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谈分配,莫被中产阶级绑架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3-05 09:07

梅新育

梅新育作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假如说20年前海外经济界无需多加关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两会”也能把准全球市场脉搏走向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两会”已经是感觉敏锐的市场人士所无法忽视的因素了。与美国共同贡献了新世纪以来截至次贷危机之前全球GDP增量的一半;单独贡献了2011、2012年全球GDP增量的一半;在2011年全球实际GDP中所占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等【1】,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时间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界热议的话题……所有这一切,决定了去年中共十八大和今年“两会”不仅决定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走向。

作为一个关注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学人,我对“两会”的首要期望当数顺利完成十八大启动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交班进程,这也是中共十八大和即将召开的“两会”能够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最大利好。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还看不到全面解决的曙光;美国经济好不容易才熬过财政悬崖考验;过去十年里全面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相继陷入动荡,以至于连续高增长近10年的巴西去年经济增长率跌落到几乎不足1%,现在又在全球“货币战争”冲击之下备感压力……动荡的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调控,方才能避免潜在风险成为现实并旷日持久,这方面负面教训不胜枚举,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经济这个昔日的西方世界头号经济优等生,1980年代前期一度出现很强的赶超美国势头,但自从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却始终难以彻底摆脱萎靡不振态势,深陷“失去的二十年”而难以自拔。之所以如此,固然有其经济基本面因素,但日本最高领导层频繁易人、首相任期大幅度缩短同样难脱干系。与此类似,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欧盟应对乏力,致使危机不断深化扩大,众所公认的症结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目睹了这一切,对十八大和“两会”后中国稳增长、进而稳定全球经济寄予高度期待者就不仅仅是我们了,很多海外人士也是如此。

从长期来看,十八大启动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交班进程在“两会”上顺利完成,对中国长治久安和制度、政策连续性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新中国60年成就伟大,特别是近30年经济业绩显赫,仅胡锦涛执政十年间,中国GDP总量的世界排名就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世界第二,而且与其后各国差距日益拉大。但昔日业绩辉煌不等于未来也能持续,须知20世纪以来全世界经历过经济起飞的后发国家可谓多矣,但从较长时间跨度上看,能够修成正果跻身发达国家者屈指可数。1970年,全世界有108个人均收入低于7000美元的国家;到2010年,其中只有4个上升为按世界银行标准定义的高收入国家,其中安提瓜和巴布达、赤道几内亚、马耳他3个属于地小人少的岛屿经济体,赤道几内亚还盛产石油,且安提瓜和巴布达、赤道几内亚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许多致命缺陷,只有韩国算是例外,人口较多,国土面积接近10万平方公里【2】,社会发展指标也还算不错。而后发国家起飞进程之所以夭折,政治动荡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权力交接又常常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矛盾的引爆点和起飞进程夭折的转折点。正因为如此,十八大和“两会”完成权力平稳交接,对中国长治久安、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无论如何也不可低估。自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地深渊以来,历经170余年奋斗,我们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了,万万不能让其被政治震荡打断。时至今日,单纯就经济基本面竞争而言,中国已经并无太多担忧,最大的风险在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自废武功;确保基本政治制度稳定,确保权力交接平稳有序,是保证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频繁的反复折腾从来是大国祸乱之源,正如烹烧小鱼时倘若挥动炒菜铲频繁翻动,成品必定是一锅肉泥。与其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政治体制的一大优势就是政策连续性明显强得多,这一点不管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航母工程这类军事项目上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从1998年购入瓦良格号航母到2012年完成自主修造和海试后的辽宁号正式服役,再到两个月后就完成歼-15战机起降,历经14年、两代领导核心,不求一时耸人听闻,默默耕耘,方才有了今天的引爆全国军迷激情,令别国军界刮目相看。2012年虽然经历了种种意外事件的冲击,十八大仍然实现了平稳交班,意味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政策仍将保持较好的连续性,这对于夯实中国经济社会基础是有利的,我们期望“两会”能进一步确认、夯实基本政策连续性。

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的连续性不等于排斥必要的改革调整,实际上,根据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和变动才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只是相对的、暂时的;那么,变动、改革的方向是哪里?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去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就此提出、重申了八个坚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坚持”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而对共同富裕原则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强调,以及提出GDP和人均收入双翻番目标,意味着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将在坚持继续做大经济增长“蛋糕”的同时,提高对“分蛋糕”的重视程度。

