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谁说折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

来源:孟晖说古时风雅

2022-11-02 08:19

孟晖

孟晖作者

作家,《盂兰变》、《古画里的中国》

【文/孟晖】

最近有种说法,所谓折叠扇是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也有朋友就这个说法问到我。其实,那是本不该出现的误会。

折叠扇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的发明,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1976年,在河北平山战国时代的一座中山王墓中出土了一具青铜折叠扇架,是中山王的仪仗扇,在青铜弧形框架上,通过活轴装有五支青铜扇骨,利用活轴,这五支扇骨可以打开也可以聚拢,开合自如,正是标准的折叠扇。同时,扇骨还带有附件,可以把扇骨在适当的位置加以固定。

青铜扇架不大,高13厘米,宽20厘米,但那五支青铜扇骨实际上是五条中空的方筒,出土时还都带有木制扇骨的朽木残件,也就是说,当初,由五支青铜扇骨再伸展出长长的木条扇骨,然后在木条扇骨上糊装丝绸、鸟毛等材质的扇面,同时,在扇架两侧的半环插榫里插上长木柄,由随从高举,作为仪仗。另外,同样为战国时代的中山成公墓里也出土有类似的青铜扇架,可见,在那时的中山国,国君们采用青铜折叠扇作为仪仗的一部分,是流行做法。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青铜折叠扇架

这种仪仗扇到汉代称为“五明扇”。据《邺中记》记载,十六国时代,石虎让巧匠用云母片做五明扇的一部分扇面,在云母片上加以彩绘,结果,把五明扇合拢起来,五层云母扇面的彩绘花纹就叠映在一起,清晰可见。这就说明,中国古人不但早就发明了折叠扇,而且一直流传下来。

那么,所谓折叠扇从朝鲜半岛传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持此论者声称,证据在宋人文献里。两宋之交的画学专家邓椿写有一本重要的著作《画继》,书中记录和评价当时各种值得注意的绘画现象,其中有专门一条介绍“高丽”来的扇子,却恰恰是对那一说法的否定。

《画继》原文为:

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

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中所制折叠扇,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作士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

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云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来远磨擦故也。

其所染青绿奇甚,与中国不同,专以空青、海绿为之。近年所作尤为精巧,亦有以绢素为团扇,特柄长数尺为异耳。

山谷题之云:“会稽内史三韩扇,分送黄门画省中。海外人烟来眼界,全胜博物注鱼虫。”“苹汀游女能骑马,传道蛾眉画不如。宝扇真成集陈隼,史臣今得杀青书。”

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折叠扇者。其柄以铜臘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板上罨画山川人物、松竹花草,亦可喜。竹山尉王公轩惠恭后家尝作明州舶官,得两柄。

《画继》首先指出,当时有一种高丽松扇,形状像“节板”,也就是大致为薄板的形状,苏轼曾经谈论的高丽白松扇就是这一类东西,其制作方法是把水柳木皮剥出一片片,再裁成宽条,然后编织成扇面。所以,高丽松扇类似蒲扇,与折叠扇毫无关系。

随后,作者接着介绍,高丽也有一种扇子,与宋朝当时街市上匠人随做随卖的折叠扇大致相似,以竹做扇柄、糊上纸扇面,不过在精致度上比不过“中国”的折叠扇,尺寸大小也不一样。

从邓椿的论述可以明确知道,北宋早就有折叠扇,在街市上,随处有手艺人在做、在卖,因为是十分日常的物品,所以大家反而不会特别留意。为什么折叠扇在宋代不受重视?推测起来,那是审美的高峰时代,社会各阶层都讲究使用绘有优美画面的团扇,折叠扇不适合施展宋代高度写实、一丝不苟的精致画风,所以不受青睐。

宋代团扇面上的绘画

宋代的官员和文人们之所以留意高丽人带来的折叠扇,是因为其扇面上的装饰绘画十分有特色,一是扇面上的异国风俗人物具有资料参考价值,二是独特的青绿颜料、用金粉银粉装饰扇面的手法,营造出绮丽的风貌,很吸引人。

在《画继》之前,北宋画学大家郭若虚写有《图画见闻志》一书,在“高丽国”一条,也介绍了高丽国使者带来的折叠扇。原文为:

高丽国:皇朝之盛,遐荒九译来庭者相属于路。惟高丽国敦尚文雅,渐染华风,至于伎巧之精,他国罕比,固有丹青之妙。

……熙宁甲寅岁,遣使金良鉴入贡,访求中国图画,锐意购求,稍精者十无一二,然犹费三百徐缗。

丙辰冬复遣使崔思训入贡,因将带画工数人,奏请摹写相国寺壁画归国,诏许之,于是尽摸之持归。其摸画人颇有精于工法者。彼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暴觌物。

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近岁尤秘惜,典客者盖稀得之。

倭国乃日本国也,本名倭,既耻其名,又自以在极东,因号日本也,今则臣属高丽也。

然而,郭若虚却揭示了历史的真相:高丽国使者带来的折叠扇,都是“倭扇”,是日本产的折叠扇,并非朝鲜半岛的制品。当时的日本折叠扇已经发展出类似后世“莳绘”的鲜明风格,高丽使者觉得是拿得出手的礼物,所以出使时会带上一些,到东京后,在拜谒宋朝官员时作为赠礼。

因此,历史很清楚:中国古人早在战国时就发明了折叠扇,到宋代的时候,折叠扇发展成了最日常的普通制品。宋时,日本人也学会了做折叠扇,而且在风貌上独具一格,华丽精致,因此高丽国使者会把日本折叠扇带到北宋首都,作为私馈的礼物。

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的《源氏物语》插图,与《画继》、《图画见闻志》所记“倭扇”画风一脉相承。

所谓折叠扇从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误会说法,不过是以讹传讹。

南宋朱漆戗金奁盒盖上的图案,左边的仕女手持团扇,右边的仕女手持折扇

(1978年江苏武进宋墓出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啸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