所说的权力过大往往指的是权力的异化:

1.       他的职位管不到这些,却非要插手。

2.       在他的职权内的事务,用违反规定的办法处理。

3.       想方设法打擦边球。

4.       分工不明确,架空某些部门,导致集体领导失效,失去监督。

权力过小也有问题:

1.       明明是我的事情,别人偏要乱插手,我还不能怎么地。

2.       被架空了,实际上啥也干不成,不如混日子,也只能混日子。

3.       重叠掣肘,干成一件事太费劲,累死了,心累。

4.       真意见没有,全是各种无谓的批评,解决办法呢?不知道,也没人想,他们想做的就是跟我过不去,抢夺权力。

这些都是腐败,都是麻烦,因此过大过小都不合适,合适的权力才最好。合适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大小力道合适,一个是作用范围合适,最后是事权清晰,可以追责,不会被无谓牵连。

治理腐败是一个长期过程,与其“严打”,不如“积微”,大病要严打,严打之后为了防止复发,毒瘾反复,就要从小事上做好。要建立官场风气无小事的概念,时刻警惕,心怀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严格遵守纪律。如此而已。什么叫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呢?

“我是你朋友,我是XX省XX市市委书记,但XX省XX市市委书记不是你朋友。我可以帮你忙,但是市委书记帮不了你。”这里的朋友也可以替换为任何一个亲近的角色,比如妻子,丈夫,父母,孩子,等等。

管干部就是管人,不管什么制度,目的都是提高人的素质。要是像沙书记说的,一些干部的素质已经低于普通国民,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当好干部?

这个道理,观网专栏作者、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就曾跟小编聊过这样的观点

小布什2000年选举的时候50岁了,那时他一英里跑能够在7分钟以内。奥巴马擅长打篮球,就爱在选举造势现场秀自己的弹性步伐。我们台湾的马英九先生65岁了,前不久一次3000米跑,跑了15分08秒。

“我们的一些干部格调不高。有些人很能干,工作有贡献、有成绩,也经受过一些考验,但仍然会去干违法乱纪的事。我感觉,不完全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其中也有格调问题。有的官员就是格调不高,你说他有一点豪迈的吧,也就是能拼酒;有一点幽默感的吧,也就是常说点黄段子;有点艺术细胞的吧,也就是唱个卡拉OK,要不就是字儿写得好,可常常是楷书还没怎么练呢就直奔行书去了。在这一点我们应向国外政治文化中好的东西学习,我们干部格调有待提高,党的思想建设中应加上格调建设。

“党校也是学校,也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其中有“体”嘛。干部应进行格调培育,读书、健身,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充实自己,充实“八小时以外”。中央党校就应该开设健身课,巴黎的“埃纳”(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就一个为数不多的专职教师中,就有体育老师一席之地。

下面这位读者的意见,恰好跟房宁老师暗合:
651304240解读

当年毛主席困惑于如何加强红军和党组织纪律建设无法取得成效,发红头文件吧,军队里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很多,记不住,就算能记住,也记不牢靠,都是官话,谁记得住?后来想的什么办法,毛主席写了首歌,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多人都会唱吧。这首歌语意简洁,朗朗上口,劳动工作之余唱一唱可以放松,开心了一起唱歌可以,遇到困难了可以唱。大家不要忘了,歌曲最早就是人民劳动之余娱乐放松的手段,《诗经》里的《国风》就有很多这样的民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也有记录治国之道和立身之道的诗篇。劳动之余传唱一下,周朝把礼乐作为治理国家的方式,有其道理。

本人觉得,如果要实现习大大所说的不想腐的目标,首要在于建立意识,要有腐败即毁灭的意识,要对人民有所敬畏,同时与人民亲近,美国的伞兵有个口号叫做:“我们生来就是被包围的。”中国共产党的口号,私窃以为,可以是:“我们生来就是被人民环绕的,人民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敌,人民远离我们我们就毁灭。”可是要把这些大话,官话,套话变成深植灵魂的潜意识,让我们的人民领导干部重新变成英勇无畏的“老八路”,恐怕要用点俗气的手段,让他们不知不觉建立这种潜意识,光靠开会,恐怕就会会上坚决表态,会下该咋咋滴。会上热血沸腾,会下继续呆着。(注:这里没打错,发呆的呆)

本人在此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写一个歌词,作为大家的参考,欢迎提议。同时在此倡议,治理任何组织时要强调纪律的话可以把这个变通改成其他歌词,根据职业特点和需要改变。不要受限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框架可以是X大纪律,X项注意。(注:本歌词取材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八项规定的部分内容后加以变通,不一定完美,但是可以为社会提供思路。希望见到一个认真负责,能真正领导我们走向繁荣富强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