毕竟,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发展有赖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社会稳定又越来越有赖于公正的收入分配。正如我所敬重的国际关系学者张文木兄所说:“研究国家发展及相应国力的关键不在于研究其GDP或GNP的指数表现,而在于研究其利润的归宿及其对社会劳动者反哺程度”(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3】)。在收入分配失衡已达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地步的时候,重新审视以“打破大锅饭”为开端的改革,适度纠偏,势在必行。无论改革的成就多么巨大,当改革积累的问题已经无法回避漠视之时,我们必须对“改革”进行改革。也只有在增长的情况下同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增量而不是调整存量,才能在不引发社会震荡的情况下完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任务。中共十八大之后,我们已经看到关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等各项主题的热烈讨论,看到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们期待“两会”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

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实践至今,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入死胡同,最大的问题不是外部威胁压力,而是这种政体纵容、诱导了全民性的短视和无节制欲望,其内部民族精神相应趋向衰败。在这种政体下,“立即消费,活在当下”已经成为执政者必须满足的天经地义的权利,着眼未来而牺牲当下某些安逸的远见与毅力沦为牺牲品,大航海和工业化时期曾经喷薄而出的进取精神已经极度萎缩,并遭受着持续的打击压制。所谓“市民社会”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对这种鼠目寸光的可笑吹捧。昔日罗马帝国在选民压力和福利腐蚀的恶性循环中走向彻底没落,今日之西方似乎正在重演这段历史。须知,仅仅是所谓“上流社会”堕落腐朽并不足以根本毁灭一个社会,只要有相对顺畅的向上流动机制,保有蓬勃进取精神的基层民间自会不断向社会领导层提供新生力量;但倘若基层民间普遍堕落不求进取,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真的是不可救药了。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对上述问题敲响了警钟,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不可能彻底扭转西方、特别是欧洲精神衰败的颓势。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不能仅仅向国民公众兜售享受权利的美好愿景而不指出相应的义务增长,而不指出此处之“得”与彼处之“失”两者不可分离,我们的“两会”对此义不容辞。

就十八大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目标而言,这项目标无疑鼓舞人心,但中国经济增长和增长模式转型意味着广泛而深刻的调整,这种调整将波及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在这场调整中很多人有所得但也会有所失,我们对此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高收入阶层固然不应指望永久维持对自己绝大多数同胞的惊人的收入倍数,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也不要不切实际地期望在调整中只受益而不付出。举个简单的例子,至少十几年来,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居民雇佣钟点工服务和外出就餐司空见惯,成本也不很高,但这种“司空见惯”的背后是劳动收入过低;当我们提高劳动收入以推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时,特别是当毛泽东时代遗留的“人口红利”因计划生育而不可避免地日渐耗竭之时,请我们的中产阶层不要不切实际地企图维持这种目前“司空见惯”的便利与享受。实际上,从家政服务工资的成倍提高、从餐饮业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都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为了避免我们的社会陷入“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把调整中要付出的代价说清楚是必要的;特别是掌握着话语权力的阶层,不要自以为从自己利益出发的要求就是“人民的呼声”,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公利,要知道在自己之外还有个“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权利同样不可漠视。之所以要特别提出中产阶层的认识问题,是因为这个阶层因人数不少且不位于财富金字塔尖而往往使得其要求、主张貌似拥有天然的“政治正确性”,是因为这个阶层聚集于中心城市而拥有与其人数不相称的潜在和现实政治影响力,是因为这个阶层由于其成长道路和生活环境而往往对经济地位较低阶层的疾苦、情感所知无几,也是因为必然会有人认识到上述几点和这个阶层的弱点并企图加以利用。在实践中,一些明显荒谬的主张得以流行,重要原因也不过是投合了这个阶层相当一部分成员的某些自私动机,但这些他们追捧的流行主张却有悖全局利益,最终也可能反过来伤及这个阶层自身。古人云,爱之深而责之甚;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愿诸君思之!

去年以来,在其它热门新兴市场相继发生经济震荡的背景下,海外市场上唱空中国经济之声一度高涨。任何国家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以中国之大,问题的绝对数量也必然相当多。收入分配失衡,区域发展失衡,腐败,环境污染……我们从不否认中国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和困难,但基于实践检验的结果,基于对国情和世界情势的深入分析了解,我们更拥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中国大局持续稳定发展抱有较为乐观的期待。我们从来不不切实际地期望一蹴而就解决所有问题,一夜之间风清气爽;但我们有勇气正视问题,有理由、有信心、有能力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有办法有秩序地逐步解决问题。期待“两会”完成时代赋予它的使命。

注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2年4月)》,第179页。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人类发展报告》,第42页。

【3】张文木:《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与中国比较》,第14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责任编辑:张广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

外交部回应布林肯:中方从来没有兴趣,不要疑神疑鬼

护栏被冲破!美国校园两派“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