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资源子公司在俄罗斯租借10万公顷荒地搞农业 租期49年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6-09 15:08
在“一带一路”的大风之下,中俄两国的蜜月关系让越来越多的中企看到了北上淘金的机会。昨天(8日)俄罗斯远东赤塔州官方披露,一家名叫“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的浙江企业与该州签署协议,将租赁俄境内11.5万公顷荒地用于农业开发,租期49年。
昨晚,华俄兴邦的母公司——A股上市公司“中捷资源”(002021)一则通告证实了上述消息。
这是怎样一家中国公司,竟能一口气拿下相当于整个香港大小的租地?观察者网查询发现,“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今年4月才刚刚注册成立,经营范围为投资业务、新能源技术等,似无农业背景。
而中捷资源刚刚由麻烦缠身的“中捷股份”华丽转身,其背后,名噪一时的“德隆系”身影若影若现。
俄罗斯一直热炒西伯利亚农业开发的概念,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
在俄租地11.5万公顷
11.5万公顷荒地,租赁期限49年。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究竟拿来做什么?
据俄罗斯赤塔州政府消息,中国计划在荒地和未开发牧场及草场建立农业生产企业,投资总额为240亿卢布(约合26.6亿人民币)。投资商计划在租地上种植饲料、谷物、油料等其它农作物和草药,还将发展畜牧业、养禽业和供肉食的畜牧业。
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2015年至2018年。若第一阶段顺利完成,预计中方还将获得补充土地,共计总面积或将达到20万公顷。
昨晚, “中捷资源”(002021)通告也明确了他们的购地目的。
中捷资源6月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日前与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签署了关于租赁当地荒地和牧场建设后贝加尔边疆区农工综合体的相关协议。
据协议,华俄兴邦将向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租赁位于涅尔琴斯基扎沃德区、乌廖特区、石勒喀区、斯列坚斯克及莫戈伊图区的11.5万公顷荒地和牧场。
公告称,后贝加尔边疆区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最东南部,由原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合并而成,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华俄兴邦将租赁6.5万公顷荒地和5万公顷牧场。以上荒地和牧场的租金价格为每公顷250卢布/年,前熟荒地和牧场的租赁期限为49年,租赁总金额为1.76亿元。
在前述11.5万公顷的荒地和牧场项目落实后,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将协助华俄兴邦所建企业获得补充农业用地及其它未利用的土地,使其总面积达到20万公顷荒地和牧场。
中捷资源表示,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华俄兴邦拟通过向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租赁荒地和牧场以发展农牧业,为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外消费市场提供有机、无害、生态的粮食和肉类等农牧业产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助于推动公司快速转型。
“中捷系”麻烦缠身
尽管俄罗斯方面早就表达了吸引中企开发远东的愿望,但上述农业大单花落“中捷”仍然令人意外。因为无论是“中捷资源”还是其前身“中捷股份”,都从来没有农业背景。
实际上,浙江民企“中捷系”在国内财经界早就引发了关注,不过却是因为一系列的麻烦。
“中捷系”实际控制人蔡开坚
公开资料显示,“中捷系”的实际控制者是浙江知名企业家蔡开坚。1994年,蔡开坚创办了浙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后改制为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捷集团)。如今,“中捷”已经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制造商。2004年,以中捷集团为控股股东的“中捷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然而据《市场报》报道,2008年,中捷股份因违规大量使用上市公司资金,被证监会查处,成为浙江上市公司中的“反面典型”。
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蔡开坚指使担任公司出纳的侄女采用各种欺骗手段,避开上市公司管理程序,未经正常审批手续,多次将中捷股份资金转出,由大股东中捷集团使用,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蔡开坚被深交所处以市场禁入5年的惩罚。
2014年,“中捷系”又卷入一系列的破产危机。据《时代周报》报道,上述挪用资金事件背后是蔡开坚的盲目多元化发展。2005年和2007年,蔡开坚先后利用上述资金挺进钢铁和厨卫行业,成立了中捷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捷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这两个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014年,两家公司都申请破产重整。
其中,中捷环洲也是上市公司“中捷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截止到2014年3季度,其与中捷集团、蔡开坚个人一起持有“中捷股份”42.72%的股权。而2015年1月,中捷集团又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至此,上述股份皆因债务纠纷处于被司法冻结的状态。
2014 年9月4日,“中捷股份”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11月改名“中捷资源”,公司经营范围也从此前的缝纫机械为主变成“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服务;矿业资源及能源的投资、开发、经营,以及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销售”,但继续停牌。
长袖善舞的新主人
不过,在公司停牌重组的时候, 股东官司缠身、业绩陷入万劫不复的“中捷资源”,成了市场资金眼中的“香饽饽”,公司股东榜中机构扎堆。公司201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中捷系”和一名新进自然人股东之外,均为机构身影。其中,全国社保基金一一四组合、光大银行-国投瑞银景气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农业银行-富国天成红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融国际信托司-融新252号等机构均榜上有名,持股数量也都在百万股数量级。
有媒体称,其背后浮现的是“德隆系”的身影。所谓“德隆系”,是曾经的风云人物唐万新1992年起打造的资本市场巨头,依靠“老鼠会”式的融资手段,其资产一度超过1200亿。由于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罪,2004年12月,唐万新被拘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德隆帝国倒塌。
据时代周报报道,2009年10月唐万新保外就医,“德隆系”旧部开始重新聚合。早在中捷集团及中捷厨卫、中捷供应链向玉环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之前,多名“德隆系”背景的高管,已控制了中捷资源的董事会和管理层,重新进入资本市场。
如新晋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建成,曾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呼图壁支行、呼图壁财政局,历任大漠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为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公司副总经理刘昌贵曾任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富证券原为德隆系旗下重要的融资平台)董事长、重庆格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2014年7月起,任中捷股份第五届董事会董事。
新任董秘由来自沈阳合金投资(昔日德隆系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的前高管王端接替。
从造缝纫机到做投资开矿产,中捷资源看起来要咸鱼翻身,重新做人了。
2015年4月24日,中捷资源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浙江华俄兴邦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册,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投资业务,投资咨询服务,新能源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
中捷资源的业务类型已经明显具有德隆系特征。
是什么吸引 改头换面的“中捷资源”大胆进军俄罗斯?我们尚不得而知。不过,在“一带一路”出台和普京迫切期待西伯利亚大开发的背景下,远东农业项目必然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俄中投资基金和黑龙江政府三方就曾签署一份协议,设立了总额20亿美元的俄中农业项目专项投资基金。华俄兴邦,为进军俄罗斯做好了准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