                  《三大原则,八项规定》

党员干部人人要牢记,三大原则,八项规定。

第一遵守组织的规定,团结一致,才能复兴。

第二坚决拒绝腐败,那是病毒赶快滚开。

第三一切想着人民的利益,为民服务光荣又高尚。

三大原则我们要坚守,八项规定切莫忘记了。

第一研究不能走过场,形式主义坚决杜绝掉。轻车简从不要搞特殊,简化陪同不要耍骄傲。

第二精简我们的会议,假大空话统统排除掉。切实的解决掉问题啊,效率效能必须要提高。

第三简化我们的文件,文山会海害死我们了。实质内容必须要充满,可发可不发那就不要发。

第四规范我们的出行,那么多人摆什么架子?严格控制出访的人员,严格控制车辆的规格。

第五减少无用的管制,人民群众是我们的青天。不封路啊不清馆呀,血肉联系切莫遗失掉。

第六改进新闻的报道,控制字数控制时长。一切根据价值和需要,社会效果必须要好好。

第七限制文稿的发表,不乱贺信题词题字。除了组织的安排,不许出版著作和讲话。(讲话单行本)

第八厉行勤俭和节约,严格规定住房和生活。吃请宴席不要去,礼品礼物坚决拒绝掉。

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是我们的骄傲。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使命,只要努力我们会做到。

国家统一是我们的任务,国力建设是我们的要求。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头,日复一日中国会美好。

还有读者的眼光看得更细致,更实在。剧中,侯亮平能一上来就把汉东搅得天翻地覆,撂下一句:“汉东省的反贪工作,从今天开始,上不封顶。”但剧外,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使得基层反腐,尤其是农村反腐必须依从着另一套逻辑。

tcsg解读
有些村的书记是有事业编制的,但村主任是没有的。说实话,基层的副科级已经相当于是副局长级别的官员了,所掌握的权利和影响一点也不小,而从科员或科员一上升到副科级对于许多基层的工作人员是人生中的一个很大的门槛和转折,为了这个看似小小的一个跳跃,许多人迷失了方向、丧失了价值甚至是颠覆了信仰,而许多腐败的根源就是在这个职级的上升的过程产生的,许多在基层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此深有感悟。而更多的基层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参公事业编、行政编和政府聘用人员)终其一生就永远的在一个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一辈子,其实他们的奉献一定都不比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差到那里。最后,我吐槽一下,人民的名义应该叫“权利的游戏”比较贴切,人家美剧前缀叫冰与火,我们就叫省级和厅级吧!
北斗之蓝解读
对了,之前看过一个央视播的马向阳下乡记,中国基层相对平和的乡村,大多数都算是这种场景,然而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干部下乡之后依然被整的焦头烂额,我收回大学生村官的话,建议还是和新疆一样,由干部轮流住村进行治理,循序渐进替代基层的派系治理村霸治理,也能锻炼锻炼那些干部,免得官话套话满天飞,净搞些脱离群众的破事。毕竟,一个有最基层治理经验的干部,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是会好很多,也会更明白基层治理的难处,从而将国家政策有效落实到位。
ASeven解读
事情能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先说你第一条对警察的态度,我工作的街道办是城郊结合部,以前就是一个镇,14个自然村连每村一个正规包村警员都不够分,还只能是大村才有包村警察,半夜两三点什么阿猫阿狗的事被叫去出警是家常便饭,你觉得他们很闲只是你的错觉而已。
第二个干部下村就更是呵呵,简单来说吧,乡镇一级的政府机关的人手是绝对不够你这么玩的,现实就是包村任务被他们强行分到我们这些双重管理的基层事业单位头上,什么安监国土农机水产站,我们自己的活都干不完,还被要求分管各村工作,而现在对村一级没有太好的制约手段,村干部只要稍微缺乏点责任心,你就等着背锅吧。
null解读
以前是合作社,是集体性质,村里还存在组织构架,还能有基本的财务形式。现在全是个人性质,有兼职的有空缺的,村里组织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这样的情况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单纯靠打黑除霸,基层反腐等一阵风的行政措施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已经完结,但剧中的情节却不会在现实中完结。各地“蹲式窗口”正在曝光整改,各位“丁义珍”们仍被通缉追捕。反腐这个大话题仍然关照着所有人的现实生活,读者们还有什么高招,继续在这里留言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雅琦
电视剧 我要上观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默克尔:当初要不是我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轻视中国,短视且不明智”

欧盟向中国靠拢?“没那么简单”

为劝阻特朗普再下黑手,美媒急得搬出钱学森

墨西哥总统称要替换中国制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