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猜测上海海事法院扣押三井商船显示习近平外交强硬

来源:大公网

2014-04-23 06:30

据大公网综合外媒消息,上海海事法院扣押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一艘轮船作为赔偿中国轮船公司二战期间遭受的财产损失。尽管中方称此事和战争赔偿没有关系,日媒仍高度关注此事,猜测扣船显示习近平强硬,并称“日本企业正广泛提升戒心”。共同社的分析文章则认为,此举是中日冲突的“新导火索”。

当通过中国媒体获知此事后,日本首相官邸紧急召集三井轮船社长询问,斥其瞒报,导致日本外交陷入重大困局。

被上海海事法院扣押的日本“BAOSTEEL EMOTION”号货船

日媒:扣船显习近平强硬

包括日本官方电视台NHK在内,日本各大传媒都连日详尽追踪相关消息和日本官方、商企等反应。其中《产经新闻》等部分日媒报道,日本政府正准备向中国提出抗议和严正交涉。

不过日本经济界最大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分析指出,“此举是习近平政权在历史问题上,严厉对日立场不缓和的鲜明表现”,并报道“日本企业间正广泛提升戒心,认为在二战赔偿等中国人现在起诉日企的案件上,日企面临不利的裁判局面,今后要慎重考虑到中国的新投资等”。

大部分主流日媒和舆论周一都在议论中国以扣押日企资产来迫使执行赔偿裁判的动向中说,根据中日1972年建交时的《联合声明》文件,中国已放弃了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中国这次的举措,可能显示中国正在推翻放弃战争赔偿权的协议。

对于此次的扣押事件,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诉讼案的一名原告方支持者感叹到“这是划时代的”举措。在曾参与强掳近4万名中国劳工的39家日本企业中,有超过20家企业仍在运营,此次的扣押将很可能给强掳劳工的索赔诉讼增势。由于这是中国法院首次对日本企业强制执行判决,所以影响很大。

日本共同社则认为,中国法院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3月中旬北京法院首次受理了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诉讼案,加上此次的扣押事件,无疑均反映出习近平领导班子的态度。

如果目前的对日诉讼势头增强,除了中国劳工对日索赔诉讼外,还可能引发有关战争损失的新的对日诉讼。

汽车业界部分公司也十分担忧。某制造商相关人士表示“很难预测在中国会发生什么,也担心日本的形象恶化”。然而中国是新车年销量超过2000万辆的巨大市场,多数业界人士认为因此撤退或缩小规模是”不可能的”。

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米仓弘昌2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应该也赞同日中经济存在互补关系”,并强调”应当继续交流以进一步加强经济关系、加深相互理解”。

然而,现状是无法期待日中两国政府为解决问题做出努力。某中国司法相关人士也对扣押一事表示强烈担忧称,可能导致日本企业撤出中国市场。

日首相官邸斥三井轮船瞒报 致外交陷重大困局

据日本新闻网消息称,日本首相官邸在20日夜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获知日本货船被上海海事法院扣押消息后极为震惊,立即指示外务省收集相关信息,并传唤日商三井公司社长在21日上午到官邸问话,了解案件真相。

消息人士称,首相官邸训斥日商三井公司将如此重大案件隐瞒不报,导致现今日本政府陷入被动。并担心中国政府的这一做法,可能会类推到目前在北京等地法院诉讼中的中国劳工索赔等案件中,引发中国国内扣押日本企业资产风潮,要求日商三井公司寻求和解,减轻外交冲击力。

日商三井公司的公关部门周一就中国扣押他们的轮船说,“得到了当地来的消息,现正加紧确认事实,也准备研究对策”。目前日方公司正在与中国原告方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和解,以要回货船。

事件回顾

上海市政府此前一天宣布上海海事法院上周六(4月19日)在浙江舟山港扣押了日本大型海运公司商船三井的一艘货轮"BAOSTEEL EMOTION"号,理由是商船三井未执行中国法庭2010年作出的赔偿判决。

案件起因是1936年中国船王租借给日本海运公司两艘轮船,此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两艘轮船被日军征用后沉没,但日本海运公司没支付租金和损坏赔偿。

1988年中国船王的后裔向法庭起诉后来接手日本海运的公司Japan Line、要求赔偿,2007年上海海事法院判决当时已合并了Japan Line的商船三井赔偿29.16亿日元(当时约2亿元人民币)。商船三井上诉后,2010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维持原判,宣告商船三井败诉。此后商船三井与原告谋求过和解,但至今没达成协议。

商船三井称,被扣押的货轮是全长320米、排水量11.9万吨的大型货轮,该货轮是根据一项长期合约,往返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运送矿石,一次可运载22.6万吨。一般预计,如果商船三井今后不支付赔偿额的话,该货轮则可能被中国法庭拍卖。

责任编辑:隆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