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美国搞错了乌克兰问题,遏制中国不应受干扰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3-16 08:59

米尔斯海默

米尔斯海默作者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国政治的悲剧》

【本文作者米尔斯海默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领域的著名鹰派学者,持进攻性现实主义立场,同时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年前,他曾与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就“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题展开辩论。克里米亚公投在即,米尔斯海默在《纽约时报》上刊发文章,指出美国不应在乌克兰问题上浪费精力与俄罗斯周旋,“因为美国需要莫斯科来帮助处理伊朗、阿富汗问题,并最终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

奥巴马总统决定硬抗俄罗斯,发动制裁、进一步支持乌克兰新政府。这是个严重错误。他的回应和当初加剧危机的逻辑是一样的。这不仅无助于解决分歧,还将制造更多麻烦。

白宫和华盛顿特区的高层人士均认为,美国跟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毫无干系。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普京的错,且普京的动机上不了台面。这是谬见。华府在此次危机升级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普京的动机与其他列强并无二致,包括美国。

此次危机的根源是北约东扩,华府决心将乌克兰抽离莫斯科的保护圈、投向西方的怀抱。俄罗斯人极度厌恶北约扩张,眼见着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纷纷加入北约。但俄罗斯并未出手阻拦。2008年,北约宣布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立刻表明其底线。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不只是俄罗斯邻国那么简单;这两个国家就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2008年8月的强硬回应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阻止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和西方阵营。

时间快进至去年11月,亚努科维奇总统即将与欧盟签署协议,加速乌克兰融入西方的步伐,削弱莫斯科的影响力。普京马上出手,向乌克兰提出更为优厚的条件。结果,亚努科维奇答应了。这一决定引发乌克兰西部地区民众抗议,这些人强烈支持西方、憎恶莫斯科。

奥巴马政府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支持抗议者,听任危机升级,最终导致亚努科维奇下台。亲西方政权进驻基辅。美国驻乌克兰大使一贯鼓励抗议者造反,他欢呼道“这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普京当然不这么看。他认为事态发展是对俄罗斯核心战略利益的直接威胁。

谁能怪他?不管怎么说,美国一直甩不掉冷战的阴影,自1990年代以来便将俄罗斯视为潜在威胁,全然不顾后者抗议北约东扩、反对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

有人可能以为美国决策层总能理解俄罗斯的担忧。毕竟,美国是门罗主义的忠实执行者,不断警告其他列强远离西半球。

但实际上,没有哪个美国决策者站在普京的立场换位思考。这就是他们对普京派兵进驻克里米亚大为惊讶的原因。普京威胁入侵乌克兰东部,并明确表态,只要基辅方面敌视俄罗斯,他就将利用经济手段加以反制。

普京解释自己出手强硬的原因以后,奥巴马回应道,俄罗斯领导人“似乎有一套不同的律师班子,做出了一套不同的阐释”。但俄罗斯领导人显然不是在和律师对话;普京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思考局势,而不是想什么法律问题。

国际关系专家米尔斯海默

普京的态度不难理解。因为,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来保护各国互不侵犯,大国之间均颇为忌惮——尤其是边境线附近——有时会为了平息潜在危险而毅然出手。只要出现重大的安全危机,国际法和人权问题只能靠边站。

有人应当站出来告诉奥巴马,别和律师对话了,要像合格的战略家一样进行思考。他会明白,惩罚俄罗斯人、把乌克兰拉进西方阵营,这么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西方国家很难打痛俄罗斯,而莫斯科手里则握有好几张牌。俄罗斯可以入侵乌克兰东部,或者吞并克里米亚,因为乌克兰十分遗憾地销毁了苏联时代的核武器,无法反制俄罗斯在常规武器方面的绝对优势。

另外,俄罗斯还可以在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上停止与美国合作。俄罗斯可以大幅削弱乌克兰本就糟糕的经济能力;作为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她还可以给欧盟制造经济问题。自然,大多数欧洲人并没有多少热情去制裁俄罗斯。

就算西方最终让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普京也不可能退缩。重大利益摆在眼前,一个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本国安全。鉴于俄罗斯的历史,我们当然不认为这个国家会是例外。

奥巴马应当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采取新的政策——承认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坚持乌克兰领土完整。

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应强调格鲁吉亚与乌克兰不会加入北约,美国不会干涉乌克兰选举或支持基辅的反俄政权。美国还应该要求乌克兰新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尤其是关于俄语确定为官方语言这一问题。直截了当地说,乌克兰应当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建议相当于美国不战自败。恰恰相反,终结本次危机,并维持乌克兰充当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器角色,这才符合华府的根本利益。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美国需要莫斯科来帮助处理伊朗、阿富汗问题,并最终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

克里米亚公投在即,自治共和国11日还任命了新一任总检察长娜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Natalia Poklonskaya),她表示克里米亚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违法活动

(本文原载《纽约时报》国际版2014年3月14日,原标题Getting Ukraine Wrong;观察者网朱新伟/译)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为劝阻特朗普再下黑手,美媒急得搬出钱学森

墨西哥总统称要替换中国制造,但...

“没有中国技术设备参与,我们已无法实现盈利”

3000亿美元方案通过了,发展中国家怒斥:屈辱

“中欧接近谈妥,即将取消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