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钢铁反倾销税延长5年 向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2-23 11:23

印度对中国钢铁的抵制再度升级。

据路透社2月20日报道,印度将对来自中国的部分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延长五年,以寻求保留保护主义壁垒,遏制廉价的外国商品涌入印度。

这项长期反倾销税延长措施于2016年5月17日生效实施,针对品种包括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铁(铸铁除外)、合金或非合金钢(不锈钢除外)无缝管和空心型材。当时,印度政府决定对上述品种征收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

本月稍早时,印度钢铁部长Aruna Sharma就曾对外透露,在接下来两个月对最多124种钢铁产品征收长期反倾销税,有着“强有力的理由”。

根据印度政府机构的数据显示,由于印度宣布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去年4月至今年1月期间,印度钢铁进口较上年同期下滑37.8%。

塔塔钢厂挂出“救救我们的钢铁业”的标语

去年4月,中国商务部针对印度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声明,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当共同应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不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钢铁产业发展问题,反而会对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形成阻碍。

声明强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审慎、克制、规范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并鼓励中国钢铁企业与国外同行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谋求共同发展,化解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印度近几年来已成为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案最多的国家。

2016年,世界各国对中国新发起的贸易案总计43起,其中亚洲20起,北美7起,欧洲5起,中南美和非洲各4起,大洋洲2起。其中,印度以7起成为最多的发起国,且反倾销产品涉及面广。出台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及临时反倾销。而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是印度政府为抑制钢铁进口激增所作出的新尝试。

2016年印度对中国发起的贸易调查案/截图来自钢铁信息网

据澎湃新闻22日引述Mysteel钢铁分析师徐向春的话表示,“印度钢铁需求及本国钢铁业发展很快,为保护本国钢铁工业,印度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发起了让很多的贸易调查案。”

印度钢铁企业游说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保护他们免受来自中国、日本及韩国廉价进口品的冲击,这些印度企业包括JSW SteelJSTL.NS、塔塔钢铁(Tata Steel) TISC.NS、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SAIL.NS等。

印度自2015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钢铁大国后,就把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作为其下一步的目标。不过,和中国这个在体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钢铁第一大国相比,印度的差距仍然悬殊。2016年,印度粗钢产量为9562万吨,而中国则为8.08亿吨,勉强达到十分之一。

而今年1月,日本也威胁将在世界贸易组织对印度提出起诉,因过去一年印度将日本出口至该国的钢铁出口削减了近一半。

印度最新公布的国家钢铁政策显示,印度钢铁部计划到2030财年粗钢年产能从目前的1.22亿吨增加至3亿吨。此前,印度将实现该“钢铁梦”的时间定在2025年。最新钢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到2030财年将印度人均钢材消费量从当前的61千克提高至160千克,与此同时该国将成为钢材净出口国。

由此可见,中国钢材大量进入印度,对印度实现“钢铁梦”及本国钢铁企业来说,都将视之为阻碍。

据Mysteel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印度进口中国钢材金额较2013年翻番后,近3年逐年降低,分别为31亿美元、28.6亿美元和20.2亿美元。

不过,徐向春也强调,“中国钢材出口下降,外部原因是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压力大。内部原因是去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价差缩小企业出口积极性下降。”徐向春预计,2017年钢材出口可能继续下降,跌破1亿吨,降至9000万-9500万吨。

另外,中国相关部门也在重视钢材出口。此前的2月14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骆铁军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交流时指出,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将重点做好6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即是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钢材出口政策,营造中国钢材出口的公平竞争秩序

在今年1月,中国便频繁遭遇“双反”措施,中国商务部为此进行了6次新闻发布会以反对美、欧等对华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中国政府希望美、欧等履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审慎、合理和有节制地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切实维护开放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针对美、欧有违世贸组织规则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公平权利。

责任编辑:朱敏洁
印度 印度经济 中国钢铁 反倾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